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9510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12913.1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科学院
IPC: C02F9/04 , C02F101/16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尿素解吸废液氨氮减排及废水回用设备及使用方法,所述设备包括多介质催化吸附过滤器、循环水箱、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分离器、加氯反应器、引射器、气体分离器和加药箱;所述多介质催化吸附过滤器、循环水箱、第一水泵、引射器、分离器依次连接;所述分离器的入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连接,分离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加氯反应器的输入端连接;加氯反应器的输出端与引射器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药箱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气体分离器的输出端和第二水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469410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710710219.4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01D17/022 , D06M15/61 , D06M11/83 , D06M13/252 , C08J9/40 , D06M101/32 , C08L7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耐久性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耐久性超疏水涂层从下到上依次为基材、聚多巴胺层、银纳米颗粒层、聚多巴胺层和正十二硫醇层;其中聚多巴胺层、银纳米颗粒层、聚多巴胺层形成聚多巴胺‑银粒子‑聚多巴胺改性的泡沫铜;银粒子为银纳米颗粒,通过与双层多巴胺的化学键作用被固定在泡沫铜表面;耐久性超疏水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55°~180°,滚动角小于10°,油水分离效率为98~100%,200次重复油水分离实验后分离效率大于98%。本发明方法不仅制备工艺简单,而且可在各类基材表面构筑稳定耐用的超疏水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7469410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10219.4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01D17/022 , D06M15/61 , D06M11/83 , D06M13/252 , C08J9/40 , D06M101/32 , C08L7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耐久性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耐久性超疏水涂层从下到上依次为基材、聚多巴胺层、银纳米颗粒层、聚多巴胺层和正十二硫醇层;其中聚多巴胺层、银纳米颗粒层、聚多巴胺层形成聚多巴胺-银粒子-聚多巴胺改性的泡沫铜;银粒子为银纳米颗粒,通过与双层多巴胺的化学键作用被固定在泡沫铜表面;耐久性超疏水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55°~180°,滚动角小于10°,油水分离效率为98~100%,200次重复油水分离实验后分离效率大于98%。本发明方法不仅制备工艺简单,而且可在各类基材表面构筑稳定耐用的超疏水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743433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589064.3
申请日:2017-07-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奥蕾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贵州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 C02F9/00 , C02F1/001 , C02F1/32 , C02F3/1263 , C02F3/302 , C02F3/308 , C02F3/34 , C02F2001/007 , C02F2209/005 , C02F2209/02 , C02F2209/06 , C02F2209/22 , C02F2209/42 , C02F23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SBR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按水流方向依次包括污水进水装置(3)、SBR反应池、溢流装置和出水装置(4);所述SBR反应池包括预反应池(1)和主反应池(2)。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污水在预反应池进行进水曝气;(2)污水在主反应池延长曝气;(3)污水在主反应池静置沉淀;(4)沉淀后的上清液滗水排出。本发明装置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造价低;本发明方法采用静止沉淀,出水效果好、厌/缺氧和好氧过程交替发生、泥龄短、活性高,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294887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27742.6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F8/30 , C08F220/60 , C08F220/34 , C08F22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以多巴胺为锚的两性离子聚合物修饰的抗粘附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是:首先,在碱性条件下,将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修饰到基材表面,修饰前基材无需任何特别的预处理;然后,在紫外光引发条件下,将含有巯基的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接枝到上述基材表面,即可制得以多巴胺为锚的两性离子聚合物修饰的抗粘附表面。