一种基于喷泉码驱动的流媒体传输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6544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1307393.1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喷泉码驱动的流媒体传输优化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喷泉码实现分组传输,由于喷泉码无需反馈、重发,所以能够显著降低完成时间。本发明还采用了基于多臂赌博机模型的‘暂停‑侦听’式分组传输方法,通过对发送端是否接收到接收端的停止发送信息来判断是否需要补发分组,同时通过对补发分组的次数、发送端总共发送的分组数与接收端收到的分组数之间的差值进行评价、学习来动态的调整下一视频片段一次性传输的分组数,有效的减少了发送分组的浪费,并且能够很好的根据网络环境的改变选择最佳的发送分组数。

    一种对抗无人机抖动的目标区域覆盖鲁棒性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412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13663.7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抗无人机抖动的目标区域覆盖鲁棒性增强方法。首先设定搭载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的无人机UAV的随机抖动角度服从高斯随机分布;接着,对任意一次UAV随机抖动,计算出目标区域内用户接收波束的RIS侧离开角AoDs,并记录下目标区域内用户接收波束的RIS侧AoDs;然后,大量重复UAV的随机抖动,同样记录下目标区域内用户接收波束的RIS侧AoDs;最后,得到所记录的RIS侧AoDs的统计极限值,并根据该统计值去重新设计能实现目标区域在UAV抖动下的鲁棒覆盖的RIS反射相位。本发明是在考虑了UAV在风力干扰,机身振动等随机抖动的情况下,通过抖动波束的统计覆盖范围去重新设计RIS反射波束的覆盖,从而提高了目标区域覆盖的鲁棒性。

    天线阵列可视区域的数据展示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9647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85414.1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天线阵列可视区域的数据展示方法、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现实场景中的各对象的模拟数据,以及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位置数据、电场强度分布数据,仿真用户及对应的位置数据;根据所述模拟数据、所述天线单元的位置数据,构建与所述现实场景相匹配的数字孪生三维场景;根据目标仿真用户的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场强分布数据,按可视区域判别准则,确定目标仿真用户的阵列可视区域,并在所述数字孪生三维场景中展示目标仿真用户的阵列可视区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时的展示不同场景下的MIMO的可视区域,降低了实际测绘中用户可视区域的开销,为实际场景下的阵列可视区域数据统计提供真实性较强的参考数据。

    一种面向信息碰撞避免的无人机数据收集的强化学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6907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82553.9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信息碰撞避免的无人机数据收集的强化学习方法。解决了一个时隙内与UAV距离相近的发送信息用户信息碰撞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S1:建立无人机‑地面用户的信道模型;S2:优化问题模型的建立;S3:利用强化学习:Q‑learning方法训练代理并更新状态‑动作值函数;S4:在自定义环境中训练代理;S5:重置环境参数进行测试工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对无人机进行轨迹优化并实现其高效数据收集。

    一种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中可视区域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8868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72139.5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中可视区域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用户终端所在位置;根据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覆盖的位置区域与天线阵列可视区域的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终端所在的位置相匹配的可视区域;其中,所述关联关系来源于优化数据集,所述优化数据集为对原始数据集按照分配比例分配用于区域探测的信标用户和用于边界细化的信标用户;其中所述分配比例随着优化数据集优化过程中信标用户的数量的增加而减小。本公开实施例采用自适应调整分配比例的方法有助于提高VR识别的准确率。

    一种低时延QUIC协议传输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32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17934.5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时延QUIC协议传输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传输方法中采用一种主动的基于丢包率估计的前向纠错编码机制,将编码机制称为流编码;在传输过程中所有丢失分组都依赖流编码进行恢复;发送端通过对链路丢包率的估计自适应的调整流编码的目标码率并基于目标码率自动选择是否发送修复分组;在传输过程出现分组丢失时,接收端利用之后接收到的修复分组完成数据恢复;传输方法中采用Westwood+作为QUIC的拥塞控制算法,降低了长时延链路中的端到端有序递送时延,并提高了链路的吞吐量。

    一种用于多跳短分组通信的编码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65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010386207.2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nventor: 李业 陈超 张士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跳短分组通信的编码选择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定RLNC编码方法在多跳短分组通信场景中的解码失败概率的分析算法;求解最小化的解码失败概率,得到最优设计的RLNC编码参数;判断编码参数产生的系数开销是否抵消RLNC编码方法相对端到端喷泉编码方法的编码增益,若是,则在该多跳短分组通信场景中选择使用端到端喷泉编码方法。本发明给出了在数据规模较小的短分组情况下,多跳链路应选择使用端到端喷泉编码方法还是以重新编码为特点的RLNC方法,可以有效指导不同场景下系统传输方案的评估和选择。

    一种适用于多跳中继通信的网络编解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36920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1320511.3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nventor: 张士兵 陈超 李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跳中继通信的网络编解码方法,包括三个阶段性的方案。源节点阶段的以链路丢包率、信噪比和信道编码码字长度为依据进行编码分组长度和编码密度设计的编码方案、中继节点阶段以分组包头中的编码密度为筛选依据的转发方案和目的节点阶段以编码密度与编码系数为分类标准的解码方案。本编解码方案主要应用在多跳中继通信系统中,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网络编码技术在多跳中继通信中造成的高时延、高冗余度和高解码开销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