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4477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0420470.9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装置,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供操作者握持,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装置还包括转动部和夹持部,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夹持部可活动地连接于主体,在夹持部和转动部之间形成大小可变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供人工耳蜗电极穿过,转动部转动时能够驱动人工耳蜗电极移动,同时夹持部受人工耳蜗电极挤压而远离转动部。转动部受机械控制,其转动速率可控,从而使人工耳蜗电极匀速、匀力地植入耳蜗,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手抖动和用力不均对耳蜗造成的损伤,可以较好地控制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的时间和力度,有利于保存残余听力。而且,夹持空间大小可变从而在植入过程中不会对人工耳蜗电极造成较大的夹持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47954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49176.7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极电凝器,包括两夹臂和两电极头;所述夹臂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自由端,两个所述夹臂的连接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夹臂的自由端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电极头一一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自由端,并与所述自由端可拆卸配合。本发明将电极头与镊体或钳体的夹臂设计为分体式结构,电极头可以作为一次性使用,在使用后从夹臂上拆卸下来,使得具有夹臂的镊体或钳体可重复利用,不仅避免了粘连有异物的问题,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9444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84883.8
申请日:2016-08-1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术用内镜显微镜联合体。本发明所提供的手术用内镜显微镜联合体,包括安装支架组件、内窥镜组件、显微镜组件和图像显示组件,其中,内窥镜组件和显微镜组件彼此互不干涉地集成安装于安装支架组件上,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显微镜组件包括显微镜,图像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器,显示器用于切换显示内窥镜所检测到的图像和显微镜所放大的图像。本发明的内镜显微镜联合体,能够实现内窥镜和显微镜的有效集成,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室空间对内窥镜和显微镜使用的限制,而且有利于提高手术连贯性,缩短手术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54477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20470.9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装置,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供操作者握持,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装置还包括转动部和夹持部,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夹持部可活动地连接于主体,在夹持部和转动部之间形成大小可变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供人工耳蜗电极穿过,转动部转动时能够驱动人工耳蜗电极移动,同时夹持部受人工耳蜗电极挤压而远离转动部。转动部受机械控制,其转动速率可控,从而使人工耳蜗电极匀速、匀力地植入耳蜗,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手抖动和用力不均对耳蜗造成的损伤,可以较好地控制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的时间和力度,有利于保存残余听力。而且,夹持空间大小可变从而在植入过程中不会对人工耳蜗电极造成较大的夹持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967458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13806.4
申请日:2019-02-1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11/002 , A61M1/002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鼓膜穿刺负压抽吸装置。鼓膜穿刺负压抽吸装置包括软管、负压保持装置、开关组件和手柄,软管具有穿刺针侧接口和负压保持装置侧接口,开关组件具有操作部和夹紧部,夹紧部能够在负压保持装置侧接口和穿刺针侧接口之间夹紧软管以阻断穿刺针侧接口和负压保持装置侧接口之间的流体连通,操作部部分地安装于手柄的外部并能够操作夹紧部而使夹紧部松开软管,负压保持装置能够形成负压并保持负压,负压保持装置通过负压保持装置侧接口而与软管流体连通。在实施鼓膜穿刺操作时,可以单手操作该抽吸装置而实现抽吸鼓室内积液,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282213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10276271.5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9B2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颞骨及头颅解剖固定装置,其包括底座、立柱、联动臂机构、弹力机构、球形关节、套管、颞骨固定夹和头颅三指固定架,联动臂机构包括一个具有敞口端和封闭端的中空管,中空管通过立柱固定在底座上,与底座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弹力机构和球形关节均装配在中空管中,弹力机构抵靠在中空管的封闭端,球形关节在弹力机构的外张力作用下抵靠在中空管的敞口端;套管固定在球形关节的表面,从中空管的敞口端伸出;球形关节具有前、后、俯、仰和轴向旋转五个调节方向;颞骨固定夹和头颅三指固定架均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套管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方便地对颞骨或整个头颅进行装配、拆卸、姿势调整和保持,提高了颞骨及颅底外科技术训练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574710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710090713.1
申请日:2007-04-0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其包括:前端具有针眼的缝针、具有出针孔的外管、位于外管内并且可滑动的拉杆、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拉杆的前端形成拾线三角片,拉杆的后端与活动手柄形成关节,所述外管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手柄固定,缝针的后端与拉杆成关节,缝针的弧度部分穿过一关节套,关节套与外管形成关节。上述钳式腔隙缝合器通过一个简单的拉杆传动结构实现了持针和拾线的功能,结构细长,适用于非常深在狭小的术区内进行缝合,依据该原理可根据需要制作成咬合、反张或非咬合等与现行的各种咬钳相似的形状,应用不同型号的缝针,以适用于深部术区不同位置和方向的裂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278853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710090715.0
申请日:2007-04-0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镊式缝合器,由持针器(21)、拾线器(1)、线盒(11)和弹性柄(12)四部分组成,持针器(21)与拾线器(1)通过弹性柄(12)呈V形连接为一整体,且弹性柄(12)使两者保持V形张开。持针器(21)的两个端齿(22)可通过后端拉紧螺丝(16)锁紧,缝针(23)的针眼(24)在针尖端。拾线器(1)的外管(6)前端有出针孔(2)和拾线钩(3),拾线拉杆(4)另一端与细钢丝绳(8)结合,细钢丝绳(8)绕过线盒(11)的顶端固定于持针器杆(15)向上延长部分的顶端(13)。依据该原理可根据需要制作成直状、枪状或膝状等与现行的各种镊子相同的形状,以适用于不同的术区。
-
公开(公告)号:CN100409825C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510080515.8
申请日:2005-07-0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鼻内镜手术支撑辅助系统,属于鼻内镜手术的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鼻内镜支架、无级变速冲洗吸引器系统和鼻咽封闭气囊三部分构成。鼻内镜支架良好的灵活性和即时制动功能,满足术中频繁移动、固定、更换镜体位置和角度的需要,实现双手操作;无级变速冲洗吸引器系统在术中实时冲洗镜头,保证术野清晰,减少甚至可消灭传统的需要术中取出内镜擦拭镜头的繁琐操作;鼻咽封闭气囊通过压迫软腭封闭鼻咽部,以减少流入口腔的液体,方便冲洗。该发明是为改善鼻内镜手术的操作而设计,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鼻内镜手术的双手操作和保持清晰的术野。其支架部分也可以作为其他器械的支架,无级变速冲洗吸引器系统部分也可以应用于冲洗吸引需要频繁更换的医疗操作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625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45117.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无标记动作捕捉获取人脸运动属性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HRNet人脸识别模型;S2:将第一人脸二维图像集群输入HRNet人脸识别模型,并对HRNet人脸识别模型进行一级训练,使得HRNet人脸识别模型能够自动识别人脸的特征点;S3:在实际应用环境下采集第二人脸二维图像集群并将其输入一级训练后的HRNet人脸识别模型,并对一级训练后的HRNet人脸识别模型进行二级训练,使得HRNet人脸识别模型在实际应用环境下能够自动识别人脸的特征点;S4:利用二级训练后的HRNet人脸识别模型,在三维空间内对被测试者的面部动作进行测量,获得被测试者的面部的每一个特征点的位置坐标和运动轨迹。所述系统及方法不需要在患者面部粘贴或穿戴有色标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