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955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44298.X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与不同骨质量的椎体终板在生物力学上不匹配,容易导致终板塌陷,椎间融合器下沉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获得患者术前脊柱CT三维重建图像文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筛选手术区域;提取计划行椎间融合术的椎间隙内与融合器可能直接接触的术者ROI,计算该ROI内的平均CT值;将平均CT值换算成体积骨密度;判断患者所属骨密度区间;由术者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类型和尺寸范围;设计不同点阵结构椎间融合器。本发明提高了术区局部骨密度评估准确性,针对不同的术区骨质条件,制备与之生物力学匹配的融合器,使得制备的椎间融合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888363U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23248387.6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椎间隙撑开器,属于腰椎撑开技术领域,主要针对现有钛合金固定棒支撑开腰椎间隙的方法增加了医疗费用,阻挡了手术操作,增加了骨质损伤风险,以及无法撑开过窄椎间隙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底块,底块内侧壁底面固定有卡合齿,底块外侧壁活动卡合有滑套,滑套顶面一侧固定有限位器,限位器内侧壁顶部转动连接有卡合斜杆,卡合斜杆的一端为斜面,卡合斜杆的一端与卡合齿卡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相邻两个椎体内的椎弓根螺钉进行连接,以及卡合齿和卡合斜杆,使得能够根据腰椎间隙撑开大小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避免了使用传统钛合金固定棒进行撑开时出现上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9814423U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22318345.9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植骨型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属于椎间融合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椎间融合器在植入时的锤击操作中骨颗粒容易漏出,以及由于融合器的前凸角和高度与椎间隙不匹配出现终板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翻板、底座、滑块和盖板,上翻板和底座转动连接,滑块与底座滑动连接,用于调整上翻板和底座之间的张开角度,盖板位于上翻板和底座的同一侧,并同时与上翻板和底座连接,盖板能够遮挡上翻板和底座的撑开空间;上翻板的底部设有多个限位槽,限位槽能够限制滑块沿底座的移动,上翻板上设有第一植骨窗,底座上设有第二植骨窗。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骨颗粒漏出,同时椎间融合器前凸角和高度与椎间隙更匹配,避免了终板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221600124U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23534384.9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矫形手术弯棒器,属于脊柱矫形手术技术领域,针对了弯曲后形成的若干弧度不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棒弧度无法准确控制;弧度所在位置无法与计划的椎弓根螺钉连接的位置匹配的问题,包括底板,底板顶面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卡合有若干呈线性分布的弯棒竖杆,弯棒竖杆顶面中心处开设有顶孔,顶孔内部可拆卸连接有下压杆,下压杆底面固定有抵触球,弯棒竖杆外侧壁一侧面开设有卡合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多个弯棒竖杆和侧口,使得在多次弯棒操作过程中,能够保证折弯后形成的若干弧度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同时又通过多卡合口设计,便于个性化选择弧度所在棒的位置和弧度大小,提高了固定棒的弯曲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0459462U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21424265.5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F5/00
Abstract: 在医疗穿戴设备领域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手臂震颤的穿戴装置,包括柔性手环和非线性抑振组件;柔性手环的外壁环周均匀分布设置四个非线性抑振组件;非线性抑振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柔性手环上;非线性抑振组件通过靶向能量传递机制捕获振动能量并将捕获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利用自身的强非线性刚度与主振系的自振频率形成共振捕获行为,以靶向能量传递的方式将主振系的能量转移到NES中,并通过阻尼进行耗散,且大部分能量不会从NES中回到主振系,实现了能量的单向传递,从而实现手臂防颤。
-
公开(公告)号:CN219983022U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22731213.9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参考上关节突的关节面的胸椎置钉导向器,属于胸椎经椎弓根置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规置钉的导向工具无法满足畸形患者的徒手置钉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转动体、下底座和手柄,上转动体至少为多半球体,下底座包括下壳体和3个定位支腿,下壳体内设有球窝,上转动体能够在球窝内转动,手柄的一端与上转动体连接,另一端用于握持,手柄的长轴方向为置钉的参考方向;下壳体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柱,定位支腿的一端与连接柱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3个定位支腿的自由端能够确定一个平面,平面为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本实用新型可以排除脊柱畸形患者胸椎旋转以及后凸的影响,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