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1432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290072.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1B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混凝土粗糙度三维检测装置及方法,它包括摄像机安装板,所述摄像机安装板的底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摄像机组件和第二摄像机组件,所述第一摄像机组件和第二摄像机组件之间的位置固定有用于定位的激光器,所述摄像机安装板通过连接板与手持结构相连;还包括用于定位扫描位置的标定板,所述标定板与第一摄像机组件、第二摄像机组件和激光器相配合,并实现设定区域混凝土表面的三维扫描。此检测装置将混凝土粗糙情况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进而获取混凝土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而计算得到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达到精确测量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08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55060.8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英思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6/248 , G06F16/26 , G06Q50/08
Abstract: 一种大坝智能灌浆与工程地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它包括进行元数据标准管理:用于大坝灌浆勘测数据、设计数据、施工数据、成果数据和质量检查数据的格式、质量、规模、采集频率、传输频率的管理;进行元数据采集管理:用于大坝灌浆勘测数据、设计数据、施工数据、成果数据和质量检查数据的采集、交互和存储;进行元数据质量管理:用于对智能灌浆施工数据、成果数据和质量检查数据的质量进行管理,包括数据质量指标划定、数据质量分析、数据问题统计及数据问题表单生成等步骤;发明的目的为了进一步保证灌浆质量并为实现灌浆工艺智能化提供保障,而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灌浆数据采集、可视化及深度分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787086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94093.0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混凝土施工中缆机停靠装料平台桩号识别的方法,步骤1:获取缆机主副塔及吊钩的三维位置,并获取缆机平台的放罐区域边界线的实地测量坐标;步骤2:判断缆机卸料是否完成;步骤3:计算缆机停靠坐标;步骤4:计算缆机停靠桩号。通过以上步骤实现运输车与缆机实际停靠位置的对位。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混凝土运输车匹配缆机时需要多次倒车才能准确停靠在正确桩号,这样导致混凝土入仓耗时过长,严重降低工程效率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2639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853663.0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浙江大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宗立 , 杨宁 , 乔雨 , 向鹏 , 黄伟 , 李果 , 刘迎雨 , 林星 , 陈世明 , 张五平 , 周大建 , 马华东 , 傅慧源 , 孙维达 , 张鹏飞 , 李鹏 , 张新宇 , 吴卫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泌水区域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的场景图像;将所述待检测的场景图像输入预设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标记图像;所述标记图像中包含泌水区域图像;根据所述标记图像检测泌水区域,并进行告警提示。采用本方法能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集待检测的场景图像,输入预设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检测泌水区域,并进行告警提示,利用深度学习检测算法,在监控视频场景下,实时检测混凝土泌水情况,确定泌水区域的位置坐标,既节省了人力,又节省了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识别泌水区域效率和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8783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38082.8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杨宁 , 乔雨 , 牟荣峰 , 樊启祥 , 蒋龙 , 黄伟 , 廖建新 , 周秋景 , 张国新 , 刘毅 , 程恒 , 雷峥琦 , 邱永荣 , 江晨芳 , 徐秀鸣 , 杨波 , 吴龙珅 , 刘瑞强 , 张家豪 , 高宇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拱坝横缝初始粘结强度控制张开时机的方法,根据温度监测数据、横缝张开时间,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反馈得到随时间变化的横缝粘结强度;基于横缝粘结强度,实现横缝张开时机的精准调控。为后续温控措施调整和横缝开度控制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658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89571.6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坝廊道温湿风在线监测及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及温湿风控制硬件系统、云平台系统和人机查询与控制界面。该系统可以实时在线监测廊道内小气候变化,包括廊道内温度、湿度和风速,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云端以供查询及决策,通过超声波加湿器、入口封闭预警等手段动态调控廊道内小气候。本系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廊道内温湿度风速的动态监控,降低廊道开裂风险,同时减少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619169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59440.5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高混凝土坝坝内廊道顶拱开裂的方法,包括:确定允许抗拉强度以及允许抗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获取大坝廊道部位应力分布、屈服区分布以及应力、屈服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获取廊道拱顶混凝土拉应力超出允许抗拉强度或屈服区的范围和深度;确定柔性混凝土垫块的位置、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垫块的力学参数;在布置柔性混凝土垫块后,获取大坝廊道部位应力分布、屈服区分布,以及柔性混凝土垫块附近的应力分布;确定廊道部位及柔性混凝土垫块附近应力是否有超过混凝土允许抗拉强度的区域;确定最终柔性混凝土垫块的位置、具体尺寸、有效的力学参数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008052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50220.X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4G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支撑免拆的混凝土孔洞成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根据设计图纸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情况对混凝土孔洞尺寸进行实地放样;根据实地放样尺寸并结合保温材料的厚度在不侵占孔洞尺寸结构边线的条件下对保温材料进行简单加固;根据混凝土孔洞实际尺寸放样出水袋尺寸,并将其铺设到孔洞保温材料内部;在孔洞保温材料内部水袋设置多个冷冻仪器,并向内部进行通水至一定容积,启动冷冻设备,通过水袋内部冷冻仪器将水袋中的水冷冻至结冰状态;根据孔洞外部混凝土施工进展,缓慢向水袋剩余容积进行充水,逐步将水袋充满以保证结冰体不侵占孔洞尺寸结构边线;当孔洞周边混凝土达到拆模龄期之后,关闭冷冻设备,冰将逐步融化为水,取出保温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97845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34572.9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飞 , 樊启祥 , 张志伟 , 杨宗立 , 汪志林 , 尹习双 , 陈文夫 , 钟桂良 , 牟荣峰 , 杨宁 , 乔雨 , 宋述军 , 刘金飞 , 郭增光 , 谭尧升 , 周孟夏 , 徐建江 , 冯奕 , 蒋龙 , 周天刚 , 曾贺川 , 张志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施工中水平运输监测预警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进行调度信息规划;步骤二,拌合楼出机口状态识别;步骤三,混凝土运输车驶出拌合楼出机口后进入运输阶段,最后进入转运平台。在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有效的监测拌合楼、运输车及转运设备的工作状态,在监控指标即将达到或超过预警值时发出预警或报警信息,同时实时监测设备规划信息之间的匹配情况,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914544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62219.8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武汉英思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Q10/063
Abstract: 一种水电工程智能化建设管理系统,包括大坝全景信息模型DIM,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建立工程大数据中心,实现以建筑物结构为中心的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的集成管理功能;全面感知功能模块,实现全场景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施工、资源、监测、环境数据的采集与存储;综合分析功能模块,通过建立在线科研仿真分析平台,实现真实环境下的工程进度、过程结构安全的仿真模拟、分析与评价;利用大数据、AI技术,对工程海量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实现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的综合分析评价。采用本发明系统,建立水电工程建设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收集、智能分析、实时调控、协同管理,实现水电工程智能建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