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9109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0335800.2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关键路径优化的连续成像控制方法,适用于可执行连续成像任务的敏捷成像遥感卫星。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形成成像任务队列;然后基于基本指令序列构造每个成像任务的有向图模型;接着,搜索连续成像任务有向图模型所包含的当前成像任务启动数据记录指令对应的顶点到下一次成像任务启动数据记录指令对应的顶点之间的最长时延路径,当连续两次成像任务的启动数据记录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有向图模型的关键路径长度时,通过取消任务间姿态回摆、合并任务间开关机指令和基本指令序列解耦等方法,不断优化连续成像任务所对应的有向图模型的顶点和边的“染色”状态;最后,以拓扑优化后的有向图模型为基准,自主生成连续成像任务的控制指令序列。
-
公开(公告)号:CN10767926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676809.X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星上时统精度确定方法,依据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星上时间同步原理,对授时精度和守时精度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秒脉冲精度误差、秒脉冲信号传输时延误差,以及控制计算机、姿态测量设备(星敏感器或陀螺)、相机等各环节的校时误差,建立一套星上时统精度的确定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精准确定星上时间同步精度的问题,可用于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星上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精度分析、建模及验证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20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0838617.5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Q1/00 , H01Q1/12 , H01Q1/28 , H01Q1/50 , H01Q1/52 , H01Q13/02 , H01Q15/16 , H01Q15/24 , H01Q19/12 , H01Q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网状双反射面高增益天线,包括: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撑杆、馈源和主反射面;主反射面的外凸面安装在探测器上,主反射面的内凹面为旋转抛物面;主反射面采用编织网状结构;副反射面的外凸面为旋转双曲面,副反射面和主反射面之间通过两根以上副反射面支撑杆连接;主反射面上、旋转抛物面的顶点处设置有通孔,馈源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本发明具有高增益、高效率、耐深低温、高热稳定性、超轻量化的特点,能够实现深空超远距离通信、满足运载对重量及包络的严苛要求和能够在宽温域在轨工作温度下正常工作,满足小天体探测的任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8182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02206.4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R13/62 , H01R13/639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电磁吸附对接连接器,其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中插头壳体装有母端传输模块,插座壳体内装有公端传输模块,插头壳体设有衔铁部件,插座壳体设有电磁部件,衔铁部件和电磁部件能够为插头和插座提供使其互相靠近的动力,且能够在电磁部失电后消磁;插头壳体中还设有能够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插头壳体轴向运动的伸缩锁紧部件,插座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伸缩锁紧部件适配锁紧的锁紧结构,在公端传输模块和母端传输模块插合前,锁紧结构在衔铁部件和电磁部件的吸附作用下与伸缩锁紧部件锁紧,然后随伸缩锁紧部件向插头端移动,为上述传输模块提供对接动力,使插头和插座完全插合,满足连接器的大插合力插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3703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02041.0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电磁吸附对接结构及其应用,该对接结构包括衔铁部件和电磁部件,衔铁部件包括第一环状磁路和对称分布在该第一环状磁路前端的两个导向铁芯,导向铁芯包括和电磁导杆;电磁部件包括第二环状磁路和对称分布在该第二环状磁路前端的两个极性相反的电磁线圈,且每个电磁线圈内还固定一个导向铁芯,该导向铁芯内具有导销孔,且该导向铁芯前端伸出电磁线圈并在前端面上形成用于引导电磁导杆进入导销孔内的导向槽。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尺寸体积小;通过控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即可调节吸附距离,控制对接力;电磁力直接作用于衔铁,方向性好;配合引导结构,降低了对接部件的复杂度,适合微重力环境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0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04446.3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磁表面互易性的超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及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包括:S1.设计超宽角域斜入射电磁吸波表面;S2.将具有最优结构参数的超宽角域斜入射电磁吸波表面加载的电阻转化为阻抗一致的馈电端口,并将超宽角域斜入射电磁吸波表面的最优结构参数转化为超宽角域辐射天线单元;S3.将N个超宽角域辐射天线单元进行组阵,改变每个超宽角域辐射天线单元的相位实现波束扫描,得到超宽角域扫描相控阵天线。超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包括呈规则矩阵排列的N个超宽角域辐射天线单元;每一单元均包括介质基板、金属贴片、微带线巴伦结构、空气层。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电磁表面互易性的超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及设计方法突破了相控阵天线宽角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0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88309.2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及天线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具有可调控的频率选择表面及天线罩。天线罩由多个呈阵列分布的频率选择表面构成;频率选择表面包括自上而下叠置的上金属层、上介质层、中间金属层、下介质层和下金属层。上金属层由分别且间隔设置在上介质层上表面四个角上的上金属贴片构成;下金属层由分别且间隔设置在下介质层下表面四个角上的下金属贴片构成;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两个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将沿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个上金属贴片连接;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两个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将沿第一方向分布的两个下金属贴片连接;中间金属层包括外圈金属环和内圈金属环,内圈金属环与外圈金属环的形状不同但对称中心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35961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318923.2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近场测量中的准直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波导探头和用于为待测平面天线提供位置参考标准的校准板,在不接触波导探头与待测平面天线的前提下,快速精确测量波导探头与待测天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待测天线安装进行校正。通过调整在待测平面天线与校准板的影子边缘图像平行,完成待测平面天线安装位置校准;通过对比在待测平面天线与校准板的影子边缘图像的长度,获得波导口面与待测平面天线的间距;通过对在待测平面天线与校准板的影子边缘图像做辅助线,计算获得波导口面与天线单元的位置关系,完成待测平面天线的准直校正。过程简单、高效,避免了传统做法中测试繁琐、手工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20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38617.5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Q1/00 , H01Q1/12 , H01Q1/28 , H01Q1/50 , H01Q1/52 , H01Q13/02 , H01Q15/16 , H01Q15/24 , H01Q19/12 , H01Q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网状双反射面高增益天线,包括: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撑杆、馈源和主反射面;主反射面的外凸面安装在探测器上,主反射面的内凹面为旋转抛物面;主反射面采用编织网状结构;副反射面的外凸面为旋转双曲面,副反射面和主反射面之间通过两根以上副反射面支撑杆连接;主反射面上、旋转抛物面的顶点处设置有通孔,馈源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本发明具有高增益、高效率、耐深低温、高热稳定性、超轻量化的特点,能够实现深空超远距离通信、满足运载对重量及包络的严苛要求和能够在宽温域在轨工作温度下正常工作,满足小天体探测的任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31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610804517.5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增量化模型的航天器遥测方法,步骤为:(1)建立航天器增量化遥测设计模型,包括数据系统体制模型、详细设计模型、系统集成模型;(2)依次完成数据系统体制模型、详细设计模型和系统集成模型的相关参数设计;(3)将参数设计后的数据系统体制模型、详细设计模型、系统集成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编译的配置代码;(4)完成配置代码组合,为星载遥测软件构件提供配置代码;(5)星载软件读取相应的配置代码,完成航天器遥测数据采集、存储、检索、组包、调度、组帧、虚拟信道调度、遥测传输帧生成与传输。本发明方法可以确保航天器遥测系统设计信息不重复、不遗漏,能够显著提高航天器遥测系统设计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