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3600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322197.7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Q1/36 , H01Q1/12 , H01Q1/50 , H01Q1/52 , H01Q3/28 , H01Q3/30 , H01Q15/24 , H01Q21/08 , H01Q21/28
Abstract: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多频段阵列天线及其调整方法,所述低频振子单元包括第一微带振子臂(1)、第二微带振子臂(2)及支撑结构(3);第一微带振子臂(1)及第二微带振子臂(2)均为具有两条向上的竖直臂的T型薄臂结构,其厚度为毫米级,俯视角度呈一条直线;支撑结构(3)具有卡槽结构,对所述第一微带振子臂(1)及所述第二微带振子臂(2)进行夹持和支撑。所述多频段阵列天线中具有多个列和/或准列,所述多个列和/或准列中的至少一个列或准列,全部由如前所述的低频振子单元组成。该低频振子单元具有弱耦合和低遮挡特性,灵活嵌套,具有较大布局自由度。该多频段阵列天线具有较大布局自由度和波束调整自由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838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47753.1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宽带点波束环焦天线,包括:主反射面、副反射面、馈源组件和耦合器组件;其中,超宽带的带宽不小于两倍频程;所述副反射面通过三根以上支撑杆固定在主反射面上;馈源组件和耦合器组件均安装于主反射面的内底部,馈源组件设计有两个端口,耦合器组件设计有四个端口,馈源组件的两个端口与耦合器组件的其中两个端口对应连接,耦合器组件的另外两个端口作为该环焦天线的两个输入输出口,且一个输入输出口对应左旋圆极化,另一个输入输出口对应右旋圆极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76555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27708.1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4B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BF相控阵天线的校正方法及系统,利用射频窄带特性和DBF相控阵天线各通道频率可调的特性,通过采用多通道多频率的DDS信号发生器作为DBF相控阵校正信号源,并设置多通道DDS信号发生器的发射频率及相位同步的方式,实现了直接对接收单元采样得到的通道数据进行校正,而不需要进行精确的相位检测和同步,算法简单易行且系统误差较小,便于校正算法的实现,同时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系统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29109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0335800.2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关键路径优化的连续成像控制方法,适用于可执行连续成像任务的敏捷成像遥感卫星。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形成成像任务队列;然后基于基本指令序列构造每个成像任务的有向图模型;接着,搜索连续成像任务有向图模型所包含的当前成像任务启动数据记录指令对应的顶点到下一次成像任务启动数据记录指令对应的顶点之间的最长时延路径,当连续两次成像任务的启动数据记录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有向图模型的关键路径长度时,通过取消任务间姿态回摆、合并任务间开关机指令和基本指令序列解耦等方法,不断优化连续成像任务所对应的有向图模型的顶点和边的“染色”状态;最后,以拓扑优化后的有向图模型为基准,自主生成连续成像任务的控制指令序列。
-
公开(公告)号:CN10767926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676809.X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星上时统精度确定方法,依据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星上时间同步原理,对授时精度和守时精度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秒脉冲精度误差、秒脉冲信号传输时延误差,以及控制计算机、姿态测量设备(星敏感器或陀螺)、相机等各环节的校时误差,建立一套星上时统精度的确定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精准确定星上时间同步精度的问题,可用于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星上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精度分析、建模及验证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20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0838617.5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Q1/00 , H01Q1/12 , H01Q1/28 , H01Q1/50 , H01Q1/52 , H01Q13/02 , H01Q15/16 , H01Q15/24 , H01Q19/12 , H01Q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网状双反射面高增益天线,包括: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撑杆、馈源和主反射面;主反射面的外凸面安装在探测器上,主反射面的内凹面为旋转抛物面;主反射面采用编织网状结构;副反射面的外凸面为旋转双曲面,副反射面和主反射面之间通过两根以上副反射面支撑杆连接;主反射面上、旋转抛物面的顶点处设置有通孔,馈源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本发明具有高增益、高效率、耐深低温、高热稳定性、超轻量化的特点,能够实现深空超远距离通信、满足运载对重量及包络的严苛要求和能够在宽温域在轨工作温度下正常工作,满足小天体探测的任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8182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02206.4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R13/62 , H01R13/639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电磁吸附对接连接器,其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中插头壳体装有母端传输模块,插座壳体内装有公端传输模块,插头壳体设有衔铁部件,插座壳体设有电磁部件,衔铁部件和电磁部件能够为插头和插座提供使其互相靠近的动力,且能够在电磁部失电后消磁;插头壳体中还设有能够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插头壳体轴向运动的伸缩锁紧部件,插座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伸缩锁紧部件适配锁紧的锁紧结构,在公端传输模块和母端传输模块插合前,锁紧结构在衔铁部件和电磁部件的吸附作用下与伸缩锁紧部件锁紧,然后随伸缩锁紧部件向插头端移动,为上述传输模块提供对接动力,使插头和插座完全插合,满足连接器的大插合力插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3703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02041.0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电磁吸附对接结构及其应用,该对接结构包括衔铁部件和电磁部件,衔铁部件包括第一环状磁路和对称分布在该第一环状磁路前端的两个导向铁芯,导向铁芯包括和电磁导杆;电磁部件包括第二环状磁路和对称分布在该第二环状磁路前端的两个极性相反的电磁线圈,且每个电磁线圈内还固定一个导向铁芯,该导向铁芯内具有导销孔,且该导向铁芯前端伸出电磁线圈并在前端面上形成用于引导电磁导杆进入导销孔内的导向槽。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尺寸体积小;通过控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即可调节吸附距离,控制对接力;电磁力直接作用于衔铁,方向性好;配合引导结构,降低了对接部件的复杂度,适合微重力环境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35961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318923.2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近场测量中的准直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波导探头和用于为待测平面天线提供位置参考标准的校准板,在不接触波导探头与待测平面天线的前提下,快速精确测量波导探头与待测天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待测天线安装进行校正。通过调整在待测平面天线与校准板的影子边缘图像平行,完成待测平面天线安装位置校准;通过对比在待测平面天线与校准板的影子边缘图像的长度,获得波导口面与待测平面天线的间距;通过对在待测平面天线与校准板的影子边缘图像做辅助线,计算获得波导口面与天线单元的位置关系,完成待测平面天线的准直校正。过程简单、高效,避免了传统做法中测试繁琐、手工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20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38617.5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Q1/00 , H01Q1/12 , H01Q1/28 , H01Q1/50 , H01Q1/52 , H01Q13/02 , H01Q15/16 , H01Q15/24 , H01Q19/12 , H01Q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网状双反射面高增益天线,包括: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撑杆、馈源和主反射面;主反射面的外凸面安装在探测器上,主反射面的内凹面为旋转抛物面;主反射面采用编织网状结构;副反射面的外凸面为旋转双曲面,副反射面和主反射面之间通过两根以上副反射面支撑杆连接;主反射面上、旋转抛物面的顶点处设置有通孔,馈源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本发明具有高增益、高效率、耐深低温、高热稳定性、超轻量化的特点,能够实现深空超远距离通信、满足运载对重量及包络的严苛要求和能够在宽温域在轨工作温度下正常工作,满足小天体探测的任务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