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0769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1667514.8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元建模的起落架元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飞行器起落架按物理组成部件、接口、技术指标、飞行器起落架工程研制中涉及的流程、各组成部件涉及技术领域五个维度进行拆分,构建所述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基于飞行器起落架的结构、机电、热力属性,建立约束关系,将所述约束关系通过建模表达附加于各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中,封装附加了约束条件的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确定封装后所述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飞行器起落架模型,并为飞行器起落架模型中的各实例赋值。本方法针对飞行器起落架系统的特点,构建适用于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节省了起落架总体架构设计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605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90805.4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装备全场景数字化映射融合方法,包括:通过开展航天装备本体描述要素到元模型映射过程,构建用于表达航天装备的表征元模型;构建面向航天装备全场景各要素视角的标准视图;融合航天装备本体描述要素、领域元模型和标准视图,形成一套面向航天装备全场景数字化建模语言,并构建航天装备数字化模型库;将航天装备工程的任务设计要求进行需求层级化、条目化表达后,将其与航天装备数字化模型库进行映射、比对、迭代,实现航天装备多层级工程条目化需求与全场景数字化模型的深度融合,这样在系统建模的过程中开展优化设计,和最佳设计,同时为决策者提供支持,提前发现潜在问题,提升航天装备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67514.8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元建模的起落架元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飞行器起落架按物理组成部件、接口、技术指标、飞行器起落架工程研制中涉及的流程、各组成部件涉及技术领域五个维度进行拆分,构建所述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基于飞行器起落架的结构、机电、热力属性,建立约束关系,将所述约束关系通过建模表达附加于各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中,封装附加了约束条件的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确定封装后所述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飞行器起落架模型,并为飞行器起落架模型中的各实例赋值。本方法针对飞行器起落架系统的特点,构建适用于飞行器起落架的元模型实例,节省了起落架总体架构设计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8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88938.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7/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刚度和气动力的细长体飞行器静气动弹性弯曲发散快速分析方法,分析步骤包括分站划分、基于细长体理论的分站气动力生成、分段刚度计算、分站质量计算、模态计算和简化、基于细长体升力理论的一维弹性方程建立、平衡微分方程离散化及特征值求解和基于动压的飞行安全性检验几个主要步骤。通过本发明方法计算得到的弯曲发散临界动压和飞行任务的最大动压,能够用于判断飞行器是否会发生弯曲发散,避免研究方案翻车和后续开展补刚度设计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1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19908.5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元元模型的航天装备建模语言设计方法,属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开展航天装备多系统、多学科设计信息与GOPPRR‑E元元模型的分类映射过程,构建GOPPRR‑E的完整元模型库;S2、按照通用设计元模型、专业设计元模型、型号设计元模型进行分类,形成元模型重用库之间的组合和重用关系,构建多层次元模型重用库;S3、根据航天装备型号设计要求,按照需求‑功能‑逻辑‑物理设计流程,组织并实例化多层次元模型重用库中的多层次元模型,构建航天装备多架构模型库。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基于元元模型的航天装备建模语言设计方法,可以应对航天装备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并提高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498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189610.0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吊支撑竖立多功能一体发射支点结构,该发射支点结构设置于飞行器中部,包含6个发射支点;每个发射支点包括支点部分和与飞行器的曲面贴合的底座部分,支点部分与底座部分一体化设计,方便拆装和操作;支点部分具有底面、侧面与连接孔,底座部分的第一端与支点部分固定连接,底座部分的第二端与飞行器固定连接其实现了支撑、起吊和竖立接口结合于一体的功能,减少了结构接口数量。同时,本发明将发射支点由尾端面上移至飞行器中部,缩短传力路线,实现结构减重。
-
公开(公告)号:CN204696428U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20023350.X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插头异形回收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支座和分离插头收集筒;支座的一端安装在运载火箭的探测器支架上;分离插头收集筒安装在支座的另一端上;所述支座安装在探测器支架上的一端高度不小于支座另一端的高度。有益效果:通过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之间的分离插头分离后的运动进行约束,能够确保分离插头不会碰触到探测器。分离钢索为分离插头提供了机械分离备保措施,在电分失效的情况下分离插头可通过机械拉脱分离。对器箭分离插头的分离不产生任何影响,分离插头可以正常进行电分离。本实用新型分离插头异性回收装置的成功设计,提高了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离的可靠性以及分离时探测器的安全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