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21273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910048318.6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锡-碳/核-壳纳米粒子完全填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放置在氯化锡水溶液中浸泡,干燥后在C2H2和N2混合气体中高温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和还原反应得到锡-碳/核-壳纳米粒子完全填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的填充粒子尺寸和形貌可控,而且使用该方法的填充效率高,目标产物的结构纯度可以接近100%,避免了不完全填充对产物结构和性能一一对应关系的干扰,该新型结构的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可以达到700mAh/g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364882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88289.3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氟高分子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胺基类单体和醛基类单体混合,然后加入均三甲苯和二恶烷,在烘箱中反应,得到富苯环有机氟高分子材料;其中,所述醛基类单体为2,3,5,6‑四氟对苯二甲醛;(2)将高锰酸钾水溶液与富苯环有机氟高分子材料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分散液,然后转移至油浴中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基于有机氟高分子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本发明中基于有机氟高分子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且可进一步改性组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784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009631.4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金属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化镁纳米晶@氮掺杂类石墨烯空心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原子层沉积在二氧化硅表面制备氧化镁层,再用化学气相沉积将其封装在氮掺杂的类石墨烯纳米球内,最后通过一步转化和刻蚀得到了氟化镁纳米晶@氮掺杂类石墨烯空心纳米球材料。本发明创新地利用所述的氟化镁纳米晶与锂离子反应后,在原位生成锂镁合金,有效地降低了锂的成核过电位,并诱导锂进入氮掺杂类石墨烯空心纳米球的空腔内,从而构建安全可靠、高库伦效率和长循环寿命的锂金属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583749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15274.9
申请日:2016-05-1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7D209/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09/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氟烷基吲哚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的结构为:其中,R1为?I、?Br、?OMe、COOEt、CH3CO等;R2为?Ph,?CH2Ph,?CH3等;R3为?CH3、?OAc等。本发明实现了在银催化的条件下,二氟乙酸乙酯与甲基丙烯酰胺发生自由基反应,完成了二氟烷基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943833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110694.4
申请日:2014-03-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制备的石墨烯负载硫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升华硫、天然石墨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微波法制备石墨烯,机械分散制备电极浆液,真空干燥后获得复合电极材料。该方法关键是通过微波法制备石墨烯,再通过机械分散使得升华硫与该石墨烯均匀混合并完成负载。经过电化学测试可知该新型石墨烯负载硫的复合电极材料,相对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具有商业化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324503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110276841.1
申请日:2011-09-1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层层相间立体网状结构的Co3O4纳米片和石墨烯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单模微波合成方法,是以硝酸钴、六甲基四胺(HMT)、天然石墨粉为原料,通过改善的Hummers方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再加入硝酸钴与六甲基四胺混合液中,利用硝酸钴与六甲基四胺在单模微波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钴,在N2保护下300℃热解2h,然后将产物于马弗炉中300℃焙烧2h即得样品。本发明提出的单模微波工艺,采用六甲基四胺作为氢氧根离子的供体,促使硝酸钴在单模微波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钴,并且利用六甲基四胺的分解缓慢及单模微波反应的均一性的特点,使得产物具有层层相间的立体网状结构。对具有层层相间立体网状结构的Co3O4纳米片和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方向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324497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80736.5
申请日:2011-09-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M4/1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碳包覆锡锑合金粒子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氯化锡、氯化锑、硼氢化钠、天然石墨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气相沉积法包覆Sn-Sb合金粒子,最终形成石墨烯负载碳包覆锡锑合金粒子复合材料,该方法关键是要首先形成石墨烯氧化物负载Sn-Sb合金粒子前驱体,再通过乙炔气体还原石墨烯氧化物,同时在Sn-Sb合金粒子表面包覆一层碳,属于气相沉积法和碳包覆同时进行,经过电化学测试可知该新型石墨烯负载碳包覆锡锑合金粒子复合材料极具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519225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048320.3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1G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锑基氧化物(包括氯氧化锑Sb8O11Cl2和三氧化二锑Sb2O3)的水热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将三氯化锑乙醇和水溶液,在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60-200℃下进行水热反应2-20小时后,将沉淀物洗涤,干燥得到纳米棒组成的纳米花团簇或非常长的纳米线结构的锑基氧化物,在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其它任何的表面活性剂,这些锑基氧化物有序结构都是由短小的纳米棒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由于它有序的定向排列结构,理论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其阻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67849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0009631.4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金属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化镁纳米晶@氮掺杂类石墨烯空心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原子层沉积在二氧化硅表面制备氧化镁层,再用化学气相沉积将其封装在氮掺杂的类石墨烯纳米球内,最后通过一步转化和刻蚀得到了氟化镁纳米晶@氮掺杂类石墨烯空心纳米球材料。本发明创新地利用所述的氟化镁纳米晶与锂离子反应后,在原位生成锂镁合金,有效地降低了锂的成核过电位,并诱导锂进入氮掺杂类石墨烯空心纳米球的空腔内,从而构建安全可靠、高库伦效率和长循环寿命的锂金属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8146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24598.9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7D471/06 , G02B5/22 , G03F7/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型萘二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光敏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衍生物中,R1至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含有正离子的基团中的一种,所述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杂环基、单环芳族杂环基、多环芳族杂环基中的一种;所述方法包括:2,6‑二卤代萘‑1,4,5,8‑四甲酸二酐的合成;第一中间体的合成;第二中间体的合成;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所述组合物包括萘二酰亚胺衍生物、溶剂、多官能基单体、碱可溶性树脂、光引发剂和添加剂,所述组合物应用于显示装置和传感装置的滤光片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光热化学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