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6317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97978.5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煤柱开采中短壁联采回填采空区的充填方法,充填方法将短壁联采开采区域划分为多个准备工作面,将每个准备工作面分割为多个短壁联采间断充填无煤柱开采工作面;对准备工作面中的短壁联采间断充填无煤柱开采工作面进行多轮开采,每次开采结束之后,对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在运输顺槽与每一轮开采充填工作面交接处,利用充填料浆快速构筑端头止浆墙,在充填工作面内构筑多道止浆墙,依次充填止浆墙之间的充填区域,待整个充填工作面充填完毕后,在回风顺槽与充填工作面交接处,构筑最后一道止浆墙,完成该工作面的充填工作。在回采及充填过程,既可保证井田内不规则遗留煤柱完全回收,又可保证采空区完全充填,避免地表沉陷。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913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0961262.4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扬州中矿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E21C41/18 , E21F17/00 , E21D11/00 , E21D20/00 , E21D11/10 , E21D11/15 , E21B7/04 , E21B43/26 , G01V9/00 , G01D21/02 , G06F30/13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垮落法开采下井上下一体化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开采前提出基于超深孔穿层水压致裂坚硬岩层和协调无煤柱开采的地表均匀沉降控制方法,确定隧道分段动态锚注预加固方案,布置隧道监测控制网;开采过程中借助隧道监测控制网,对隧道整体结构下沉和周边收敛量进行监测;开采后分析监测数据,评价隧道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作面回采后隧道衬砌结构和围岩加固修复方案;本发明基于水压致裂切顶+协调无煤柱开采+分段动态锚注+采后加固修复的井上下一体化变形分级控制技术,能够确保地表隧道适应煤层开采后的变形,实现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和确保隧道安全运营的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91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61262.4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扬州中矿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E21C41/18 , E21F17/00 , E21D11/00 , E21D20/00 , E21D11/10 , E21D11/15 , E21B7/04 , E21B43/26 , G01V9/00 , G01D21/02 , G06F30/13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垮落法开采下井上下一体化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开采前提出基于超深孔穿层水压致裂坚硬岩层和协调无煤柱开采的地表均匀沉降控制方法,确定隧道分段动态锚注预加固方案,布置隧道监测控制网;开采过程中借助隧道监测控制网,对隧道整体结构下沉和周边收敛量进行监测;开采后分析监测数据,评价隧道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作面回采后隧道衬砌结构和围岩加固修复方案;本发明基于水压致裂切顶+协调无煤柱开采+分段动态锚注+采后加固修复的井上下一体化变形分级控制技术,能够确保地表隧道适应煤层开采后的变形,实现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和确保隧道安全运营的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51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79496.X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47/002 , E21B47/01
Abstract: 一种快速拆装与实时固定的钻孔窥视装置,连接端头固接在单杆体的左端,单杆体内部设有大圆柱形空腔,连接端头中设有带导向环的小圆柱形空腔,且大、小圆柱形空腔中通过圆柱形连通通道连通;单杆体上开设有锁杆通道,单杆体的右端开设有带有两个定位缺口的连接凹槽;连接端头于外表面开设有与小圆柱形空腔连通的两个容纳凹槽;两个定位块的水平段分别设在两个容纳凹槽中,其竖直段于小圆柱形空腔中通过复位拉簧连接;小滑杆设置在圆柱形连通通道中;两个连动杆可转动的连接在小圆柱形空腔中,且右端分别与小滑杆左端的上下部铰接;大滑杆设置在导向环的内部,并与小滑杆固接;锁杆穿设于锁杆通道中,并与大滑杆固接。该装置连接与拆卸过程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3266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81705.7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空留巷侧采空区扇形辐射状胶结膏体充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材料准备和充填施工,隔离气囊设置在一个支架节点处形成采空区帷幕区域,相邻两隔离气囊间隔一支架节点;设置帷幕注浆孔和内部注浆孔,帷幕注浆孔沿帷幕区域两侧设置且呈扇形排列,内部注浆孔设置在帷幕区域中部且呈扇形排列;将料浆浓度为75%的充填材料注入帷幕注浆孔,30%的充填材料注入内部注浆孔,本发明设定的每个循环间,采用扇形分布的形态,使得两个循环间的扇形充填区域强弱互助效应,促使两个循环交接位置形成的充填区域与扇形中间充填区域的强度近似,使得本发明形成的整体扇形充填区域承载能力均等,均匀承载采空区覆岩,减缓地表整体沉陷。