本发明可以修饰的基材包括玻璃片、云母片、木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纺布、棉织物、金属片等多种;所制得的以多巴胺为锚的两性离子聚合物修饰的抗粘附表面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抗粘附效果,并且在浸水5天之后,该表面的抗细菌粘附效果未有明显减弱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25946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90831.1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22F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孔隙结构金属纤维烧结板及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多齿刀具切削金属棒以获得一定直径的金属纤维;(2)利用孔隙率与金属纤维质量的对应关系量取金属纤维,然后均匀放置于模具凹槽中压制;(3)在激光烧结前取出模具盖板,将模具放入激光烧结仪器内(4)调整烧结区域,烧结形状与大小,烧结层数,烧结速率和功率大小(5)关上仪器舱门,通氮气5分钟,排除空气,确保无氧环境(6)启动仪器,开始烧结程序(7)程序结束后,取出模具即可。本发明将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到金属纤维板的制作中,制作方法简单,相比于传统的固相烧结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形状的梯度组合,并且更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264162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76175.3
申请日:2013-05-1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梯度孔结构的铜纤维烧结毡及其制造方法,(1)用外圆车刀对铜棒表面进行车削外圆,以去除铜棒表面粗糙部分,使铜棒表面光洁无锈;(2)利用切削法加工出表面粗糙、尺寸均匀的铜纤维;(3)将铜纤维按长度要求剪成多段,得到铜纤维段;(4)根据孔隙率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针对实验所需要的孔隙率,用天平称取相应质量的铜纤维段;(5)将铜纤维段按照相应的方法均匀压制在模具的凹槽内;再把模具放进烧结炉进行烧结等过程,得到微通道梯度孔结构的铜纤维烧结毡。本发明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应用领域广泛,具有导向性好,流体分布均匀,流动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10584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11706.8
申请日:2012-10-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1B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热型层叠式微通道重整制氢反应器,包括上盖板、吸热反应基板、放热反应基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开设有水蒸气重整反应物入口、水蒸气重整产物出口、部分氧化重整反应中碳氢化合物入口、部分氧化重整反应中氧气入口;吸热反应基板包括汽化腔、水蒸气重整反应腔、水蒸气导流通道和位于吸热反应基板两侧的热循环通道,放热反应基板包括催化燃烧反应腔、部分氧化重整反应腔;催化燃烧反应腔与部分氧化重整反应腔通过设在放热反应基板中部的流道相互连通;本反应器不仅可使整个微反应器能够自热启动与运作,无需外界提供热源,且可大大提高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效率,该反应器还实现了对燃烧反应产物余热的回收,减少了热量的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0267460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5137.7
申请日:2012-05-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2F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度酚氨废水的回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由酸性气体对去除悬浮物、焦油的高浓度酚氨废水进行饱和吸收,废水pH值降低后进入萃取塔内,进行连续逆流萃取;采用单塔加压汽提工艺对萃取后的萃余相进行脱酸脱氨及汽提溶剂,酸水汽提塔侧线加碱,塔顶排出酸性气相和萃取剂,下部侧线经三级分凝后得到氨气;萃取后的萃取相进入精馏酚塔回收萃取剂,同时得到副产品粗酚。本发明中使用的酸性气体由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酸性气体内部循环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并且在单塔气提过程中同时实现脱酸、脱氨及汽提溶剂,能够有效处理高浓度酚氨废水,同时回收粗酚和氨,出水能满足后续常规生化处理要求,使得最终废水达标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1782346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1010019414.0
申请日:2010-01-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F28F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交错互通微通道网状结构换热板及其制造方法,换热板两面加工有微通道,两面微通道相互垂直,微通道深度为薄板厚度的1/2~2/3,形成互通的网状结构;微通道宽度为0.1-1mm,微通道之间的肋片宽度为0.4-0.8mm,薄板厚度为1-3mm。加工时先将所要加工的薄板用夹具固定在铣床的分度头上,对薄板一面用多片叠加铣刀进行加工,通过铣床三轴的移动,控制微通道的深度,以及微通道间距;然后加工薄板另一面,使得上通道与下通道垂直,最后形成互通微通道;本发明换热板可增加比表面积,有利于成核,凹槽有利于气泡溢出,具有优良的沸腾强化性能,其制造方法采用多片叠加铣刀加工,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得到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