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47480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19426.6

    申请日:2009-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2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需要降低单电池的气体流路中的气体压力损失。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有由网眼金属板形成气体流路的单电池构造,其中,连接网眼金属板(28)的网眼的结合部(BO),其一部分在缩短结合长度的位置立起,成为连接部(ST)的一部分。因此,由网眼金属板(28)的网眼形成的开口(30),从FD方向看,前后的开口(30)在TD方向重合的面积扩大。于是,在TD方向重合的开口(30)的FD方向的相连而构成的、气体流路的断面积扩大。结果,气体(GF)不会反复进行微细的回转地在气体流路中流动,可减少气体的压力损失。

    燃料电池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82917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80065069.2

    申请日:2010-03-02

    Inventor: 林友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7 H01M8/0258 H01M2008/1095

    Abstract: 燃料电池具备:发电体层,其包括电解质膜、正极和负极;分隔件;和气体流路层,其具备配置于发电体层与分隔件之间的气体流路层。气体流路层具有以下结构:向分隔件侧凸的第一凸部和向发电体层侧凸的第二凸部交替地排列成的波形截面的多个波形元件进行排列,使得一个波形元件的第一凸部的顶面与相邻的波形元件的第二凸部的底面形成一体的面,且在波形元件间形成多个贯通孔。多个波形元件包括配置成与相邻的波形元件相比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的位置向第一方向的正侧偏离的波形元件和配置成向第一方向的负侧偏离的波形元件。沿第二凸部的位置在气体流路层的分隔件侧形成的第一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比沿第一凸部的位置在气体流路层的发电体层侧形成的第二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