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567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38433.1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扬州中矿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E21B33/122 , E21B43/26 , E21B7/00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煤巷的钻、裂一体式封孔装置及使用方法,装置:包括下封孔器、上封孔器和压裂管,上、下封孔器的金属外壳均由滑动壳体和固定壳体组成,且封隔胶囊设置在金属外壳的内部;滑动壳体与固定壳体滑动配合;封隔胶囊中贯穿的设置有伸缩管,伸缩管与上封孔器顶端的钻头之间连通有水路;金属外壳中设置有连通到封隔胶囊中的水路;使用方法:连接装置;通过钻杆驱动钻杆旋转进行打孔作业,将封孔装置退回至预裂点;将钻杆底部静压水管换成高压水管进行加压;继续缓慢加压,当压力大于17MPa时,加快加压速度至设置压裂压力进行压裂作业;停止加压,打开泄压开关进行泄压。该装置及使用方法能实现钻、裂一体式化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032398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692648.2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低载波比无差拍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永磁同步电机、编码器、abc-dq坐标转换单元、转速外环PI控制器、1/2时刻电流预估单元、电流无差拍控制器、dq-αβ坐标转换单元、SVPWM调制模块、逆变器。本发明在电流预测模型建模过程中,将逆变器和电机看作一个整体建模,考虑了逆变器的延迟作用,并加入1/2时刻电流预估修正离散化误差,所建模型较传统电流预测模型更为准确;在无差拍控制器中加入了电流误差解耦积分补偿模块,使得定子电流控制静差得到了很大改善,最终实现了无差拍控制在低载波比下控制良好的目的,结果显示电机转速和定子电流控制良好,电机定子电流控制静差较小,输出转矩脉动也得到了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032398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910692648.2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低载波比无差拍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永磁同步电机、编码器、abc‑dq坐标转换单元、转速外环PI控制器、1/2时刻电流预估单元、电流无差拍控制器、dq‑αβ坐标转换单元、SVPWM调制模块、逆变器。本发明在电流预测模型建模过程中,将逆变器和电机看作一个整体建模,考虑了逆变器的延迟作用,并加入1/2时刻电流预估修正离散化误差,所建模型较传统电流预测模型更为准确;在无差拍控制器中加入了电流误差解耦积分补偿模块,使得定子电流控制静差得到了很大改善,最终实现了无差拍控制在低载波比下控制良好的目的,结果显示电机转速和定子电流控制良好,电机定子电流控制静差较小,输出转矩脉动也得到了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549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11252894.5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CN) , 中国矿业大学(CN)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填设备及充填方法,包括液压支架、充填模框、升降架、柔性膜袋和气泵;所述充填模框的模框顶板中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收纳腔;所述柔性膜袋具有相对的膜袋开口端和膜袋密封端,所述膜袋开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收纳腔中;当所述气泵向所述柔性膜袋中供气时,所述柔性膜袋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膜袋密封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充填模框的模框底部开口中;当所述气泵从所述柔性膜袋中抽气时,所述柔性膜袋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所述柔性膜袋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腔中。本发明公开的充填设备及充填方法,能够形成蜂窝状的充填体,并能够交错充填,节约了充填材料,充填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5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35473.6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角稳定性的工作面旋转贯通回撤通道设计方法,现场调研工作面具体生产地质条件,现场取岩芯并经实验室标准加工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特性;建立煤柱力学模型并确定稳定临界宽度;基于降低支架载荷、人为控制分段来压的原则,确定工作面旋转贯通的合理调斜角度、工作面每次与回撤通道同时贯通支架数量;根据确定的煤柱稳定临界宽度、调斜临界角度及工作面同时贯通回撤通道的支架数量确定工作面旋转贯通的回撤通道工艺流程。该方法能极大降低支架并行贯通回撤通道导致顶板大面积来压、工作面压架等严重生产安全问题,可极大的改善回撤通道的围岩受力状态,可有效降低回撤通道围岩灾变失稳的风险,能保证综采设备的安全高效回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