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伏硅切割锯屑制备β相氮化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049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16645.5

    申请日:2024-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伏硅切割锯屑制备β相氮化硅的方法,涉及非氧化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伏硅切割锯屑置于混合酸液酸洗2.5‑3.5h后,洗涤干燥制得锯屑原料;其中,所述锯屑原料中金属杂质小于10ppm,氧含量小于2%;将锯屑原料在200‑300℃的氮气气氛中热处理2‑5h后,将锯屑原料在氮气流量450‑550mL/min、温度1475‑1485℃的环境中保温1‑5h热爆氮化后,随炉冷却制得氮化硅样品;刮除所述氮化硅样品表面1.5‑2.5mm的疏松层后破碎,将破碎产物浸泡于氢氟酸液中酸洗10‑30min后,洗涤干燥制得β相氮化硅;所述β相氮化硅中β相含量大于95%,氧含量小于1%。本发明能够对光伏硅锯屑进行高值回收,并且对β相氮化硅的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一种高α相氮化硅粉体、超长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3693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910617455.0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α相氮化硅粉体、超长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属于非氧化物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一定粒径的硅粉在无任何稀释剂、金属及金属盐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氨气预处理后将氮化气氛转换为氮氢氩混合气,在慢速升温、分段保温、逐步降低辅助氩气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高α相氮化硅堆积体软块,其上覆有大量超长氮化硅纳米线,将超长氮化硅纳米线剥离后,将疏松堆积体软块通过细化处理可获得高α相氮化硅粉体。本发明可以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通过硅粉氮化直接同步制备高α相氮化硅粉体、超长氮化硅纳米线。

    一种表面双层包覆硅负极材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90441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072699.5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表面双层包覆硅负极材料结构,其特征是硅颗粒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包覆氮化硅层和氧化硅层。本发明既可利用内层的氮化硅层对硅材料储锂膨胀进行限制,又可通过外层氧化硅层中的Si-O键与粘结剂中碳氢氧结构结合形成化学键从而起到弹性钉扎作用,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同时由于内层氮化硅层的存在,外层的氧化硅层的作用仅仅是与粘结剂结合形成钉扎效果,因此其厚度可较薄,不会在储锂过程中产生过多的不可逆氧化物,硅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此,该氧化硅和氮化硅双层包覆硅负极材料结构可望同时具备高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及高的首次库仑效率。

    一种提高硅粉导电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32267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88118.5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6 H01M4/625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提高硅粉导电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次采用丙酮和水溶液对p型/n型硅粉原料进行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p型/n型硅粉置于含三族/五族元素的溶液中搅拌混合,接着对混合后的p型/n型硅粉进行抽滤、烘干;最后在保护气氛下对上述混合后的p型/n型硅粉进行热处理,目的是使三族/五族元素扩散进入硅中以起到掺杂的作用,从而提高硅粉的导电性。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硅粉导电性可控,非常适合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有望在锂离子电池、光电材料及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很好的实际应用。

    一种硅粉掺杂的方法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7043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88142.9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硅粉掺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次采用丙酮、氢氟酸和超纯水对硅粉原料进行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硅粉和磷粉置于保护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使磷粉气化从而在磷的气氛下对硅粉进行掺杂,起到提高硅粉导电率的目的。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硅粉导电性可控,非常适合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有望在锂离子电池、光电材料及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很好的实际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