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4363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319602.2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6/903 , G06F16/9038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物更新模式的同资源种团分类系统,属于森林生态学技术领域。同资源种团分类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种群信息,并输送至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数据模拟、计算和比对,并将分析结果输送至数据输出模块;其中数据分析模块具体包括种群更新模式指数模块、树种优势高模块、模拟模块和比对模块。本发明所述系统可以用来定量划分天然异龄复层混交林中的同资源种团,解决了基于树木生物学特性划分同资源种团的技术无法量化分析的技术问题,且具有快速有效、方便实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2606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639186.0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F18/20 , G06Q50/26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林分动态变化过程建立森林固碳模型的方法,属于林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样地调查与数据采集;计算林分动态变化过程的碳变化;获取相关驱动因子、变量筛选、拟合各过程碳最优模型;构建净固碳量结构方程模型。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森林碳动态变化模型,并通过标准化均方根残差、拟合度指数、比较拟合指数、赤池信息量准则选择最优模型,阐明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林分动态变化下森林固碳的不同影响,启示了在天然次生林修复管理中,应对不同经营目的采取针对性营林措施,同时注重林分结构的优化和管理,以达到森林固碳最大化,对分析东北天然次生林固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6926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50295.4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森林资源长期固定监测样地抽样和建设方法。所述森林资源长期固定监测样地抽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以区域地图和边界,结合现有的森林群落分布资料,制成区域尺度上的植被分布图;步骤A2:根据监测样地布设的数量和密度需要,将区域地图进行网格化空间划分;步骤A3:以步骤A1制成的区域尺度上的植被分布图为依据,结合科学研究或生产工作的实际需求,确定每种森林类型布设监测样地的数量。本发明提供的森林资源长期固定监测样地抽样和建设方法具有能够更加方便的布设出具有代表性的固定监测样地;能够实现精准森林资源监测的目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477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11253.X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黑龙江省鹤伊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F17/11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森林质量评价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平均值法和多阈值法的森林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样地的森林组成,所述森林组成中包括指示种;S2、构建第一传感器网络;S3、根据所述传感器网络获取质量指标;S4、根据所述质量指标重构成所述传感器网络;S5、得到关于不等纬度为变量的第二传感器网络;得到关于同一纬度下预设聚落数量为变量的第三传感器网络;得到以质量指标为变量的第四传感器网络;S6、分别计算第一至第四传感器网络下的质量评分集合,得到在多阈值和平均值下的综合评价。本发明实现了多个指标整合为一个指标,这些数据随后被用于计算每个评估区域的质量评分,进而集合这些评分以评估整个森林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69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47439.9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大区域条件下单木生长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数据收集、计算相关驱动因子、变量筛选、确定模型形式、分析和结论。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将气候因子包含在单木生长模型中,解决了气候差异对单木生长的影响;(2)单木生长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预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98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33353.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3 , G01N33/00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森林生态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树木叶片功能性状耦合的混交林固碳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定评价区域中的群落结构指标,确定主要树种;在评价区域中,获取各主要树种的叶片样本;测量叶片样本的理化参数计算种间异质性的显著性及累积效应值;设置不同采伐梯度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获取各区域中理化参数的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校准,最终获得评价结果。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同时考虑混交林内主要树种的林分结构差异和功能性状差异,并结合采伐梯度控制实验,解决了叶片功能性状与森林固碳量耦合时未包含树种混交度和采伐处理的难题。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混交林固碳评价的精确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26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39186.0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F18/20 , G06Q50/26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林分动态变化过程建立森林固碳模型的方法,属于林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样地调查与数据采集;计算林分动态变化过程的碳变化;获取相关驱动因子、变量筛选、拟合各过程碳最优模型;构建净固碳量结构方程模型。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森林碳动态变化模型,并通过标准化均方根残差、拟合度指数、比较拟合指数、赤池信息量准则选择最优模型,阐明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林分动态变化下森林固碳的不同影响,启示了在天然次生林修复管理中,应对不同经营目的采取针对性营林措施,同时注重林分结构的优化和管理,以达到森林固碳最大化,对分析东北天然次生林固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143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1319602.2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6/903 , G06F16/9038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物更新模式的同资源种团分类系统,属于森林生态学技术领域。同资源种团分类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种群信息,并输送至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数据模拟、计算和比对,并将分析结果输送至数据输出模块;其中数据分析模块具体包括种群更新模式指数模块、树种优势高模块、模拟模块和比对模块。本发明所述系统可以用来定量划分天然异龄复层混交林中的同资源种团,解决了基于树木生物学特性划分同资源种团的技术无法量化分析的技术问题,且具有快速有效、方便实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16049917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2634324.9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便于斜距测量的森林罗盘仪,包括水平度盘,水平度盘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转动安装有支座,支座的顶端开凿有半弧形卡槽,半弧形卡槽内卡合安装有望远镜,支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穿过支撑板并与其转动连接,转轴远离支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轮,支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量角器,支撑板上安装有读数板,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防护罩,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防护罩可以对望远镜进行有效保护,防止下落的残枝对望远镜镜头造成划痕,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测量作业中,通过转动手轮即可对望远镜的角度进行调节,替代了传统的调节螺丝,转动起来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其测量斜距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216995435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22634322.X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林木年轮条储存装置,包括储存装置主体,储存装置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空腔封盖,储存装置主体的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壳,两个固定壳的内部均设有固定机构,两个空腔封盖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有益效果是:单根年轮条单独存放在单个六边形管状储存小室中,避免出现折断、碎裂的现象,便于后续实验室分析操作;由于单根年轮条底直径与单个六边形管状储存小室的对角线长相近,对于部分取出时就已劈裂的年轮条,可按实际生长顺序将其存放;六边形管状储存小室的上、下两端均与装有硅胶粒干燥剂的腔室相连,可以起到防止年轮条腐烂、发霉的现象;便于对储存装置主体和空腔封盖进行拆装操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