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29745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765215.5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珊瑚礁地质的钻孔灌注桩结构,包括:下部灌注桩,其竖向位于珊瑚礁地质内,且所述下部灌注桩外侧壁为锯齿状;上部灌注桩,其紧挨下部灌注桩且从珊瑚礁地质表面竖向延伸至浪溅区,所述上部灌注桩外侧壁为平滑面;其中,所述下部灌注桩和所述上部灌注桩一体成型为整体的圆柱体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适于珊瑚礁地质的钻孔灌注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适用于珊瑚礁地层的清水钻孔施工技术以及压浆增强技术。本发明的新型钻孔灌注桩结构以及特殊的施工方法特别适用于珊瑚礁地质,环保高效、经济性好,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0621727U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21244460.3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鸿 , 张永涛 , 陈鸣 , 肖文福 , 刘建波 , 曾炜 , 黄厚卿 , 廖文龙 , 杨苏海 , 张文 , 吴启和 , 万猛 , 肖翀 , 李冕 , 袁航 , 罗会武 , 李建强 , 李思吟 , 张宏伟
IPC: E02D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海中锚碇施工组合式围堰结构,其用于在海上搭建陆地施工平台,包括,由多根竖向间隔设置的锁口钢管桩首尾相接形成环状的围堰结构,以及套设在围堰外围的平行钢丝索,其用于箍套在围堰外围对其内形成周向防护及应力支撑。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施工周期短、能够针对围堰在施工时自内至外产生的的应力防护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海上筑岛围堰施工技术领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7352567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20943420.3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温州瓯江口大桥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永涛 , 陈培帅 , 石章入 , 李德杰 , 贺祖浩 , 郑锋利 , 潘济 , 向自立 , 宣寿通 , 罗会武 , 夏崟濠 , 董伟 , 邱敏 , 姚翔川 , 饶为胜 , 李嘉成 , 张瑞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固定沉井上的链式切割破土设备,包括:切割设备主机,其设置在沉井的顶部;射水管,其埋设在沉井外壁中并连通外部高压水源与沉井的底部;切割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架,其固定在沉井刃脚的斜面上;转轴,其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铰刀,其固定在转轴上且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射水孔;射水通道,其设置为用于连通射水孔与射水管;链条,其用于在切割设备主机的驱动下带动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沉井刃脚底部设置切割装置,配合沉井外壁的射水管和链条式传动机构,可精确切削刃脚斜面下方的土体,解决了无法有效破坏取土盲区土体使沉井难以下沉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对沉井下方土体的过度开挖,提高了沉井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3867958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2234184.1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温州瓯江口大桥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永涛 , 陈培帅 , 石章入 , 贺祖浩 , 郑锋利 , 潘济 , 李德杰 , 向自立 , 宣寿通 , 罗会武 , 夏崟濠 , 董伟 , 邱敏 , 姚翔川 , 饶为胜 , 李嘉成 , 张瑞元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摩阻力及侧壁土压力测量装置,包括:箱体,其竖直设置且外侧壁上设有凹槽;传力杆,其与凹槽的内侧壁铰接;拉压力传感器,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受力端,其分别与传力杆的底面和凹槽的内底面连接;摩擦板,其位于凹槽的开口处并与传力杆的自由端连接,摩擦板与传力杆垂直;两个不透水膜,其与摩擦板配合封闭凹槽并形成密封腔;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箱体的外侧壁上且受力端朝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感器设置在装置内部,避免了外部恶劣的施工环境对传感器的影响,保证测量装置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可实现对侧壁土摩阻力和侧壁土压力的实时测量,并计算得到不同深度土层的摩擦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7771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00139.8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缝嵌固式U型排水板性能试验方法,包括通过粘结力试验装置测试U型排水板与钢边止水带的粘贴性能以及U型排水板锚固后的抗拉拔性能;同时通过协同变形试验装置测试钢边止水带与U型排水板的协同变形能力以及钢边止水带被混凝土包裹下的抗变形能力。本发明通过设置对应的粘结力试验装置以及协同变形试验装置进行相应的试验过程,为隧道变形缝的防水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7278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77164.9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鸿 , 田唯 , 杨海生 , 陈培帅 , 宋向荣 , 张琦 , 罗会武 , 吴晓龙 , 姬付全 , 赵成立 , 杨睿 , 朱浩 , 刘可心 , 董彬 , 朱海龙 , 李浩 , 刘朋飞 , 范晨阳 , 李立威 , 黄伟强 , 苏胜丰 , 许灿 , 曾德星 , 冷志坚 , 马超 , 张连
