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5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99667.X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坑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基坑止水结构应用于临海的抛石层,该基坑止水结构包括:灌注排桩,灌注排桩绕基坑边缘设置;第一旋喷桩,第一旋喷桩设置于灌注排桩桩之间,第一旋喷桩与灌注排桩咬合连接形成内侧止水帷幕,且第一旋喷桩采用旋挖钻引孔换填黏土后旋喷成桩;第二旋喷桩,第二旋喷桩设置于第一旋喷桩外侧,第二旋喷桩咬合连接形成外侧止水帷幕,且外侧止水帷幕与第一旋喷桩咬合连接。通过在基坑边缘设置灌注排桩,并以灌注排桩为基础设置两层旋喷桩,能够在潮汐水流作用下的抛石层稳定成桩,形成旋喷桩止水帷幕综合体,可以解决临海深厚抛石区止水帷幕施工困难,止水质量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048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1910764482.0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抗剪连接件的刚度和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件腹板作为地基梁,混凝土作为地基,建立弹性地基梁模型,并根据弹性地基梁模型计算得到弹性地基梁模型的微分方程的通解;根据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所对应的模型,对抗剪连接件进行分析,确定边界条件,并根据边界条件以及剪力‑变形关系计算得到抗剪连接件的刚度参数;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根据塑性发展系数,计算得到抗剪连接件的极限承载力。应用本发明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抗剪连接件的刚度及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8389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399223.4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模型试验平台,涉及海底隧道技术施工领域。一种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模型试验平台,其包括试验基坑、以及横向设置在试验基坑中的对接管组和推出管节;对接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试验基坑两侧的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推出管节的外侧套设有与第二对接管连接的定向推出套筒,对接端伸出定向推出套筒并与定向推出套筒密封连接。本发明考虑到了海洋环境对施工的影响,能够较好模拟推出式最终接头实际工程施工工艺及关键构造受力性能,为优化完善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参数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73780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0634203.1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混凝土脱空的角钢连接件承载力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连接件厚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连接件高度,采用参数回归的方法计算得到无脱空时的角钢连接件承载力;根据角钢连接件的脱空情况,确定脱空导致的承载力损失;根据无脱空时的角钢连接件承载力以及脱空导致的承载力损失,计算得到脱空时的角钢连接件承载力。应用本发明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和计算考虑混凝土脱空时的角钢连接件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670634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765278.0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弯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先设置确定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结构参数的取值;根据结构参数验算受压翼缘板的局部稳定性,计算组合双向加劲板的弹性屈曲应力,得到其弹性屈曲控制宽厚比,并根据截面的等级对宽厚比按预设的比例进行折减,得到折减后的宽厚比;根据预设的上下翼缘板的屈服强度的强化系数、各个结构参数以及折减后的宽厚比,并基于塑性设计理论与平截面假定,计算得到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弯承载力。应用本发明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弯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912102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0201835.8
申请日:2015-04-24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该曲线段管节接头包括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曲线沉管管节的端部;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的硬度不同。该曲线段管节接头采用硬度不同的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并在两侧形成硬度差值,通过硬度差值来抵消水压力力矩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解决曲线管节由于无法均匀压接而产生偏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947715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04985.4
申请日:2015-04-24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领域,提供了一种沉管压舱水箱及其骨架,包括沉管压舱水箱骨架和防水膜,沉管压舱水箱骨架包括间隔设置在沉管内部的两个水箱壁,水箱壁的底部与沉管的底部连接,两侧分别与沉管的两侧内壁连接;防水膜铺设在两个水箱壁的内侧以及两个水箱壁之间的沉管的两侧内壁上。通过沉管隧道的管节孔洞满布压舱水箱,利用既有结构作为压舱水箱的两个侧壁,不仅提高了储水量和压载能力,而且节省了水箱结构侧壁的用材,提高储水量,增加压载能力,节省水箱侧壁结构用材,另外水箱结构采用装配式,可周转使用,提高了方案的可施工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966016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52851.8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盾构隧道内部双层预制化行车道结构,其主要包括:下层车道的口字形预制构件、车道基础、上层车道立柱、车道柱联系梁、上层车道纵梁与上层预制车道板;其中:下层车道的口字形预制构件两侧浇筑混凝土基础,形成下层车道路面结构及车道基础结构;上层车道立柱、车道柱联系梁与上层车道纵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层车道纵梁内侧设有牛腿;上层车道预制板横架在上层车道纵梁内侧的牛腿上,通过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本发明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生产,施工速度快,可以节约现场施工的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24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0969052.5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建造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压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建造现场将第二预制段浮运至与第一预制段对接的预定位置上方,第二预制段朝向第一预制段的一端内套设有最终接头部件;将第二预制段沉放至预定位置,最终接头部件内和第二预制段内相临接的位置各封装有一端封门,两个端封门之间留有间隙,在第二预制段的沉放过程中,驱动间隙内的水压与第二预制段外的水压动态平衡;向间隙内注水,以利用间隙内的水压驱动最终接头部件朝向第一预制段推出,直至最终接头部件自第二预制段伸出并与第一预制段对接,以构造推出式最终接头。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系统复杂、安装控制技术难度大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726652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488243.6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E02D27/32 , E02D27/52 ,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隧道推出式接头沉降的盒式基础装置,包括上垫层、下垫层及设在所述上垫层和下垫层之间的若干液压伸缩缸,每一所述液压伸缩缸的伸缩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上垫层和下垫层通过斜支撑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液压伸缩缸通过液压管串联;本发明还公开基于该装置的一种控制隧道推出式接头沉降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弥补了因基础的承载力不足出现差异沉降导致接头支撑不稳定的情况,同时在接头进行对接时,盒式基础装置中的上垫层的碎石处于落下的状态不会对接头对接的过程造成任何的影响,保证了对接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对接后的接头能够被稳定的支撑起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