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层气联合循环发电及CO2捕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195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50250.0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联合循环发电及CO2捕集系统及方法,属于能源动力与煤层气利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层气发电流程长,能耗大,系统效率低,成本高,CO2排放量高的问题。煤层气联合循环发电及CO2捕集系统包括煤层气制氢单元、脱碳单元及联合循环发电单元;煤层气制氢单元包括部分氧化反应器和透氧膜反应器;透氧膜反应器包括氧化区和产氢区;氧化区的进料口与部分氧化反应器的出料口相连;中低浓度煤层气及过热水蒸气能够进入煤层气制氢单元经过反应得到燃料气及转化尾气;燃料气输入联合循环发电单元;转化尾气进入脱碳单元以分离CO2。本发明在实现高煤层气利用率的同时,可实现CO2近零排放。

    基于机器人化掘支锚联合机组的综掘巷道掘进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184691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10888855.0

    申请日:2018-08-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基于机器人化掘支锚联合机组的综掘巷道掘进工艺,采用自主式掘进机、自移式液压支架、支架运输车、机器人化钻锚车、转载机、皮带运输机装置;该工艺包括掘进机自主掘进、自移式液压支架自主临时支护、机器人化钻锚车自动钻孔与锚固、自动落煤与运煤、除尘作业工序。本发明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掘进与支护设备,实现了掘进、临时支护和永久锚固的全自动化作业,同时掘进机自主掘进、机器人化钻锚车自动钻孔与锚固、自移式液压支架自主临时支护这三道工序是以两间断一连续的方式相互交叉并行作业,掘进效率相比以往提升约2.5倍,同时大大提高了掘进、临时支护和永久锚固作业的安全性。

    一种新型综掘巷道超前支护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9838261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189376.1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巷道掘进后的超前支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综掘巷道掘进后完成临时超前支护的作用。本支架的顶梁和伸缩梁采用了特殊结构处理,保证了支架顶板与巷道顶板的良好接触、支护,支架由顶梁、伸缩梁、护帮板、底座、顶梁千斤顶和护帮千斤顶组成。本发明可根据不同围岩情况、巷道断面形状设计支架的尺寸。本发明可通过降架收缩、前移和伸展升架等动作完成综掘巷道的临时支护任务。本发明可实现掘、支、锚的平行作业,提高巷道掘进效率,给工人提供一个了比较安全的工作环境。

    一种浓密膏体管道流速测量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5876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70135.6

    申请日:2011-0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密膏体管道流速测量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测试管段和传感数据采集系统。测试管段由法兰、直管、示速磁块投放装置、感应线圈固定装置、法兰和示速磁块回收装置组成;传感数据采集系统由感应线圈、调理电路、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在浓密膏体中投入示速磁块,利用浓密膏体的高粘稠性保证示速磁块与浓密膏体以相同的速度运动,示速磁块流过两个感应线圈时,会在两个感应线圈中分别产生电压脉冲,两个感应线圈的间距与两个脉冲的时间间隔的商即为浓密膏体的流速。本发明解决了浓密膏体流速测量没有专用测量方法的难题,可实现流速参数的及时获得、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存储,降低工作劳动强度,为浓密膏体输送特性研究奠定基础。

    井下辅运机器人iCAR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08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698838.6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辅运机器人iCAR及其控制方法,涉及井下装备技术领域,包括底盘、舵轮、全向行驶控制系统、全路段视觉导航系统、主从鲁棒多模态导航系统和装卸系统,底盘呈矩形结构;舵轮的数量为四个;全向行驶控制系统设置于底盘,全向行驶控制系统与四个舵轮连接;全路段视觉导航系统设置于底盘,全路段视觉导航系统与全向行驶控制系统连接,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并将数据帧信息发送至全向行驶控制系统;主从鲁棒多模态导航系统设置于底盘,主从鲁棒多模态导航系统用于获取井下辅运机器人iCAR的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并发送至全向行驶控制系统;装卸系统包括举升机构和与举升机构配合使用的装载容器,举升机构安装于底盘。本发明运输效率高。

    基于光学反射与折射的方形轮廓激光标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6467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1219728.2

    申请日:2019-12-03

    Abstract: 基于光学反射与折射的方形轮廓激光标示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属于激光图案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方形轮廓进行激光标示的方法及装置,共包括点线激光转换模块、线激光准直模块、线激光放大模块共计三个功能模块,将点状激光分别转换为发散线激光、准直线激光、放大线激光,最终实现了将一点状激光调整为一个方形激光图案的功能,解决了多点激光发射时装置繁多且难以识别的缺点,同时克服了已有的采用光栅技术实现方形轮廓激光标示时成本高、加工难的缺点,以低成本、原理更简易的方式实现了点激光到方形激光图案的转换。

    基于光学反射与折射的方形轮廓激光标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64677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19728.2

    申请日:2019-12-03

    Abstract: 基于光学反射与折射的方形轮廓激光标示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属于激光图案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方形轮廓进行激光标示的方法及装置,共包括点线激光转换模块、线激光准直模块、线激光放大模块共计三个功能模块,将点状激光分别转换为发散线激光、准直线激光、放大线激光,最终实现了将一点状激光调整为一个方形激光图案的功能,解决了多点激光发射时装置繁多且难以识别的缺点,同时克服了已有的采用光栅技术实现方形轮廓激光标示时成本高、加工难的缺点,以低成本、原理更简易的方式实现了点激光到方形激光图案的转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