IPC: E02D29/045 , E02D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明挖暗埋工程的移动工厂系统及工厂化施工方法,所述明挖暗埋工程划分为多个工段,各工段依次进行多个工序的施工,所述移动工厂系统包括远程控制系统和用于各工序施工的施工设备;各施工设备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分别用以采集施工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施工图像;远程控制系统接收各施工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施工图像,并确定各施工设备所在的工段以及当前工序的施工作业进度;在确定目标工段完成目标工序的施工作业,且下一工段完成上一工序的施工作业后,控制目标工段的施工设备移动至下一工段进行目标工序的施工作业。本发明实现了对各工段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和施工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理,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和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89426.X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施工的高精度注浆孔孔口封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插设在钻孔内的内芯钢管和钢花管,钢花管位于内芯钢管的下侧,内芯钢管的外侧可拆卸的套设有橡胶囊,橡胶囊用于填充内芯钢管和钻孔之间的间隙,内芯钢管的上侧设有上固定环,钢花管的下侧设有花孔,注浆管穿设在内芯钢管和钢花管中,注浆管通过花孔完成对钻孔的注浆。本发明设计巧妙,能应对钻孔的变化,保证自身安装的准确,固定稳定,操作便捷,从而为注浆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63301.0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变形缝防水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能力试验方法。所述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构建试验模型,基于试验模型的结构尺寸构建浇筑模具;S2、将待试验的钢边止水带的止水带排放入浇筑模具内浇筑出试验模型;S3、将试验模型放入试验装置内并进行固定;S4、注水,记录注水压力变化情况、混凝土衬砌的渗水情况以及接缝内止水带排下方渗漏情况,对钢边止水带在接缝未错动情况下的防水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本申请的试验方法能够准确模拟破坏渗漏和绕流渗漏,能分析不同工况下渗漏机理,为钢边止水带的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且本试验方法不会改变试验对象的结构性能,试验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916276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1061873.8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谭啸峰 , 陈培帅 , 许超 , 刘东军 , 黄威 , 胡乘恺 , 杨志勇 , 马超 , 喻青儒 , 孙恒 , 向志鹏 , 李刚 , 孔茜 , 李德杰 , 江鸿 , 余磊 , 罗会武 , 蔡超君 , 熊栋栋 , 蒋道东 , 袁青 , 李雪松
IPC: E21F17/12
Abstract: 一种地铁隧道施工用安全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支撑,所述的支撑倾斜设置,支撑的下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支撑的上端与反力架焊接连接,反力架上设有千斤顶,千斤顶的底座与反力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千斤顶的顶杆与设置在隧道洞门上的洞门板接触,洞门板上开设有开合门;洞门板上设有对称的加压阀和卸压阀。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能够在发生涌水、涌砂事故时,实现隧道快速封闭,并阻止事故区域的进一步渗漏塌陷。
-
公开(公告)号:CN116467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074702.3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培帅 , 罗会武 , 姬付全 , 邓志强 , 张瑞元 , 喻成成 , 朱涛 , 杨睿 , 任梦 , 李德杰 , 李雪松 , 李勇智 , 李嘉成 , 饶为胜 , 肖靖 , 邱敏 , 赵旭 , 曾旭涛 , 朱俊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距离隧道互层地层不均匀沉降快速评价方法,根据隧道宽度确定主要压缩层厚度、布设检测孔,然后取样及主要压缩层土体性质试验并绘制隧道沿线土层性质分布图,划分不均匀沉降可能发生区段,根据地层压缩模量及当量压缩模量计算地层不均匀系数γ,最后根据地层不均匀系数γ定量评价隧道沿线地层不均匀性。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通过主要压缩层土体中黏‑砂占比快速宏观判断隧道沿线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区段,可显著提升超长距离隧道地层不均匀性评价效率,快速锁定地基不均匀沉降区段,再结合每个检测孔位的地基不均匀系数γ,可以精确描述每个检测孔与相邻检测孔之间地层的不均匀性,进而在设计时采取针对性加固措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