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3128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239045.0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7D221/14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活性端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以1,8‑萘二甲酰胺为吸电子体,以9,9‑二甲基芴为给电子体,通过改变分子酰胺位的基团使之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其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R选自酚或氨基醇,该系列化合物在溶液中发光很弱,但在聚集状态下显示出强烈的绿色荧光,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同时,该系列化合物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显示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具有明显的溶剂效应;该系列化合物结构具有羟基活性端,可以通过成酯、成醚反应引入探针识别单元、亚细胞定位单元等,实现在荧光探针、亚细胞成像等应用领域的拓展,故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于细胞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3105349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90411.9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7C225/22 , C07C221/00 , C07D221/14 , C09K11/06 , B82Y40/00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聚集诱导的发光化合物及超分子聚合荧光纳米材料和制备方法,其中超分子聚合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的化合物与PCDA共价结合得到新化合物;将得到的新化合物溶于二氯甲烷或氯仿中;将PCDA溶于二氯甲烷或氯仿中;通过薄膜水化法将溶液制备超分子聚合荧光纳米材料前驱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化合物基础上,将AIE分子通过共价/非共价引入到超分子体系中,以分子间的亲疏水作用自发组装成纳米颗粒,最后通过光交联产生致密且稳定的AIE点,具有高亮度,表面功能化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3537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24448.9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7D277/6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价As检测探针、制备方法及其用途,该探针具有如下的结构式:本发明提供的三价As检测探针,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廉,能特异性地用于As含量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限低,选择性高,尤其适用于石脑油等产品中的As的含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51547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10318802.6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河南安必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9K11/06 , G01N21/64 , C08G79/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聚环三磷腈共姜黄素(PC)荧光微球与Cu2+的强配位形成的PC‑Cu2+探针,实现对焦磷酸根PPi的检测。该荧光探针及检测方法,对焦磷酸根显示了较高的灵敏性,最低检出限低至18nM。检测过程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快速、灵敏,检测结果准确,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84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279996.3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7D221/14 , C07D401/04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含甲硫基的AIE活性萘酰亚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4‑氨基芳烃和4‑溴‑1,8‑萘二甲酸酐在无水乙醇加热、后处理条件下生成4‑溴‑1,8‑萘酰亚胺衍生物;b1、4‑溴‑1,8‑萘酰亚胺衍生物和甲硫基酚、碳酸铯经乙腈加热、后处理条件下生成4‑位含甲硫基酚单元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b2、4‑溴‑1,8‑萘酰亚胺衍生物和甲硫基苯胺、碳酸铯、双(三苯基磷)二氯化钯(II)、三苯基膦在干甲苯加热、后处理条件下生成4‑位含甲硫基苯胺单元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本发明具有不同光谱,在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发光很弱,在水溶液和固态等聚集状态下显示出强烈的绿色荧光和橙红色荧光,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9241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30340.5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7D213/38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联吡啶衍生物的荧光配体L。荧光配体L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射绿色荧光并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当L与Cu2+离子络合形成的配合物L‑Cu(Ⅱ)后能够完全猝灭荧光,再添加硫化氢则Cu2+离子被脱除,荧光得到恢复并表现出对硫化氢浓度的荧光增强响应,因此L‑Cu(Ⅱ)适合作为硫化氢荧光探针,实现对硫化氢的可视化识别和检测。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具有响应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抗干扰、低成本的优点,还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实现连续、可逆的检测,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02434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67094.4
申请日:2023-06-27
IPC: C07D221/14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以三苯胺‑萘酰亚胺为荧光基团、2,4‑二硝基苯醚为识别基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TPA‑NI‑NO2,属于荧光开启型,用于4‑甲氧基苯硫酚(MTP)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MTP定性检测下观察到明亮的橙色荧光并响应快速,定量检测下受470nm激发在607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与MTP浓度呈显著线性相关,最低检出限达到80nM。该探针还可以实现环境pH值2~12下检测和细胞内检测,在环境和生物领域的传感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154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18802.6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河南安必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9K11/06 , G01N21/64 , C08G79/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聚环三磷腈共姜黄素(PC)荧光微球与Cu2+的强配位形成的PC‑Cu2+探针,实现对焦磷酸根PPi的检测。该荧光探针及检测方法,对焦磷酸根显示了较高的灵敏性,最低检出限低至18nM。检测过程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快速、灵敏,检测结果准确,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11258.2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7D221/14 , C09K11/06 , G01N21/64 , H10K85/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共振能量转移型红光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它以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分子为能量给体,以聚集态猝灭红光或近红外染料为能量受体,二者通过刚性连接单元连接;通过AIE分子作为能量给体,将光谱匹配的非AIE型荧光团转变为AIE活性荧光团。AIE型荧光分子通过加蓝光AIE分子苯基萘酰亚胺的引入,使得制备分子在聚集状态下仍然保持着氰基乙烯基三苯胺片段的特征红光发射。且通过能量转移机制,实现激发光到发射光的大Stokes位移,具有分子结构灵活性高、分子合成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聚集态发光性能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3609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1036167.X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8G79/025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微米探针检测槲皮素的方法和应用,以姜黄素为靶标、六氯环三磷腈为连接基团形成聚环三磷腈共姜黄素荧光微球,基于荧光微球与铝离子络合形成荧光微米探针,通过槲皮素与金属离子良好的配位能力,与荧光微米探针中铝离子结合释放荧光信号使体系荧光增强,实现对槲皮素的快速检测。本发明的荧光微米探针为聚磷腈超支化微米级荧光微米探针,通过构建“姜黄素‑金属离子‑槲皮素”微米级反应器提高复杂背景干扰下的荧光信号稳定性和传感性能,对槲皮素小分子的最低检测限为2.32×10‑8mol/L,并实现1min内的快速响应,灵敏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识别快速且检测结果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