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16201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019526.5

    申请日:2012-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492 B60N2/99 B60R21/207

    Abstract: 一种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树脂制座椅骨架(28),其包括凹部(36),所述凹部(36)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是细长的,并且朝车辆的前侧开放;模块外壳(40),其布置于所述凹部(36)的内侧并且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其中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水平截面图中,所述外侧壁布置于所述内侧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以及侧面安全气囊(42),其以折叠的方式容纳于所述模块外壳(40)中。在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中,低刚性部设置于包括有在侧视图中与就座乘员的髂嵴重叠的范围的全部或部分的区域中。

    车辆用座椅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87573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180075540.0

    申请日:2011-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2718 B60N2/4221 B60N2/5657 B60R2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能够使膨胀部的膨胀展开在短时间内完成。车辆用座椅(10)具备:坐垫(14);第一膨胀部(22R),其被设置于坐垫(14)内的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一侧,并接受气体供给而膨胀展开;第二膨胀部(22L),其被设置于坐垫(14)内的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另一侧,并接受气体供给而以隔着中央空间部(22C)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与第一膨胀部(22R)对置的方式膨胀展开;气体供给单元(20),其通过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进行工作,从而向第一膨胀部(22R)及第二膨胀部(22L)供给气体。

    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5756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180074117.9

    申请日:2011-10-11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抑制或防止对身材矮小的乘员以及中等身材的乘员的小腿施加轴向力,而且还确保了对身材高大的乘员的膝部的保护性能。本发明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6)具有形成为薄型的袋状并通过供给气体而沿仪表板下部构件(14)的设计面自下而上膨胀展开的膝部安全气囊主体部(48)。膝部安全气囊主体部(48)的保护部(48B)具有能够覆盖从身材矮小的乘员(双点划线)至身材高大的乘员(单点划线)的两膝部的大小。在保护部(48B)内的上部配设有U字形的上限制部(56),其纵向分隔部(54A)从对应于中等身材的乘员(实线)的两膝的部位朝向上侧伸出。

    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38103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180036727.X

    申请日:2011-07-19

    Inventor: 深渡瀬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05 B60R21/237 B60R21/2644 B60R2021/26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使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在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10)中,通过将充气装置(20)固定在被形成于后侧底壁部(22E)的车辆前侧且上侧上的前侧底壁部(22F)上,从而使充气装置(20)相对于壳体(22)的中心轴线(L3)而向车辆前侧偏移。而且,前侧底壁部(22F)相对于后侧底壁部(22E)而倾斜,以使充气装置(20)的中心轴线(L1)和后侧底壁部(22E)的法线(L2)在与安全气囊门(12、14)相比靠车辆上侧处相交,由此,使充气装置(20)倾斜。因此,与例如以双点划线(L5)所示的方式而使前侧底壁部(22F)被设定为与后侧底壁部(22E)的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10)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02825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80068684.3

    申请日:2011-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抑制或防止发生侧面碰撞时侧面安全气囊向车辆上方侧上升的情况。在侧面安全气囊(22)内,配置有对下方腔室(56)和上方腔室(58)进行分隔的系绳(46)。在从车辆前方侧进行观察时,系绳(46)以如下状态而被安装,即,以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高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而倾斜的状态。而且,在气体喷出部(20)的扩散器(26)的下端部上形成有气体喷出口(34),气体喷出孔(34)被配置在下方腔室(56)内,并且朝向系绳(46)的下表面(46B)。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22)展开的中途的过程中,气体将在与系绳(46)的下表面(46B)发生碰撞之后,与还未解开折叠的部分发生碰撞,从而向下方流动。

    安全气囊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53399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080063848.9

    申请日:2010-02-15

    Inventor: 深渡瀬修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在确保乘员约束性能的同时使安全气囊小容量化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10)被配置于仪表板(15)中的、同时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以及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弯曲部(15B)内。安全气囊(20)被构成为,包括:一对外侧展开部(26),其从充气装置(22)接受气体供给,并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式而膨胀、展开;内侧展开部28,其通过利用基布(34)在大致整个圆周上对一对外侧展开部(26)的外缘进行连接而形成。内侧展开部(28)中的乘员侧展开部(28P)在不会从充气装置(22)接受气体供给的条件下,随着外侧展开部(26)的膨胀、展开而展开。

    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5339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080062851.9

    申请日:2010-06-04

    Inventor: 深渡瀬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布片共用化的同时,仅通过改变缝制线,就能够制作与车辆相对应的多种安全气囊。该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通过利用在车宽方向上对置且被相互缝制在一起的内侧布片(12)、和以从车宽方向上的两侧夹着该内侧布片(12)的方式设置的外侧布片(14)而构成,所述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中设置有位于车宽方向左侧的左侧气囊部(16)及位于车宽方向右侧的右侧气囊部(18),左侧气囊部(16)和右侧气囊部(18)之间的乘员侧的凹部(22)的形状通过内侧布片(12)彼此间的缝制线(S1)来进行设定。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18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80160747.0

    申请日:2009-08-03

    Inventor: 深渡瀬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目的在于,在侧面碰撞时,通过侧面安全气囊,从而能够对包括乘员的腰部在内的上半身各个部分更加适当地进行约束。在侧面碰撞时,侧面安全气囊(24)接受气体的供给,从而在乘员(28)与车身侧部(30)之间展开,并由上方气囊部(16)对头部(28H)至肩部(28S)进行约束,由下方气囊部(18)对腰部(28W)进行约束,由将上方气囊部(16)的下边缘部(16L)和下方气囊部(18)的上边缘部(18U)连接在一起的中间部(22)对胸部(28C)进行约束。由于此时从上方气囊部(16)对乘员(28)的肩部(28S)向车宽方向内侧输入的载荷,在该上方气囊部(16)对该肩部(28S)的约束后期降低,因此能够适度地抑制该肩部(28S)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量。

    带有T形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184654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680018894.0

    申请日:2006-12-15

    Abstract: 一种乘客侧安全气囊(44),包括:主部(58),其在从乘客侧观看时,以字母“T”的形状形成;和周边部(56),其由分隔构件(40)与所述主部(58)分离。当激活充气装置(20)时,主部(58)首先膨胀和展开,约束乘坐者的头部区域。然后当主部(58)的内压成为预定值或大于预定值时,第一通风孔(60)和第二通风孔(62)打开,从而周边部(56)膨胀。结果,确保对乘坐者的及早约束保护性能,同时能减小乘客侧安全气囊(44)的尺寸。此外,还设置有上部(54),其增加与挡风玻璃接触的表面面积,从而稳定乘客侧安全气囊(44)的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