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423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71108.2
申请日:2022-07-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4B17/382 , H04B17/391 , G06Q10/04 , G06F17/18 , G06Q50/06 , G06N3/00
Abstract: 虚拟电厂中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虚拟电厂中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模型;利用改进蝠鲼觅食优化算法优化虚拟电厂中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模型;确定数学模型更新位置;计算更新位置适应度的最优值及其对应的权重因子值;引入GBO算法中的本地转义运算符改进蝠鲼觅食优化算法确定数学模型更新位置:设置随机参数rand
-
公开(公告)号:CN113939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06099.7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W7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异构电力物联网云边端协同资源分配方法,即对空天地一体化立体异构电力物联网中的云、边、端协同任务卸载和计算资源分配进行联合优化,包括(1)构建系统模型建立卫星、无人机及终端构成的立体异构电力物联网场景;(2)模型的细化;(3)排队时延约束与联合优化问题的提出与转换;(4)基于Lyapunov优化原理联合优化问题的分解和求解,在每个时隙最小化漂移加惩罚的上界;(5)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云边端协同任务卸载决策算法五个步骤构成。本发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解决高维任务卸载问题,结合神经网络提供的复杂函数逼近能力和actor‑critic算法提供的决策能力,有效解决了信息不确定下的维数灾难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614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63630.2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多过程控制的双馈风机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设备,该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双馈风机进入crowbar控制阶段的定转子磁链关系以获得crowbar控制阶段的定子电流和转子电流;根据该阶段的定子电流和故障发生时刻的绕组轴线夹角获得crowbar控制阶段双馈风机的三相短路电流;根据双馈风机的转子电流限幅值和crowbar控制阶段的转子电流获得crowbar退出时刻以获得该时刻的定转子磁链值并构建变流器控制阶段双馈风机的定转子电压方程,从而获得变流器控制阶段的三相短路电流。本发明实现了双馈风机发生短路故障后从crowbar控制阶段切换到变流器控制阶段的短路电流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837507.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故障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网型逆变电源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构网型逆变电源的拓扑结构;基于所获取的拓扑结构,构建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和电流指令值限幅控制策略,分别计算构网型逆变电源的自适应虚拟阻抗和电流指令值限幅环;根据所得到的自适应虚拟阻抗,计算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逆变电源的短路电流;根据所得到的电流指令值限幅环,分别计算基于PI生成电流指令值和基于阻抗生成电流指令值的逆变电源短路电流;根据短路电流表达式,得到了构网型逆变电源在不同限幅控制下短路电流幅值的统一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06603176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30369.X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4B17/391 , H04B3/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7/3912 , H04B3/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线信道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两种电力线信道模型的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多个影响电力线信道的参数;根据所述多个影响电力线信道的参数分别建立基于参数匹配的电力线信道模型和基于传输线理论的电力线信道模型,比较不同环境下所述两种信道模型建模方法的复杂度、模型运行时间和建模精度,选择适合特定环境下的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利于分析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质量,对于不断变化的电力线信道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