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61507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610148121.6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醚类有机溶剂体系,通过前驱体原料的溶胶过程,实现Fe3+、Li+1和PO42-的分子级混合,然后通过低温烧结工艺制备的。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磷酸亚铁锂为橄榄石型,碳以无定形形式包覆在其外,平均粒径介于45-60nm之间,且具有平稳的3.4V充放电电压平台,2C电梳下可达的充放电容量达到133mAh/g。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106188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610148120.1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04 , C01B25/45 , C01B31/02 , C04B35/622 , C04B35/624 ,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Fe3+化合物为原料,基于醚类有机溶剂体系,通过溶胶-凝胶方法,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的。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磷酸亚铁锂为橄榄石型,粒径为400-800nm,且正极复合材料具有平稳的3.4V充放电电压平台,2C电流下可逆的充放电比容量达到134.5mAh/g。复合材料结构稳定,循环性能优良,且为环境友好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747206A
公开(公告)日:2006-03-15
申请号:CN200510027802.2
申请日:2005-07-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材料、固相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以LiFePO4为基体,微细颗粒的碳粉包覆在LiFePO4颗粒表面或存在于LiFePO4颗粒之间;粒径200-500nm,复合材料中碳质量百分含量为2-10%,其制备工艺特征是采用超声波粉碎和固相反应。所述的锂盐为FeC2O4·H2O或醋酸亚铁,磷酸盐为NH4H2PO4或(NH4)2HPO4,所述的锂盐为LiOH·H2O或Li2CO3。本发明所提供的纳米级LiFePO4/C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具有优良的放电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300871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410024774.4
申请日:2004-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可逆脱嵌锂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其特征在于材料的化学式为LixSiNy或LixSiO2Ny,式中0<x<9,0<y<5,具有Li-Si-O-N或Li-Si-N网络结构,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且在首次脱锂后材料为无定型态,且在后续的循环过程,一直保持无定型态。其制备采用通常的化学机械法,先制成Li3N,粉碎过筛后按化学式加入纳米或微米级含硅粉体,在惰性气氛下利用球磨过程的能量生成可逆脱嵌锂材料,制备的Li5SiNy,1.67<y<3材料首次可逆容量达480mAh/g,首次放电效率在80%以上,经16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材料可用于大电流放电系统中,作为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候选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242502C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03116070.0
申请日:2003-03-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铝硅合金/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铝合金中,硅/铝比例在1∶1~5∶1之间,高温固相反应后硅铝活性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为10~50wt%。所述分散载体是由通过高温裂解得到的裂解碳和石墨粉体构成,其中石墨粉体分散于裂解碳中;石墨粉体与硅铝合金粉体的质量比为2∶3。其制备方法是采用二步烧结法,先制备铝、硅合金,然后再将有机聚合物裂解,石墨粉加入其中后再加入反应的铝、硅合金,形成浆料,最后在密封体系中升温反应,温度为600-1000℃,时间60-300min,制备的复合材料首次可逆容量最高超过700mAh/g,经25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585170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24774.4
申请日:2004-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可逆脱嵌锂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其特征在于材料的化学式为LixSiNy或LixSiO2Ny,式中0<x<9,0<y<5,具有Li-Si-O-N或Li-Si-N网络结构,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且在首次脱锂后材料为无定型态,且在后续的循环过程,一直保持无定型态。其制备采用通常的化学机械法,先制成Li3N,粉碎过筛后按化学式加入纳米或微米级含硅粉体,在惰性气氛下利用球磨过程的能量生成可逆脱嵌锂材料,制备的Li5SiNy,1.67<y<3材料首次可逆容量达480mAh/g,首次放电效率在80%以上,经16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材料可用于大电流放电系统中,作为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候选材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