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流线追踪的双钟型尾喷管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0756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50200.4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线追踪的双钟型尾喷管设计方法,属于动力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设计双钟型尾喷管时,基于流线追踪的思想,迭代设计延伸段型线。一方面,流线追踪获得的型线本身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迭代设计满足了工程应用上的强几何约束。由于利用了流线追踪思想,考虑了强几何约束,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设计出的双钟型尾喷管在低空状态和高空状态均具有较高的推力性能。

    一种扇环转矩形隔离段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89180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252712.1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环转矩形隔离段设计方法,隔离段入口截面为扇环,出口截面为矩形;从扇环过渡到矩形的过程中采用沿程法向截面几何相似原则,通过控制扇环中心到矩形中心沿程引导曲线AB,扇环中心线弧长Lc,扇环厚度h,沿程法向面积S和扇环扇角α的渐变过渡,保证了反压状态下的隔离段流场稳定性,本发明能够实现隔离段由扇环转矩形的几何型面平滑过渡,并且具备优良气动性能。

    发动机双通道单可动件进气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3634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191754.4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双通道单可动件进气调节装置,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可动件的移动方式均为轴向移动,结构简单,便于调节;本发明装置作动系统置于机匣外,减少了作动系统的热防护需求。本发明装置所采取的调节方法,可以对调节内层通道流量的同时,外层通道流量也被控制,两个通道流量同步控制,减小了发动机模态转换调节时间。本发明的装置进、出口均为圆形接口,便于与进气道出口、发动机入口连接。轴对称的整体结构便于加工;基于本发明设计的进气调节装置,可以满足轴对称组合发动机的进气调节需求。

    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39260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285444.6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所述结构中,中心锥安置在中心锥杆上,可沿轴线方向前后滑动;中心锥杆由中空支板固定在外壳上;整个进气道流道分割为主流道、支板空腔、中心锥杆空腔、吸除腔和作动机构腔;工作过程中,当来流空气进入进气道后,附面层将顺次经过附面层吸除孔、吸除腔、导流孔、中心锥杆空腔以及支板空腔,最后在出口处排入大气。本发明解决了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处附面层气体导出的困难,吸除腔的设计,可以自然的将从中心锥尾部与中心锥杆间空隙进入的高温空气排出大气,无需设计专门的密封结构或进行采用紧密配合工艺的加工,大大降低了加工精度和成本。

    一种可调进气道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13332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0087007.5

    申请日:2017-02-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进气道,采用几何调节和气动调节相结合,通过在进气道中增加内收缩段调节型面和扩张段调节型面,以控制进气道喉道面积大小,实现各燃烧室对不同压缩程度空气的需要,拓宽发动机工作马赫数范围、提高发动机性能,解决与涡轮发动机接力困难的难题。

    一种可调进气道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1333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087007.5

    申请日:2017-0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7/04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进气道,采用几何调节和气动调节相结合,通过在进气道中增加内收缩段调节型面和扩张段调节型面,以控制进气道喉道面积大小,实现各燃烧室对不同压缩程度空气的需要,拓宽发动机工作马赫数范围、提高发动机性能,解决与涡轮发动机接力困难的难题。

    一种基于流线追踪的双钟型尾喷管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0756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011250200.4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线追踪的双钟型尾喷管设计方法,属于动力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设计双钟型尾喷管时,基于流线追踪的思想,迭代设计延伸段型线。一方面,流线追踪获得的型线本身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迭代设计满足了工程应用上的强几何约束。由于利用了流线追踪思想,考虑了强几何约束,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设计出的双钟型尾喷管在低空状态和高空状态均具有较高的推力性能。

    一种强几何约束下的非对称尾喷管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0627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52035.2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几何约束下的非对称尾喷管设计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强几何约束下的非对称尾喷管设计方法通过将喷管的下壁面简化为直线,通过控制初始膨胀圆弧段匹配出口位置约束,能够满足给定的强几何约束,同时由于采用了圆弧初始膨胀,其设计出的喷管长度较短,有利于结构实现,具有较好的可实现性。

    一种基于MVG的内转式进气道流动控制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6063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1250183.4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MVG的内转式进气道流动控制方法,属于吸气式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案中通过在合理的位置布置MVG,且MVG方向与流线追踪所得流线方向相同即可,实现结构简单,控制效果显著,无附加流量损失,可利用偏离主流方向的二次流生成与进气道内生流向涡方向相反的涡流,通过涡量的中和达到抑制、消除流向涡的目的;同时,该方案在仅有底板MVG作用时即可有效抑制流场内的流向涡,可进一步减小对喉道气流的影响。加入顶板MVG后,带底板MVG控制流场内的涡流几乎消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