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7445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637050.5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C08H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颜色的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脱碱木质素分散到氢氧化钠和硫酸二甲酯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于常温条件下反应2~5h;(2)将步骤(1)处理后的木质素溶于四氢呋喃溶液中,再添加电解质,并于20~60℃透析2~4d,收集得到浅色木质素;(3)向浅色木质素中加入金属离子,使其与木质素络合并调控浅色木质素颜色。本发明使用硫酸二甲酯的碱性溶液对木质素进行处理,能够大大的减少木质素中所含有的使其呈现颜色的酚羟基和LCC(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结构,从而实现木质素的浅色化。而不同的金属离子与浅色化的木质素结合后,通过两者的化学作用,能够调节木质素呈现不同的颜色。
-
公开(公告)号:CN11491410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635830.6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碳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质素加入水中,然后再加入助溶剂,最后加入电解质,于25‑65℃搅拌1‑5h,去除助溶剂后进行冷冻干燥,将冷冻干燥物在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碳化,制得。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电解质促进木质素形成木质素纳米管,而在纳米管形成过程中,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原位还原与木质素纳米管杂化,经过高温碳化过程后,制得负载金属纳米粒的木质素碳纳米管,木质素纳米管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平均孔径较大,能够有效储能,此外,金属还能协同木质素碳纳米管提高电极材料的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0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37058.1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外刺激响应的木质素纳米管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由木质素纳米管和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其制备方法为:将干燥的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制成聚合物溶液;向聚合物溶液中加入木质素纳米管,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通过3D打印的方式打印在含有反溶剂的基材上,打印完成后,去除样品中的溶剂,干燥,制得。该材料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存在的力学性能差,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2095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37059.6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木质素加入水中,然后加入助溶剂,最后加入强络合能力电解质,混匀,透析,制得木质素纳米线;或将水与助溶剂混合形成助溶剂水溶液,然后加入木质素,再加入强络合能力电解质,混匀,透析,制得木质素纳米线。本发明通过调控助溶剂、电解质种类和含量、透析参数来调控木质素纳米线的形貌,并且可大批量制备木质素纳米线并稳定储存,为木质素产品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85404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35828.9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质素加入水中,然后再加入助溶剂,最后加入电解质,混匀,透析,制得木质素纳米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简单工艺制备木质素纳米管,通过调控助溶剂、电解质和透析参数来调控木质素纳米管的形貌,并且可大批量制备木质素纳米管并稳定储存,更为重要的是制备得到的木质素纳米管为一种新的形貌的木质素纳米管,其具有分支结构和封端结构,对其应用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30185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248014.3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的施工通风方法,通过及时施作洞库两端的工艺竖井与通风竖井与顶层相贯通,形成风流回路;采用全射流风机布置方式,充分利用洞库两端竖井形成“前牵后推”的推挽式通风;通过射流风机选型与通风设计;合理布置风机及附属通风设施;结合现场情况优化通风设计。本方法巧妙利用位于洞库两段的通风竖井和工艺竖井,采用基于全射风机的推挽式通风方式,通过洞库内部通风设施的合理布置,巧妙避开顶层贯通后带来的交错相通巷道等可能形成的风流窜流现象,达到将洞库内部工作面产生有害物质以最短路径排出洞库,避免施工环境内污浊气体滞留,在确保洞库内部环境安全舒适的情况下,达到通风成本最低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198582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454076.1
申请日:2014-09-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列车轮对探伤装置,包括:两个轮辋检测机构、两个车轴检测机构、转轮机构及龙门架;每个车轴检测机构均包括轴颈检测机构、轴身检测机构及轴端检测机构,其中:龙门架固定在凹形工作台的对称两侧,且凹形工作台内可放置待检测车轮及所述转轮机构;龙门架的水平支架上设置有两个轮辋检测机构及两个车轴检测机构,且两个轮辋检测机构及两个车轴检测机构均沿待检测车轮轴心线的中垂线对称;龙门架的两个竖直支架上分别设置有轴颈检测机构。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轮对探伤装置中,龙门架上同时设置有轮辋检测机构及车轴检测机构,可以实现对列车轮对的轮辋及车轴的同时探伤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检测效率及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91085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11819.1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Abstract: 一种高岩温隧道衬砌混凝土试件的室内变温养护方法,以准确测试高岩温隧道工程中衬砌混凝土的力学参数。包括如下步骤:在高岩温隧道衬砌施作前,测定高岩温隧道围岩初始温度T0;在高岩温隧道经通风或其它措施降温后,测定高岩温隧道内空气温度Ta;在高岩温隧道衬砌养护期内,测定洞内空气相对湿度;成型隧道衬砌混凝土试件,在温度为20±5℃的室内环境中静置至其初凝;第一阶段变温养护,初始养护温度设置为高岩温隧道围岩初始温度T0,7天内养护温度等阶梯调低至高岩温隧道内空气温度Ta,养护相对湿度设置为高岩温隧道洞内空气相对湿度RH;第二阶段变温养护,从第7天至28天的养护温度设置为高岩温隧道内空气温度Ta,养护相对湿度设置为高岩温隧道洞内空气相对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25332.0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口径多曲率曲线顶管接头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该大口径多曲率曲线顶管接头,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对接的管节,相邻的两个所述管节的对接端分别为承口端和插口端,所述承口端的端面与所述插口端的端面均固定有环向加劲板,并在两个所述环向加劲板之间设置有环向楔形木衬垫;所述承口端固定有朝向所述插口端延伸并套在所述插口端上的钢套管,所述钢套管与所述插口端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插口端的外表面与设置有所述插口端的所述管节的内表面之间具有夹角。本申请可避免管节混凝土在顶进过程中产生局部受压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8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03184.7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导洞法双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获得方法,包括典型状态的建立、隧道深浅埋界限的确定及围岩压力的分析与计算。解决了现有规范中仅对隧道最终状态的围岩压力进行分析,而忽略了无导洞法双连拱隧道先后施工相互影响,围岩压力的大小及作用模式会随着施工过程变化的特点。本发明提供的无导洞法双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分步特性对围岩压力大小及作用模式的影响,将施工过程划分为三类典型状态,实现了隧道设计的全过程分析,更加接近现场实际情况,使设计结果趋于合理与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