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8193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93604.6
申请日:2019-12-30
IPC: H01M2/10 , H01M2/12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51 , H01M10/6557 , H01M10/6568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应急处理及后处理装置的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包壳体和电池,电池包壳体由上盖板、底座、前后两块防护侧板Ⅰ以及左右两块防护侧板Ⅱ相互连接构成,上盖板上安装有多个安全泄压阀,底座上平行设置多个迂回形微通道,迂回形微通道的内外两侧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蒸发孔,蒸发孔上贴有脆性热融型材料,迂回形微通道的迂回部中固定有所述电池,电池通过电池固定装置与底座上的支撑架固定。本发明将微通道和功能性流体结合在一起,能够在保证电池包日常有效散热的基础上保证电池包的安全,在电池包受到撞击等损伤时及时处理内部高温、有毒气体、电池燃烧等事故,保证驾驶员和周边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017714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307312.X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低温重力热管及其充装方法,属于低温重力热管及其充装方法。低温重力热管包括单向针阀、管体、绝热保温棉和快装单向阀公头;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单向针阀和快装单向阀公头,在管体的外壁套有绝热保温棉;充装方法包括:排空法和抽空法两种充装方案;为优化热管的充装,排空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所得热管性能良好;抽空法获得的热管性能极其优良,传热温差极小。优点:重力热管结构相对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获得的热管性能良好;二氧化碳易于制备,成本较低,化学性质稳定,无易燃易爆性,无腐蚀性,环境友好,易于推广;广泛适用于低温蓄冷、气体分离、甲烷提纯以及高原冻土地基加固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89428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128849.X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和储热的颗粒矿物干法分选系统,其包括太阳能供电储电模块、太阳能光热模块、相变储热加热模块和颗粒矿物干燥分选模块。本发明将太阳能光电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相变蓄热技术和热管相变传热技术应用于颗粒矿物的干燥分选系统中,利用储能装置将光伏电能储存起来以供应电加热装置,降低系统用电对太阳能的实时依赖,采用太阳能光热和电加热耦合相变材料加热的方式,实现对风道内介质的大面积恒温加热,使加热更均匀,同时旋流分选器仓壁布置热管,换热效率高,实现了分选仓内快速均温干燥,提高了脱水干燥和分选效率。本发明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分选效率较高、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40173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137328.2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9K5/10 , C08F212/08 , C08F212/14 , C08F212/34 , C08F220/54 , C08F212/36 , C08F2/44 , C08K3/36 , C08K3/04 , C08K3/34 , C08K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亲性高分子负载纳米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如下:(1)将亲水性单体、疏水性单体与拟分散的纳米粒子及有机溶剂混合,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在50~100℃下反应5~24小时;(2)反应结束后将步骤(1)中的混合液冷却至室温,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高分子负载纳米粒子;(3)取步骤(2)中所得的高分子负载纳米粒子与基液混合,在60~120℃下搅拌1~5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超声分散1~5小时,得到两亲性高分子负载纳米流体。本发明利用高分子特有的链状结构将纳米粒子进行担载,并利用高分子的两亲性使纳米粒子以高分散程度状态存在而不易聚集、脱落和失活,制备的纳米流体不易发生团聚,稳定性好;制备过程可控,重复性好,易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2071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908892.3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9K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共融溶剂体系的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纳米流体,该方法是(1)将丙三醇和氯化胆碱于室温下混合,在60~150℃下搅拌0.5~3h,冷却至室温,得到低共融溶剂;(2)向低共融溶剂中加入分散剂,在60~150℃下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纳米粒子,在60~150℃下搅拌1~12h,得到混合溶液;(3)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分散装置中超声分散1~6h,得到以丙三醇/氯化胆碱低共融溶剂体系为基液的纳米流体。本发明将“两步法”制备纳米流体方法与低共融溶剂巧妙结合,制得的纳米流体相较于丙三醇粘度降低65%~85%、导热系数提高10%~20%、稳定性优异。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重复性好,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6206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010644824.8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富(江苏)锂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B60L58/24 , B60L58/26 , B60L58/27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35 , H01M10/6567 ,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下的多因素汽车电池温度预调控方法,通过将系统温度T_sys通过信号传输线传递到比较环节1,与目标温度T_ref进行比较,得到第一差值T_dif,通过拟合方式得到第一差值T_dif与流量V_ref的拟合关系曲线,采用插值法得到所需流量V_ref,在比较环节中2中,将系统冷却液流量V_sys和所需流量V_ref进行比较,得到系统冷却液流量V_sys和所需流量V_ref之间的第二差值V_dif,将第二差值V_dif发送至流量控制器,使流量控制器根据第二差值V_dif控制流量调节装置输出系统当前的冷却液流量,以实现对汽车电池温度的预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371769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1059417.1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熔融盐基复合相变储热大胶囊的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将熔融盐与高导热多孔填料混合压制成球形核芯,然后在球形核芯表面包裹一层碳层作为中间层,经干燥、压制、热处理之后再包裹一层陶瓷外壳,再经干燥、压制、热处理后制得复合熔融盐基相变储热大胶囊。本发明制得的储热大胶囊可有效地解决熔融盐在高温融化后泄露的问题,并且提高熔融盐的导热性能,可应用于中高温领域的太阳能以及工业余热的储热。
-
公开(公告)号:CN11222409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1106866.2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汽车热量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制热循环中增加补气增焓模块,取消电池中的PTC加热模块,来提高汽车空调制热时的能效比,同时监测汽车各位置的温度,使得可以充分调动汽车本身的热量来达到用户的目的,而不用像以往的汽车一样去消耗电能来制冷或者制热。在充电时汽车空调系统直接接管汽车空调系统,使得空调系统可以直接从充电桩获取电能,而不用从电池中获取,避免了电池的快速老化,同时获取上一次用户打开的空调模式,如果是制热模式,就在水箱中储热,如果是制冷模式,就在水箱中储冷,使得用户在需要使用时不必在耗费电动汽车的电能来制造冷量或者热量,可以大大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31312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0115512.8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富(江苏)锂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69 , H01M10/659 , H01M10/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池模组,由若干个电池单体串联并封装在密封壳中组成,所述密封壳顶部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封装高导热、高潜热的升华材料;电池下箱体;所述电池下箱体内具有不导电的液态工质,所述液态工质将所述电池模组浸没;上盖板,设置在所述电池下箱体的顶端;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相对的两侧壁设置振动放大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导气管以及回液管与所述电池下箱体连接。本发明有效解决动力电池的控温、均温以及热失控蔓延抑制的问题,并且具有较好的热失控预警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31312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124676.7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富(江苏)锂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级热管与车身结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三维超薄热管组和车身热管,三维超薄热管组由若干个超薄蒸发板和一个冷凝器组成,冷凝器中含有气液分流板,其底面含有渐缩接口,超薄蒸发板与渐缩接口通过密封圈和自卡式套环连接,动力电池单体与三维超薄热管组的两个超薄蒸发板紧密贴合,冷凝器的上表面与车身热管的底部吸热腔通过高导热材料紧密贴合,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两级气液相变传热快速地传输到车顶向环境散热。本发明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与车身结构巧妙融合,增大散热面积,并能够利用汽车运动过程中的气流进行散热,本发明结构简单,电池包结构紧凑,控温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