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20522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60558.4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片状非晶合金与增韧第二相材料交替层叠后置于夹具中,其中所述增韧第二相为板状且上下表面开有阵列通孔的结构;在恒压或渐增载荷的条件下,对层叠的非晶合金及多孔板加热,同时对其实施超声振动,非晶合金迅速软化并被压入第二相增韧板的孔中,使得非晶相合金与增韧第二相的界面冶金良好结合,而且成形过程中不会发生晶化,从而获得塑形良好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非晶基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其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大塑性的非晶基复合材料,其中的非晶相与第二相的界面冶金结合良好,而且成形过程中不会发生晶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53831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459981.1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高冲击韧性非晶基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复合涂层由一种铁基非晶合金涂层与一种晶态金属涂层交互叠加构成,晶态金属涂层与基材直接接触,复合涂层的最外层为铁基非晶合金涂层;复合涂层中非晶涂层及晶态涂层的界面结合紧密,不存在连续孔隙;复合涂层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获得;复合涂层与金属基体具有高结合强度;复合涂层的冲击韧性远高于单相铁基非晶合金涂层。本发明获得的复合涂层可在各种金属基体表面进行大面积涂覆,在船艇甲板、油气田开发、石油化工以及水利水电等诸多领域的装备与构件表面防腐耐磨处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710759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692748.8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30B3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图形化掺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氦气与掺杂气体混合作为工作气体导入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施加高压脉冲电压,在工作气体中放电产生室温常压等离子体,将形成的等离子体由引导管的喷嘴导出,形成微等离子体射流;(2)将喷嘴对准石墨烯薄膜的指定位置,用微等离子体射流对石墨烯薄膜进行辐照,将工作气体的活性原子掺入到被辐照的区域,在二维平面内移动微等离子体射流或石墨烯薄膜,实现对石墨烯的图形化掺杂。该方法可有效地将杂质原子掺入到石墨烯的骨架位置上,且不会对石墨烯的原本结构产生破坏,掺杂过程简单易行,设备成本低廉,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041468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010575897.2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23C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基非晶涂层的制备方法,以铁基非晶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活性燃烧高速燃气火焰喷涂制备非晶涂层,所述非晶合金粉末由下述元素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Cr16.0~19.0;Mn1.0~3.0;Mo4.0~9.0;W1.0~3.0;B13.0~17.0;C2.5~4.5;Si1.0~3.5;Fe余量。本发明降低了非晶涂层的制备成本,所制备的铁基非晶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结构致密,孔隙率和氧含量很低,具有很高的硬度、优异的耐蚀性及其独特的无磁性,使其在船舶、水力及油气田开发设施、无磁舰船外壳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而且由于其B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中子吸收能力,可以用于核废料存储罐。
-
公开(公告)号:CN102041467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10575845.5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23C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水性非晶合金涂层,以铁基非晶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得,其中所述铁基非晶合金粉末由下述元素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Cr10.0-17.0;Mo12.0-20.0;B4.0-8.0;C10.0-18.0;Y 0.0-5.0;Fe余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获得的非晶态合金涂层不仅具备良好的疏水性能,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高硬度和结合强度,因此在水下减阻、船舶壳体防污、锅炉四壁防垢、水力以及油气田开发等领域的设施上都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041468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75897.2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23C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基非晶涂层的制备方法,以铁基非晶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活性燃烧高速燃气火焰喷涂制备非晶涂层,所述非晶合金粉末由下述元素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Cr16.0~19.0;Mn1.0~3.0;Mo4.0~9.0;W1.0~3.0;B13.0~17.0;C2.5~4.5;Si1.0~3.5;Fe余量。本发明降低了非晶涂层的制备成本,所制备的铁基非晶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结构致密,孔隙率和氧含量很低,具有很高的硬度、优异的耐蚀性及其独特的无磁性,使其在船舶、水力及油气田开发设施、无磁舰船外壳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而且由于其B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中子吸收能力,可以用于核废料存储罐。
-
公开(公告)号:CN101736210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217562.6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东莞市三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强玻璃形成能力的新型FeCo基块体非晶软磁材料。由Fe、Co、B、Y、Nb元素组成,其中各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Fe41-62%,Co6-27%,B22-24%,Y4-5%,Nb3-5%。本发明在真空电弧熔炼铜模铸造条件下,利用工业纯铁,商业用纯金属以及Fe-B合金,可以制备出5mm以上的块体非晶软磁合金材料。该合金体系具有强非晶形成能力和稳定的过冷液态区,在电力与电子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0424215C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710051510.1
申请日:2007-02-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无镍无铜型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属于块体非晶合金,具有强玻璃形成能力,目的在于不仅去除对人体具有毒副作用的镍和铜元素,而且具有强非晶形成能力,通过常规铜模铸造法即可制备出厘米级块体非晶合金。本发明由Zr、Al、Co、Ag元素组成,其中各成份的原子百分比为:Zr:53~57%,Al:20~23.5%,Co:14~22.5%,Ag:1~8%;采用电弧熔炼铜模铸造的方法制备。本发明(1)不含有金属元素镍和铜,潜在生物毒性大大降低;(2)具有强非晶形成能力,采用铜模铸造法可制备出临界尺寸不小于φ10mm的锆基块体非晶合金;(3)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尤其是强的抗点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6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13966.6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18/15 , G06F18/25 , G06F18/2433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4 , G06N3/0985 , G06F111/04 , G06N3/04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粒雪密度剖面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粒雪密度的获取方法,属于粒雪密度模拟技术领域;基于粒雪密实化本身的特点与机理获取相关的先验信息加以利用,具体通过粒雪密实化模型获取计算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处的粒雪物性参数,进而得到对应地点不同深度处的粒雪特征;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粒雪的沉积是时序渐变的,粒雪深度—密度剖面是对不同地层沉积特征的不同响应,整体具有一定的时序性特征,本发明采用循环神经网络来学习粒雪特征与粒雪密度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挖掘各粒雪特征与粒雪密度间的复杂映射关系,减少粒雪密实化模型对理想化假设的依赖,能够实现不同深度的粒雪密度的准确获取,且普适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95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60832.5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R33/3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核磁共振探头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高压的核磁共振探头,其包括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密封组件和核磁共振单元,其中:加热系统包括上隔热层、下隔热层和加热件,上隔热层和下隔热层之间形成加热空腔,加热件用于为加热空腔内部提供热量,核磁共振单元设置于加热空腔中;冷却系统包括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包覆于上隔热层和下隔热层的外部;密封组件设置于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之间,用于使核磁共振探头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核磁共振探头还包括增压件。本申请通过冷却系统全方位对核磁共振探头整体冷却,同时密封组件提高核磁共振探头的密闭性,使该核磁共振探头能够适用于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