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068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0989753.3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M5/142 , A61M5/172 , A61B5/02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给药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医疗设备控制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向电子镇痛泵发送目标给药指令,以指示电子镇痛泵按照目标给药指令配置目标给药参数;在电子镇痛泵按照目标给药参数向目标患者进行给药的情况下,记录给药信息,并在起始给药时刻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信息采集指令,以指示智能穿戴设备采集目标患者的身体参数信息;根据当前给药参数信息、当前身体参数信息检测给药是否存在异常,在确定给药存在异常时,控制电子镇痛泵停止向目标患者进行给药,当前给药参数信息为与当前时刻所对应的给药参数信息。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给药控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908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15235.2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构建包括数据融合模块、最佳观察位置识别模块和左右支气管开口识别模块的初始左右支气判别模型;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用于基于最佳观察位置识别得到的最佳观察位置的图像与位置信息融合数据,进行左、右支气管开口识别;获取多个患者的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多个最佳观察位置和非最佳观察位置的导管探头前端图像和位置信息,构建训练样本集,并对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进行训练,经过损失函数迭代更新,得到收敛的左右支气管判别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气管插管技术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容易引起错误辨别左、右支气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923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29444.7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脑电数据分析的小儿谵妄预测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可量化的评估手段。本发明提出的预测系统包括:脑电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评估儿童的脑电数据;脑电特征提取模块,用于从待评估儿童的脑电数据中提取相应的脑电特征数据;风险预测模块,用于将待评估儿童的体检数据输入至训练好的风险预测模型,得到待评估儿童的谵妄类别;其中,待评估儿童的体检数据包括:待评估儿童的脑电特征数据;待评估儿童的脑电特征数据包括:脑功能连接数据、δ波与α波的功率比,以及低频波与高频波的功率比;谵妄类别包括:无谵妄、高活动型谵妄、低活动型谵妄或混合型谵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观、可量化的评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8637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3514.8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Q10/0832 , G06Q10/0635 , G06F18/2431 , G06F18/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药品转运的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其属于药品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药品的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匹配对应的检测周期;在检测周期内,采用评估模型处理药品的图像数据和传感数据,得到结果数据,图像数据用于反映药品的外观形状,传感数据用于反映药品的物理性质和其所在的环境参数。本申请具有提高毒麻药品的检测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182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04621.4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脑电数据分析的麻醉辅助唤醒方法、控制中心及设备,目的在于提高对麻醉辅助唤醒装置的控制精准度。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脑电数据分析的麻醉辅助唤醒方法适用于控制中心,包括:获取患者的脑电数据以及其他生理数据;根据脑电数据以及其他生理数据,确定患者当前的意识类别;根据预设的时间节点、意识类别和控制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当前的控制策略;根据当前的控制策略控制麻醉辅助唤醒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本发明实现了对麻醉辅助唤醒装置的智能化操控,摆脱了对医生经验的依赖,提高了控制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367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54307.X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K45/00 , A61K31/381 , A61K31/575 , A61P35/00 , A61P1/04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IGF2BP1为靶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黏膜疾病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抑制IGF2BP1蛋白或其mRNA或其编码基因的功能或活性或表达的物质在制备治疗胃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改善胃癌的预后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明确了IGF2BP1在胃黏膜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小分子化合物BTYNB可选择性抑制IGF2BP1‑mRNA相互作用,可用于抑制IGF2BP1发挥功能。IGF2BP1可作为胃黏膜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干预后可改善H.pylori感染所致胃黏膜癌前病变及胃癌的预后。
-
公开(公告)号:CN1184067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25039.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C12Q1/68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在作为胃癌早筛以及风险评估的标志物中的应用,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简便、准确、灵敏、人群接受度高的新型检测手段的生物标记物及试剂,能够通过定量分析黏膜活检组织、石蜡固定标本、胃液及血清、血浆中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相对丰度的无创、简便的检测方式,即可早期筛选诊断出胃癌高危人群,尤其是早期胃癌高危人群,并且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成为胃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有助于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胃癌,做好胃癌的预警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12679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365073.6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能干细胞衍生肺类器官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方法,培养基包括:(1)诱导人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定型内胚层细胞培养基;(2)诱导定型内胚层细胞分化为前肠胚细胞培养基;(3)诱导前肠胚分化为肺祖细胞培养基;(4)扩增肺祖细胞培养基;(5)诱导肺祖细胞分化为肺泡类器官培养基;(6)诱导肺祖细胞分化为气道类器官培养基。本发明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能达到较高的分化效率,总体操作难度低,易重复。采用的细胞因子相较其他方案更简洁,而且成本低,且肺类器官可长期自我更新和维持,能够减少反复诱导分化的流程,有利于大规模扩增用于后续的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细胞移植治。
-
公开(公告)号:CN11764345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21868.0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态数据驱动的术后谵妄评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预处理单元和术后谵妄评估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包括眼跳追踪仪及脑电采集系统,分别用于采集待评估患者术后的眼跳数据和脑电数据;眼跳数据和脑电数据用于结合术后谵妄评估量表数据、术后认知量表数据和人口学数据对患者进行术后谵妄评估;数据预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待评估患者对应的术后谵妄评估数据;术后谵妄评估单元为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基于术后谵妄评估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得到待评估患者的术后谵妄评估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术后谵妄评估方法受评估者主观性影响较大,评估指标单一,评估准确度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544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43472.7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机械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麻醉术前术后穴位治疗智能机器人,包括机械臂、基座、调节机构及多个按摩头。其中,基座设置在所述机械臂上,所述基座内设置有驱动组件;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多个按摩头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机构上,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多个所述按摩头的位置,以使多个所述按摩头之一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按摩头工作。本申请具有增大机器人的适用范围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