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井筒实验系统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22611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0138056.3

    申请日:2021-02-0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模拟井筒实验系统,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该模拟井筒实验系统包括固定井筒,以及位于固定井筒内的可更换的实验管道组件。该实验管道组件包括实验套管、模拟开采油管、气体注入油管、引鞋和连接件。其中,气体注入油管位于实验套管外,且通过连接件与实验套管连接。引鞋具有混合腔体,且该引鞋分别与实验套管的一端和气体注入油管的一端连接,使实验套管和气体注入油管均与混合腔体连通。该模拟开采油管位于实验套管内,且该模拟开采油管的第一端位于引鞋的混合腔体内。本申请提供的模拟井筒实验系统能够降低油气田进行模拟测试的成本。本申请用于油气田中的模拟测试。

    酸压一体化管柱及酸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73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011408112.2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酸压一体化管柱及酸压方法,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酸压一体化管柱下入套管内;在油管中注入酸液,压井液从油管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排出,酸液的注入量达到预设液量,Y241封隔器坐封,将位于油管与套管之间且位于封隔器下方的环形空间封隔,向油管施加压力,油管中的酸液受到压力的作用,从油管排入到环形空间中,从环形空间中将地层压裂,并进入到地层的缝隙中,开启RDS循环阀,将油管与环形空间连通,封堵位于RDS循环阀下方的油管,采集地层中的液体样品,压力计托筒测量油管内和套管内的压力,将测量的压力上传到控制设备。该酸压一体化管柱的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并且能够同时完成酸压和测试,功能齐全。

    一种缝板及缝板模型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9453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371450.8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的光滑平板缝无法真实反映地层裂缝形态导致支撑剂缝内运移规律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板及缝板模型的建模方法,方法包括:得到N对粗糙面;获得2N个矩形粗糙面的点云数据;对2N个矩形粗糙面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2N个矩形粗糙面的点云数据;得到2N个矩形粗糙面的高程数据;得到自相似模型单元;将所述自相似模型单元粗糙面插入基底形成耦合的裂缝面模型,将所述裂缝面模型进行阵列拼接后,形成大尺寸粗糙缝板模型。缝板采用所述建模方法用精雕机雕刻有机玻璃而成。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数字化扫描、数据处理、粗糙面特征及粗糙度计算、重构扩大建模等步骤,有助于更好的研究支撑剂的运移规律。

    一种基于井筒积液分布的工艺选择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054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237477.2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井筒积液分布的工艺选择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液面深度a、井斜b、排液量c和气液比d分等级建立排水采气工艺模型;定期测量确定井筒积液的液面深度a以及井斜b;根据液面深度a折算井底流压Pwf,通过多组井底流压Pwf及产水量折算产液指数;根据产液指数,计算得到理论排液量c和气液比d;将液面深度a、井斜b、排液量c和气液比d带入排水采气工艺模型中,选择对应的排水采气工艺。通过建立排水采气工艺模型,根据积液位置、压力、排量等指导排水采气工艺优选,明确不同井况条件下的工艺实施类型,快速选择最佳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使气井总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酸化压裂方法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1746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0431573.X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酸化压裂方法,包括:喷砂射孔,在地层内形成射孔通道;将酸压管柱下入井筒内;通过所述酸压管柱向所述井筒内注入第一酸液,所述第一酸液包括呈酸性的加重液;封隔所述酸压管柱和所述井筒的套管之间的环空;再次向所述酸压管柱注入所述第一酸液,使所述第一酸液通过所述射孔通道在地层中形成裂缝;向所述酸压管柱注入第二酸液,延长所述裂缝,所述第二酸液包括呈酸性的胶凝剂;返排井筒内剩余液体,完成酸化压裂。本公开能在无需更换压裂设备情况下,压开地层,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储层特征预测方法及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335921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0694823.9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储层特征预测方法,包括:获取测井数据训练集;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和加入了注意力层的前后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并结合两者进行序列建模,生成多模Bi‑LSTM模型;将所述训练集输入多模Bi‑LSTM模型,采用联和训练的方式对其进行训练,对卷积神经网络和加入了注意力层的前后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联合优化;将实际测井数据输入训练后的多模Bi‑LSTM模型,并通过该模型预测得到储层特征的预测结果。本发明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能高效精准地进行时间序列预测的优点,再加上注意力机制层,弥补了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有序列相关性数据的不足,能够精准地预测不同深度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特征。

    井下套管段铣装置及方法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47542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0467830.5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下套管段铣装置及方法,属于石油工业井下工具技术领域。该井下套管段铣装置包括分隔短节、自吸短节、第一喷射短节和第二喷射短节。其中,分隔短节、自吸短节、第一喷射短节和第二喷射短节自上而下依次相连。该井下套管段铣装置通过分隔短节密封井下套管与该井下套管段铣装置之间的环形空间;通过第一喷射短节沿井下套管轴向切割套管;通过第二喷射短节喷出环形的磨料粒子射流切割井下套管;自吸短节回收并循环利用切割井下套管时落下的磨料粒子和液体。该井下套管段铣装置实现了利用磨料粒子射流段铣井下套管,解决了机械段铣装置稳定性差、段铣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用于对采气工艺和采气工具进行模拟评价的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61653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0204597.1

    申请日:2021-02-23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用于对采气工艺和采气工具进行模拟评价的实验系统,属于石油工业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测控子系统、模拟地层流体配注子系统、模拟实验井子系统及分离计量子系统,测控子系统用于对模拟地层流体配注子系统、模拟实验井子系统以及分离计量子系统进行测控;模拟地层流体配注子系统用于提供气水同时流动的实验环境;模拟实验井子系统用于基于模拟地层流体配注子系统提供的气水同时流动的实验环境,对待评价的采气工艺和采气工具进行实验;分离计量子系统用于将模拟实验井子系统中实验后的气水进行分离。本公开能够验证各种新型理论的准确性、检测工艺及工具可靠性以及适用性,并可以直接为现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用于裂缝性储层的可视化支撑剂运移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8909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606295.1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增产改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裂缝性储层的可视化支撑剂运移实验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混砂罐,支撑剂运移室,废液罐,所述支撑剂运移室包括前后分别平行设置的总体框架A和总体框架B,所述总体框架A和总体框架B之间固定连接有厚度可调节的叠拉式框架,所述总体框架A与所述总体框架B的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分支缝模拟机构和第二分支缝模拟机构,且所述分支缝模拟机构的宽度和相对所述总体框架A与所述总体框架B的角度可调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操作上述的用于裂缝性储层的可视化支撑剂运移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本发明真实模拟裂缝性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支撑剂的运移情况,准确评价该条件在现场施工的可行性。

    一种气井井筒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477998.9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井井筒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价方法,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气井井筒的生命周期初始参数数据库;2)构建多个监控对象学习模型;3)得到气井井筒的原始理论监控数据和实际监控数据;4)建立气井井筒生命周期管理模型;5)修正气井井筒生命周期管理模型;6)采用修正后的气井井筒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对各气井井筒进行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井筒全过程安全评价。本发明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方式,综合考虑影响气井井筒的各种因素,对气井井筒全生命周期进行智能管控,以改进作业规范,预防井屏障失效。本发明建立评价模型,能进行实时评价,可靠性和科学性更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