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迟缓埃格特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86582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2320.2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迟缓埃格特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迟缓埃格特菌具体为迟缓埃格特菌(Eggerthella?lenta)ZL-III,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6847;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具体为所述迟缓埃格特菌(Eggerthella?lenta)ZL-III?CGMCC?No.6847在生产肠二醇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迟缓埃格特菌(Eggerthella?lenta)ZL-III?CGMCC?No.6847在生物转化天然产物制备植物雌激素类成分肠二醇中具有重要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生产肠二醇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无环境污染,适宜于大规模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生物材料作为相互作用相的毛细管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349636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64781.0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柱筛并以生物材料作为相互作用相的毛细管、其制备方法以及通过毛细管电泳方法在研究生物大分子与活性配体或化合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筛选中的用途。针对某些生物活性大分子从细胞或离体生物组织中分离纯化难度大且会引起天然构象的变化,本发明开发了将生物材料(例如生物大分子超表达的细胞、细胞、线粒体、离体组织、肿瘤组织、载带生物靶固体物质等)注入带有柱筛的毛细管中,所述生物材料被拦截于柱筛后端作为相互作用相,建立非固定化生物材料毛细管电泳(Non-immobilized Biomaterial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NIBCE),在接近生理环境条件下,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与活性配体或化合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筛选等的毛细管电泳方法。

    水飞蓟黄酮木脂素的去甲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447717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10428712.9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水飞蓟黄酮木脂素的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本发明使用具有脱甲基活性的人体肠道菌E.limosum ZL‑II对水飞蓟黄酮木脂素成分进行生物转化,分离得到四个去甲基衍生物。本发明提供的水飞蓟黄酮木脂素的衍生物对β‑淀粉样蛋白42的聚集表现出抑制活性,且明显优于原型化合物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具有开发成防治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前景。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水飞蓟黄酮木脂素的衍生物对癌细胞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本发明成果为充分利用水飞蓟资源和提高其经济附加值奠定了工作基础。

    一株克雷伯氏菌及其应用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55892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910089714.3

    申请日:2009-07-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克雷伯氏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克雷伯氏菌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Strain S1 CGMCC No.3085。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Strain S1CGMCC No.3085可应用于制备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任何克雷伯氏菌生产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的报道,本发明为生产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且丰富了克雷伯氏菌的菌株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一株克雷伯氏菌及其应用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55892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10089714.3

    申请日:2009-07-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克雷伯氏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克雷伯氏菌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Strain S1 CGMCC No.3085。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Strain S1CGMCC No.3085可应用于制备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任何克雷伯氏菌生产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的报道,本发明为生产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且丰富了克雷伯氏菌的菌株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提取罗希吐碱的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39344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21333.X

    申请日:2007-09-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nventor: 杨东辉 崔保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红果樫木Dysoxylum binectariferum(Roxb.)Hook.f.ex Bedd树皮中提取罗希吐碱(rohitukine)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将红果樫木树皮粉末用提取溶剂溶解后进行提取,得到红果樫木的粗提物;所述提取溶剂为水、质量浓度为10%-100%的乙醇或甲醇;2)将所述红果樫木的粗提物溶解于水中,调节该粗提物的水溶液呈酸性,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或乙酸乙酯进行萃取;保留水层的萃取液,并将其调节为碱性;用水饱和的正丁醇再进行萃取,收集正丁醇层萃取液;3)将提取液的pH值调节到1-2,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用水洗脱至流出液的pH值呈中性,再用碱性的30%-90%乙醇溶液洗脱,收集乙醇溶液的洗脱液,即得到罗希吐碱的提取物。该工艺操作简单,提取效率较高,提取物中罗希吐碱含量大于50%,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