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33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5832.1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 G06V10/98 , G06V10/56 , G06V20/70 , G06F40/284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手机拍照的黑臭水体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手机拍摄图像信息,实时记录拍摄地点的位置坐标,并分析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提取关联水体状态的多个关键词,生成水体数据集。本发明中,通过检测并识别图像中的水底、反射板、光斑和遮挡物,实时评估图像质量并指导用户重新拍摄,保证数据输入的质量标准,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可靠性,通过计算水体与反射板间的反射率差异,结合地理位置信息和水体浑浊度设定区域性的黑臭水体检测阈值,使得水体监测反映水体的实际状况,适应了地理环境的需求,为水体质量评估提供了更高的精确度和适用性,帮助快速识别水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2172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8263.6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V20/13 , G06V20/70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划分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表图像,分析多个位置的地表覆盖类型,包括工业区、农田、居民区、商业区,识别污染源的位置并对类型进行标记,绘制污染源分布地图。本发明中,通过分析卫星图像数据,识别目标区域的地表覆盖类型,实现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的判断,提高污染源管理的针对性,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数据和气象信息,实时更新地下水分布情况和污染风险等级,以便于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和影响范围制定治理策略,通过考虑地下水系统的多种自然属性和外部影响因素,计算地下水脆弱性指数,全面反映地下水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35408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529116.4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及处理方法,装置包括生态浮床、填料组件、曝气组件、发电组件、污染物浓度监测仪和控制器;使用时,利用发电组件为装置各用电设备提供电源,利用控制器控制装置运行,利用曝气组件搅动水体流动,增加水体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生态浮床上的挺水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利用填料组件吸附水体中微生物以形成微生物膜,对水体中有机物进行吸附和降解,利用污染物浓度监测仪对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本发明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适宜大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32130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636949.0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 C02F7/00 , C02F3/34 , C02F3/0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黑臭水体修复用增强水体循环流动充氧的生态塘,包括池塘主体、引水结构、植物处理组件、流动增氧结构、水体监测组件和风力驱动组件;所述池塘主体包括池塘,所述池塘四周岸边地势较高的一侧修建有植物种植渠,所述植物种植渠为倾斜结构,所述植物种植渠靠近所述池塘的一侧低于另一侧;所述植物种植渠内从远离所述池塘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填充有粗石子、细石子、粗砂粒和细砂粒;本发明利用风能作为动力,将水体进行提升,然后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动,重新流入池塘的过程中,水体充分与空气接触,增加水体中的氧溶解量,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去除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35407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35398.9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村黑臭水体修复的原位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一级过滤组件、二级过滤组件、曝气增氧组件和植物浮床,一级过滤组件和二级过滤组件均设有横跨河道两岸的固定板,固定板表面连续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嵌槽,每组所述嵌槽内均套设有过滤板组,过滤板组是由若干过滤板首尾相接连接而成,曝气增氧组件包括连杆、若干导气管、若干分支管和位于每组分支管底部的排气组件,分支管与导气管转动连接,分支管上设有可伸缩的折流挡板。本发明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通过过滤组件、曝气增氧组件、微生物净化和植物浮床相结合的修复体系,能够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很好地净化修复,提高河道水力循环的流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7655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566085.2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策略的环境承载力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及装置,用于改善基于一种策略由手工计算权重的效率不高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得用于评估、筛选和校核环境承载力的指标集合,指标集合包括多个指标;根据预先设置的多种策略中每种策略确定指标集合的一组权重,获得多组权重,其中,多组权重中每组权重包括多个指标中每个指标的权重,多组权重用于计算环境承载力。通过使用多种策略中每种策略对指标集合计算多组权重,最终获得多组权重,通过统一输入待计算指标进行计算,同时快速地计算多种策略多指标多组权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权重计算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088077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023831.6
申请日:2013-01-2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促进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挥发性短链有机酸的方法,属于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领域。本发明以剩余污泥为模式底物采用NaOH预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反应器进水,接入产酸种泥进行厌氧产酸反应,在发酵初期通过添加微量水合金属化合物促进产酸菌群的生长及活性,添加量在1~300mg/L或1~3,000mg/L之间,挥发性短链有机酸的最高产率可达0.32g挥发性短链有机酸/g有机质,比未添加的对照实例酸产率提高12%~58.0%。本发明促使废弃物中有机质高效生物转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缓解有机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水合金属化合物添加量极其微量,发酵过程所需的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具有成本低、转化率高、发酵周期短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692912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35754.X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 C02F3/34 , C02F3/28 , C02F3/32 , C02F2305/06
Abstract: 一种添加碱加热处理玉米秸秆碳源的潜流人工湿地强化脱氮方法,属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方法的步骤:(1)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将其切成等长度小段,水洗除尘,烘干,用1%NaOH溶液按固液比1∶30进行配比,水浴90℃恒温加热1h,取出烘干至恒重。(2)对碱加热玉米秸秆碳源做静态释放实验,通过拟合曲线确定其碳源释放量,氮源释放量,并根据潜流人工湿地进水COD浓度、TN浓度、进水流量和污水C/N等于7∶1为最佳碳氮比计算湿地内碳源添加量。(3)根据潜流人工湿地构型和运行方式,将碱加热玉米秸秆碳源添加在湿地土壤层底部,砾石层上部。本发明使得潜流人工湿地TN去除率提高了31.07%。
-
公开(公告)号:CN102092891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010565640.9
申请日:2010-11-3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将两级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相结合,系统包括水力发电装置、水力提升装置、调节池、藻类塘和水生植物塘五个部分。利用河流水能发电将河水提升进入调节池,再进入高效藻类塘,通过两级高效藻类塘中藻类和细菌的共同作用对河水进行净化,藻类塘内停留一定时间的出水进入水生植物塘,通过水生植物塘进行除藻和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最后流回河里。应用本发明工艺系统对低污染城市河流进行净化,COD、NH4+-N、PO43--P、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75%、66.67%、42.37%、48.69%和51.09%;水生植物塘对藻类塘出水Chl-a的去除率为89.68%。
-
公开(公告)号:CN10200179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565595.7
申请日:2010-11-3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潮汐流与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和系统。系统包括:布水系统、潮汐流人工湿地硝化系统、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反硝化系统和时间程序控制器。处理系统采用序批式操作方式,首先进水泵将污水在规定时间内注入潮汐流人工湿地至特定水面,在特定时间后电动阀开启,将潮汐流人工湿地净化后的污水收集至中部收集桶,再将其通过穿孔隔板注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最后通过出水口排出。本发明处理成本低,脱氮效果较好,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COD 95.12%,NH4+-N 72.73%,PO43--P 26.34%,TN 60.67%;同时有效解决人工湿地基质堵塞问题,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