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2771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10212.X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申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装潢垃圾‑土壤混合治理有机污染土壤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对混合装潢垃圾进行破碎、筛分等简单预处理,使其组分为:骨料5份、砖3份、木材/屑5份、纸板/屑5份、砂浆/土2份,与土壤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装入零顶空提取器,添加无氧水至没过固体表面3~5 cm后,于阴凉条件下静置并反应28 d,可有效降低装潢垃圾‑土壤中总有机污染物含量。本发明是一种绿色、廉价的废弃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暨污染土壤修复手段,且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修复效果好,无增容问题,是一种符合绿色可持续性修复的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32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73371.9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炭作辅料的堆肥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将污泥、返混料和污泥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2)将步骤(1)中混合物料放入发酵仓或者发酵反应器内,通过静态强制通风方式向堆体供氧,并定期翻堆;(3)堆肥时间达到设计发酵周期后,将堆肥产物移出发酵仓或者发酵反应器,一部分作为返混料用于步骤(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疏松、多孔、轻质的污泥炭作为堆肥辅料,可防止物料压实、改善通风供氧效果;能够从源头直接吸附堆肥过程产生的部分臭气,有利于改善堆肥环境;可实现污泥衍生品利用与污泥处理的有机结合,堆肥后不需要对辅料进行筛分回收,有利于简化堆肥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0525551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21211.9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裂解气化方法,通过污泥裂解气化装置对污泥进行处理;该装置包含外壳、设置在外壳顶部的污泥进料口、在外壳内部从污泥进料口向下依次设置的干燥室、热解室、氧化室以及灰渣室;干燥室上部设有裂解气导出管;氧化室和灰渣室之间设置有炉栅;炉栅采用耐火材料制成,炉栅设置有若干斜圆柱状孔洞。灰渣室侧壁设置有排渣口和气化介质导入管。外壳呈直立桶状。污泥进料口设有进料阀;污泥进料口呈漏斗状,并与进料阀之间密切吻合形成密封。本发明提供的污泥裂解气化方法,用来处理污泥,具有气化效率高、源头避免污染物产生等特点,无需外加能源即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724821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29702.4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 C02F3/1268 , C02F3/30 , C02F3/308 , C02F2203/004 , C02F2203/006 , C02F2301/00 , C02F230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生物除磷的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含除磷膜组件、出水泵、曝气装置、空压机、真空表,以及气体流量计;除磷膜组件竖直设置在反应器中,除磷膜组件的侧表面设有除磷膜;除磷膜组件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出水泵连接,该管道上设有真空表;曝气装置设置在除磷膜组件的下方;空压机与曝气装置连接,该空压机与曝气装置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气体流量计。该强化生物除磷的方法是通过在反应器内设强化除磷膜组件来富集凝胶层膜污染物,对含有磷的膜凝胶层膜污染物的去除实现反应器体系除磷作用的强化。本发明提供的强化生物除磷的方法及装置,应用范围广,对于低碳源、高含磷量污水同样适用,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190700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35621.2
申请日:2014-08-3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土壤气相抽提和地下水注气的土体修复方法,该修复方法通过开槽挖沟敷设注气井和抽提井,注气井和抽提井均采用竖井和横井的组合结构,注气井的横井敷设于污染区域下方饱和带土壤,抽提井的横井敷设于污染区域上方非饱和带土壤;之后对沟槽回填,其中各横井上均布有小孔;分别将所述注气井和抽提井同位于地面的地下水注气系统和土壤气相抽提系统连接;之后开启土壤气相抽提系统并通过抽提井中的横井抽提污染区域中的气体,同时开启所述地下水注气系统并通过所述注气井中的横井向污染区域中输送空气,以对污染物所在土体进行修复。本发明的优点是,受污染土体中具有较强的空气流通效率,可加速污染场地修复效率,可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受VOC污染的土壤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20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492496.4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生化反应池中低浓度溶解氧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涉及污水处理领域。针对现有的溶氧仪在低浓度下测量误差大;控制系统仪表较多,设备成本及维护负担大的问题。系统:电连接的监测单元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曝气设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其送风口通过供风管路与生化反应池连通;设于供风管路上的气体流量计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监测单元包括溶解氧测定仪、液位计和温度计。方法:一,预设目标低浓度溶解氧值和溶解氧调整值;二,增大供风量使浓度在正常测量范围;三,计算当前时刻的理论需氧量;四,计算目标低浓度溶解氧下的供风量;五,供风;六,在溶解氧浓度调整值允许误差范围内则继续供风,否则返回重新调整供风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121754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10367788.6
申请日:2011-11-1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菌种选择器回流过来的污泥进行混合反应,厌氧池流出的混合液依次经过缺氧池、缺氧/好氧池进入菌种选择器,菌种选择器对混合液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高密度菌种沉淀在菌种选择器底部,通过污泥泵回流至厌氧池,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所述高密度菌种包括聚磷菌,密度较小的菌种则同水流一起进入悬浮填料池,在悬浮填料池中进行硝化反应,混合液通过污水泵回流至缺氧池,悬浮填料池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该工艺在系统内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两种菌落形态,通过强化反硝化除磷过程,在低碳氮比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进水碳源实现高效脱氮除磷。
-
公开(公告)号:CN102838262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10169395.4
申请日:2011-06-2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厌氧消化的化学强化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污泥中投加高铁酸盐生产废液,并且控制污泥pH值不超过11;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污泥投加到厌氧消化系统进行中温厌氧消化。本发明预处理后污泥的厌氧消化产气量比未经处理原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提高60%以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同时,解决了高铁酸盐生产废液的处理与处置问题,避免因排放而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的危害,实现了高铁酸盐生产废液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565262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52495.1
申请日:2009-06-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合预处理提高污泥破解效果并强化后续厌氧消化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产生的剩余污泥经过重力沉降浓缩后,送入超声波反应器中进行超声波辐照,并投加NaOH。经超声波和NaOH的共同作用后,送入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中进行后续的中温厌氧消化;消化产生的沼气经过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和测定甲烷产量。本发明首次将超声波和NaOH联合用于污泥处理,经处理后污泥液相中的溶解性COD浓度提高了约52倍,产甲烷量提高了40.6%。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超声波能耗较高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本发明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理,针对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需在污水处理厂现有的处理设施上做相应改造即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49933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1854.1
申请日:2009-05-2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建瓴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池体,池体上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池体下部为活性污泥区,上部为轻质滤料区,进水管与池体下部的活性污泥区连通,出水管设在滤料区上方。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体现在:复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将厌氧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膜法相结合,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复合厌氧生物处理装置上层填充轻质滤料,起到良好过滤作用,可防止污泥流失,降低出水悬浮固体浓度;复合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无动力消耗,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需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