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6040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40241.0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控制系统,包括栅格舵结构系统、栅格舵控制系统、栅格舵遥测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系统。在控制单元对姿态、位置、速度等测量信息的解算下,通过发送指令控制伺服机构偏转舵面,实现运载火箭子级姿态稳定,并导引其向目标落区飞行着陆;通过遥测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系统对子级再入飞行信息的进行测量和接收,实时监测子级状态信息。所述系统综合本发明公开的飞行控制时序和流程,使其具备对运载火箭改动量少、对运载能力损失小、不影响运载火箭主任务飞行安全、可大幅缩小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实时监测子级返回信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86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0972738.4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激光三维点云的探测器软着陆末段自主位姿估计方法,包括:1)接收激光雷达输出的点云数据包,并进行帧划分;2)对每帧点云进行预处理,得到点云帧序列;3)利用点云帧序列的首帧选取最佳落点;选取最佳落点采用点云分割+邻域半径搜索算法;4)对点云帧序列非首帧采用基于3D SIFT特征点的匹配实现位姿估计;5)根据位姿估计计算相对导航信息。本发明解决了探测器软着陆末段在无外部导航信息支持下,依据自身携带的激光雷达进行自主位置与姿态估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1211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97486.0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冗余金字塔太阳敏感器的太阳矢量确定方法,仅利用两个金字塔太敏就可以实现太阳矢量的全天候测量。金字塔型太敏为四棱台构型,四个侧面分别装有一块太阳能电池片,电流大小随太阳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两个金字塔太敏同时工作可输出八个通道的电流信号,首先对所有电流信号进行降序排列并取最大的4个电流,然后计算其中有效电流个数。最后,根据太敏输出有效电流个数分别设计三电流法、两电流法以及递推估计法确定太阳单位矢量在星体本体系下的坐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487131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910464173.1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运输器用栅格舵展开锁定机构,利用平面蜗卷弹簧驱动栅格舵展开,利用支撑筋端部的锁定平面与底座上的锁定平面配合作用、通过机械限位实现正向锁定,利用锁定杆组件与支撑筋内腔中的锁定轨迹面配合作用、通过自锁原理实现反向锁定。本发明可实现驱动收拢的栅格舵展开并锁定,具备结构简单、展开可靠、锁定刚度高以及承载能力强等有益效果,可应用于航天运输器栅格舵的展开锁定,并且为实现航天运输器落区控制和定点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407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440241.0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控制系统,包括栅格舵结构系统、栅格舵控制系统、栅格舵遥测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系统。在控制单元对姿态、位置、速度等测量信息的解算下,通过发送指令控制伺服机构偏转舵面,实现运载火箭子级姿态稳定,并导引其向目标落区飞行着陆;通过遥测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系统对子级再入飞行信息的进行测量和接收,实时监测子级状态信息。所述系统综合本发明公开的飞行控制时序和流程,使其具备对运载火箭改动量少、对运载能力损失小、不影响运载火箭主任务飞行安全、可大幅缩小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实时监测子级返回信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2796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269261.3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运载火箭的评价方法,属于火箭总测试验技术领域;步骤一、利用FMECA或FTA方法,选取影响产品特性和任务成败的关键参数;步骤二、构建标准评价函数;步骤三、采集关键参数的试验数据;步骤四、对试验数据依次进行一次剔除和二次剔除处理;获得筛选后的试验数据;步骤五、构建概率密度函数;步骤六、计算实验数据的一致性评价值;步骤七、根据一致性评价值对运载火箭的试验数据进行评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试验数据一致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并为试验和分析人员提供了快捷的分析工具,以解决目前缺乏适用的方法和工具来评价试验数据一致性的技术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