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捡拾-除土-原位炭化还田一体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7092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76237.3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秸秆捡拾‑除土‑原位炭化还田一体装置及工艺,包括粉碎箱和碳化箱,所述碳化箱的内部设置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板,所述除尘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送料齿,且除尘板的板体上开设有若干除尘孔,以及除尘板的一端两侧的轴杆上活动连接有偏心轮。本发明利用曲柄滑块机构和扭簧结合,可有效解决进料过程,因架料问题造成的进料系统堵塞问题,利用偏心轮摇杆机构,实现物料跳跃式先前推进,有效将秸秆中夹杂的土、碎石等杂质分离,避免了因土、碎石在炭化室内造成的结渣问题,炭化室、燃烧区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热辐射传递至除尘系统,实现原料预干燥,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工程的运行成本。

    一种农业有机固废好氧堆肥保氮促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62083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70034.7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农业有机固废好氧堆肥保氮促腐方法。本发明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为原料,添加含有次生矿物的土壤,通过控制发酵条件,获得氮素损失少、腐熟程度高的农用有机肥。所述土壤的加入,具有提升有机肥的离子交换能力、改善微生物生长环境、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提高好氧堆肥微生物代谢活性等优点,解决了好氧堆肥过程中腐熟程度不佳和堆肥产品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好氧堆肥工艺,总氮含量提高3.3%~48.05%,N2O释放量减少3.45%~15.73%,腐殖质含量增加14.4%~25.9%,收效显著。

    秸秆类生物质发酵过程热能收集与循环供能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466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99833.1

    申请日:2020-08-31

    Inventor: 姚义清 张怀文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秸秆类生物能源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类生物质发酵过程热能收集与循环供能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产气装置、热能收集装置与循环供能装置;产气装置包括发酵罐,发酵罐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口,发酵罐顶壁固定附有第一隔热层,发酵罐底部设置有排液口和加热器;热能收集装置包括若干聚能环与若干吸热管;循环供能装置包括若干主导热管,相邻的聚能环之间通过主导热管连接。本发明的热能收集与循环供能装置,能将厌氧发酵过程中发酵罐向环境散发损失的热量收集后循环供能至发酵罐内,为发酵罐内微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热量供应,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节约能源。

    一种基于秸秆热解炭-气联产的余热二级回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32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69620.6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秸秆热解炭‑气联产的余热二级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物料转运工序、换热工序、炭化‑活化工序和热解气燃烧工序。本发明提出了高温热解炭余热回收的新方法,既利用热解炭的余热实现了物料二次干燥,又降低高温热解炭的温度,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工程的运行成本,并且本发明还提出了高温热解炭和物料相向运动的思路,可以提高高温热解炭和物料换热效率,其中本发明还可以利用两级干燥所产生的水蒸气对高温热解炭进行活化,减少了系统焦油产生,并提高了热解气的热值。

    原生矿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产物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4602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85072.X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与堆肥技术领域,公开了原生矿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产物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原生矿物进行活化处理,再将活化处理的产物作为添加剂用于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经验证:在厌氧发酵中,经过处理的原生矿物具有促进反应体系产甲烷的作用,且在秸秆与原生矿物的TS比值为5:1条件下促进效果最佳,达到92.84mL/g VS。在好氧发酵中,经过处理的原生矿物具有提升发酵产物总氮和腐殖质含量的作用,总氮和腐殖质增长幅度分别为46.76%、20.61%,均优于对照组。本发明对提升发酵产物肥力、缩短发酵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一种提高生物质固废厌氧发酵体系产气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2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80752.2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与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生物质固废厌氧发酵体系产气效率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生物质固废厌氧发酵体系产气效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反应启动期,采用第一强度的机械搅拌方式对生物质固废进行机械搅拌;在反应高峰期,采用第二强度的机械搅拌方式对生物质固废进行机械搅拌。本发明既利于厌氧发酵系统初始阶段的水解酸化进程,又不会对产气阶段的核心菌群和关键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一种餐厨垃圾和秸秆分层厌氧发酵制备氢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2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99171.0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和秸秆分层厌氧发酵制备氢烷装置及方法,涉及生物质发酵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产气装置、搅拌装置和清洗装置。产气装置包括产氢装置和产甲烷装置,产甲烷装置包括第二进料口、产甲烷罐和甲烷出口。产氢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产氢罐、氢气出口和移液口,移液口连通产氢罐和产甲烷罐,产氢罐设于产甲烷罐内。将处理好的餐厨垃圾和产氢接种物通过第一进料口倒入产氢罐内,将处理好的秸秆和产甲烷接种物通过第二进料口倒入产甲烷罐内,桨叶对两个发酵罐内进行搅拌,待产氢罐内的酸可通过移液口快速流入产甲烷罐内。整个装置实现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制氢和秸秆厌氧发酵制甲烷的高效耦合,发酵效率高、可操作性强。

    一株丝状真菌及其在气体代谢方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8603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2973.3

    申请日:2023-11-20

    Inventor: 姚义清 杨彩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丝状真菌及其在气体代谢方面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该丝状真菌具体为曲霉菌(Aspergillus cejpii)S8,于2023年9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828。该菌株能够较好地利用CH4和CO2,以CH4气体和CO2气体作为其生长繁殖的碳源及能源,对CH4气体的利用率为81.437%,对CO2气体的利用率为96.737%。本发明为温室气体的分解代谢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无有毒副产物产生的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