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8827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348811.X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领域,尤其是植物生物技术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育抗逆杨树的方法。本发明将不同调控途径的两种转录因子基因ckAREB和JERF36#构建到同一载体pBIJEAR上,实现了两个转录因子基因相对稳定的结合,以杨树优良品种凌丰2号杨作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多基因共转化研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分子、生理等实验研究,验证转基因杨树抗逆能力,从而获得了抗逆性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杨树,为我国干旱、半干旱、盐碱地区培育更多和更优良的杨树新品种了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74192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60426.5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利用离体杨树细小雌花枝人工杂交获得杂种苗的方法,以及一种利用离体杨树细小雌花枝人工杂交获得杂种苗的培养基及其在利用离体杨树细小雌花枝人工杂交获得杂种苗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获得大量有活力的杨树杂交种子,继而获得大量健壮的杨树杂种无菌苗。
-
公开(公告)号:CN11074192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60421.2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杨树人工杂交未成熟果实及幼嫩种子早期离体培养的方法、一种用于杨树人工杂交未成熟果实离体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在杨树人工杂交未成熟果实离体培养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用于杨树人工杂交未成熟种子离体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在杨树人工杂交未成熟种子离体培养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使杨树细小雌花枝通过人工授粉获得大量健壮的杨树杂种无菌苗。
-
公开(公告)号:CN10711423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229174.9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DNA甲基化抑制剂构建植物群体的方法,所述DNA甲基化抑制剂为5‑氮杂胞苷(5‑azaC)。本发明通过在叶片组织培养的分化培养阶段,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5‑azaC,诱导再生植株发生改变,获得生长和生理生化等表型性状产生广泛改变的群体。本发明可用于构建植物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突变体库,也可用于杨树等林木种植资源创新及新品种创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17199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76607.3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同时去除植物组织培养时外植体表面和内生菌的方法。本发明采用50%的多菌灵对扦插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含有200mg/L两性霉素B和100mg/L硫酸链霉素的无菌水溶液对扦插枝条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含有100mg/L两性霉素B和50mg/L硫酸链霉素的无菌水溶液对半木质化的新发枝条进行预处理,并且采用溶脂混合液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从而能够有效清除杨树等外植体表面及内部的细菌及真菌,使外植体保持充足的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106169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76639.3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对表面多脂植物的外植体进行处理的溶脂混合液、采用该溶脂混合液对表面多脂植物的外植体进行处理的方法、以及一种培养杨树等表面多脂植物外植体的方法。本发明将溶脂混合液用于溶解表面多脂植物外植体表面的树脂,结合酒精及次氯酸钠消毒处理,能够有效清除表面多脂植物外植体表面的细菌及真菌,使外植体保持充足的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106168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76636.X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 A01G9/10 , A61L2/18 , A61L101/44 , A61L101/34 , A61L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去除植物组织培养时外植体内生菌的方法。本发明采用50%的多菌灵对扦插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含有200mg/L两性霉素B和100mg/L硫酸链霉素的无菌水溶液对扦插枝条进行消毒处理,以及采用含有100mg/L两性霉素B和50mg/L硫酸链霉素的无菌水溶液对半木质化的新发枝条进行预处理,从而能够有效清除杨树等外植体表面及内部的细菌及真菌,使外植体保持充足的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0510075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10011987.2
申请日:2006-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CkAREB基因。该基因来源于沙漠灌木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该基因编码含bZIP/AREB结构域的AREB转录因子。利用其所克隆得到的cDNA,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获得了转基因植物。针对其抗旱性能的测试表明,该基因的转入可以提高木本植物的抗旱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956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8537.1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杨树组培苗培养及移栽方法,属于林木组织快繁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杨树组培苗生根和移栽的专用培养基,该专用培养基是在杨树基本生根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特美汀和头孢霉素。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专用培养基的生根培养方法和简化移栽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普通苗木移栽时因细菌及真菌感染、清洗伤根等原因造成组培苗死亡的缺点,降低了因移栽死亡造成的组培苗损失。本发明移栽后的存活率达到100%,移栽后的杨树组培苗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学,应用范围广,适用于杨树组培苗生根培养和移栽,易于工厂化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489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0504.2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穿梭培养保持长期继代杨树组培苗活力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穿梭培养保持长期继代杨树组培苗活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将长期继代杨树组培苗放置于生根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三次,之后转移到双层复壮培养基中复壮培养一次,最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本发明公开的将杨树组培苗生根继代培养和复壮培养交替进行的培养过程,解决了长期继代的杨树组培苗生长衰退的难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较常规继代培养的方法所培育得到的组培苗生根更迅速,生长更健壮,质量更好,为杨树的遗传转化、工厂化育苗和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