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0190437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10155722.2

    申请日:2018-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连接器,接触件包括导电基体,所述导电基体具有供适配接触件顶压而弹性变形的弹性顶压部,所述弹性顶压部上固定连接有与导电基体固定连接的导电接触块,所述导电接触块具有用于与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的接触面,所述导电接触块的导电率高于导电基体的导电率,导电接触块的高导电率的性能使得该接触件的接触电阻较低,进而能够减少接触件发热、降低接触件温升,以提高连接器的通流能力。同时,采用分体设置的形式既能够满足接触件的弹性性能的要求,也能够满足接触件的低成本的要求,结构比较简单,且实际加工方便,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90450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0155324.0

    申请日:2018-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包括绝缘体,绝缘体上设有接触件安装腔,绝缘体的内壁和/或外周上固定有金属导热层,绝缘体上于接触件安装腔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接触件安装腔与绝缘体外周面的绝缘体散热孔,金属导热层上设有导热层散热孔,导热层散热孔和所述绝缘体散热孔连通而构成供热量散发的散热通道,金属导热层一方面能够将内部实现绝缘体内部与外界空气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使热量自由散发,同时也可以通过金属导热层对散热出的热量进行热传导,通过金属的高导热性能将热量进行传导散发,散热通道和金属导热层的复合散热作用实现对接触件温升的抑制,使得连接器加快散热,效果显著,结构简单。

    一种大容差浮动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100975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046624.6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大容差浮动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位于该绝缘壳体内的两组相对设置的导电片,两组导电片由上到下包括至少一个相对弯折形成供母线插入插孔的接触部、限制两导电片相对位置的固定部、实现上下浮动的柔性部以及伸出绝缘壳体与印制板或铜排连接的安装部;两组导电片的固定部通过滑块相对固定组成导电片-滑块部件,当连接器偏心插合时,该导电片-滑块部件受力强的一侧导电片通过固定部带动受力弱的一侧导电片同步移动,从而保证导电片接触部形成的插孔稳定不变,两侧受力均匀。本发明通过滑块锁紧带楔形槽的导电片,使滑块和导电片完全吻合,受力时导电片整体随滑块一起沿预定轨迹移动,从而保证连接器具备更大的容差能力。

    连接器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7090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0224152.5

    申请日:2020-0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容差能力差、连接不可靠的问题。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成对的导电片,导电片一端为固定接线端,另一端相对布置形成插接夹口,绝缘体被限制在成对的两导电片之间而在插接方向上相对两导电片固定;还包括限位传力夹,为U形夹,导电组件处于限位传力夹的内部,且插接夹口的朝向与限位传力夹的开口朝向一致;限位传力夹的两夹臂分别抵顶在两导电片的形成插接夹口部分的外侧;在适配插接件以一定的横向偏差插入插接夹口时,适配接触件施加给两导电片中的一个横向的作用力且推动其横向偏移,该导电片通过限位传力夹传递给另一导电片同向的作用力,而使另一导电片向同侧发生横向偏移而与适配插接件接触。

    一种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59894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1571626.2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连接器,接触件包括具有相应引出端的导电固定部,将朝向适配接触件的一侧定义为前侧,导电固定部上突出设置有用于布置在所述适配接触件同一侧的前排接触臂和后排接触臂,两排接触臂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前排接触臂的前侧具有用于与所述适配接触件接触的第一触点,后排接触臂的前侧具有用于与所述适配接触件接触的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错开布置。可有效增多同一电路上的接触部位,当将其应用在连接器上时,可在不过多增大连接器体积、满足温升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连接器的通流能力。

    连接器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709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24152.5

    申请日:2020-0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容差能力差、连接不可靠的问题。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成对的导电片,导电片一端为固定接线端,另一端相对布置形成插接夹口,绝缘体被限制在成对的两导电片之间而在插接方向上相对两导电片固定;还包括限位传力夹,为U形夹,导电组件处于限位传力夹的内部,且插接夹口的朝向与限位传力夹的开口朝向一致;限位传力夹的两夹臂分别抵顶在两导电片的形成插接夹口部分的外侧;在适配插接件以一定的横向偏差插入插接夹口时,适配接触件施加给两导电片中的一个横向的作用力且推动其横向偏移,该导电片通过限位传力夹传递给另一导电片同向的作用力,而使另一导电片向同侧发生横向偏移而与适配插接件接触。

    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90450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10155324.0

    申请日:2018-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包括绝缘体,绝缘体上设有接触件安装腔,绝缘体的内壁和/或外周上固定有金属导热层,绝缘体上于接触件安装腔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接触件安装腔与绝缘体外周面的绝缘体散热孔,金属导热层上设有导热层散热孔,导热层散热孔和所述绝缘体散热孔连通而构成供热量散发的散热通道,金属导热层一方面能够将内部实现绝缘体内部与外界空气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使热量自由散发,同时也可以通过金属导热层对散热出的热量进行热传导,通过金属的高导热性能将热量进行传导散发,散热通道和金属导热层的复合散热作用实现对接触件温升的抑制,使得连接器加快散热,效果显著,结构简单。

    电连接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2818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778576.4

    申请日:2017-0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中通过绝缘体固定有导电接触组件,导电接触组件包括接触对组,各接触对组分别包括内接触件对和外接触件对,每个接触件对均由左右相对布置的两接触片组成,内、外接触件对的接触片对应为内、外层接触片,同一接触对组中的两外层接触片在左右方向上正对的布置在两内层接触片外侧,内、外层接触片对应具有定位插装在所述绝缘体中的内、外定位板部,同一接触对组中处于同一侧的内、外层接触片中,内层接触片的内定位板部的外侧面与外层接触片的外定位板部的内侧面接触顶压配合。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连接器中,相对于单接触件对的方式,设置在内、外接触件对的方式可有效增加通流能力。

    一种新型信号模块化结构的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5149298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902529.7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一种新型信号模块化结构的连接器,包括绝缘体、信号接触部件,所述信号接触部件包括片式结构的接触片,接触片固定在绝缘体上,其接触部的一面朝向绝缘体,另一面暴露在空气中,用于与另一连接器的接触片进行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该连接器中的接触片采用片式结构,可对接触片进行局部连续电镀以降低接触件电镀成本;接触弹片紧贴在绝缘体上,利用绝缘体本身的强度,提高了接触部件整体的强度;片式的接触片减小了所占用的连接器空间,使连接器能够实现小型化。

    一种液冷连接系统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2755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79783.3

    申请日:2022-04-12

    Inventor: 李猛 张荣团

    Abstract: 一种液冷连接系统,包括由一个或多个铜排组成的铜排组件、以及由一个或多个连接器组成的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铜排和导体连接,以实现电传递和热传递,铜排上设有液冷回路,液冷回路与液冷源或其余铜排上的液冷回路连通,形成供冷却液对铜排组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液循环通路。连接器通过热传导将导体因电流产生的发热量传递给铜排,再通过冷却液回路进行冷却,从而达到降低铜排温度、提升通流能力的目的,以增加铜排散热效果的方法来实现铜排及其互配导体的单位载流能力的提升,结构简单合理,解决铜排的冷却难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