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4212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110303711.2
申请日:2011-10-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软测量方法,首先,在工业过程数据和半监督学习基础上,利用图拉普拉斯对样本空间几何结构的信息进行估计构造高斯过程回归中的协方差矩阵;然后,引入未标记样本构建一个半监督核,并将其整合到高斯过程回归中,构造基于半监督的软仪表,软仪表中的关键参数可以由交叉验证方式确定;最后,基于滚动时间窗的方式,实现软仪表的在线更新。本发明所公开的软测量方法,解决常规的软仪表和软测量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将半监督学习引入到在线过程回归中,建立一种基于半监督核的在线高斯过程回归方法,利用标记样本和未标记样本来建立软仪表,来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841540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33197.1
申请日:2012-09-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模型预测控制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超临界机组的非线性工况响应,设置预设数个局部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识别方法,选取负荷参数作为控制变量,通过插值公式获取各个局部预测模型的输出增量;在每个控制周期中,通过DMC预测控制算法将所述各个局部预测模型的输出增量进行叠加,获取实际输出增量对前馈通道进行校正。采用本发明,将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用于超超临界机组的协调控制,提出了预测控制用控制变量、过程变量和扰动变量的选取方法及多模型预测控制在协调控制系统中实施的具体方案。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强,鲁棒性好。而且控制效果快速平稳,能够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707743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74386.9
申请日:2012-05-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D2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变量预测控制的超超临界机组汽温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多变量预测控制器的前期设计,确定控制变量、被控变量以及扰动变量;所述控制变量包括一级减温喷水、二级减温喷水、再热减温喷水以及烟气挡板开度;所述被控变量包括主汽温、再热汽温;对过程对象的模型进行辨析,通过施加阶跃扰动,建立汽温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阶跃响应模型;根据建立的阶跃响应模型,进行多变量预测控制器的仿真和参数调整;启动多变量预测控制器,将预测控制器从仿真状态切换到实际在线运行和控制状态,并将所述多变量预测控制器的输出施加到被控对象上,进行实时控制。本发明能够更好地保证锅炉过热汽温在要求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69345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48588.6
申请日:2012-05-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N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半监督回归学习的多模型软测量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对数据进行聚类;步骤二:根据数据分类结果采用多个子模型预测方案共同进行子模型预测,获得子模型预测结果;步骤三:将多个子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合并,得到预测结果。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因为过程复杂化带来的模型不准确问题。加权式多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不要求事先就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类,所以只要子模型采取在线建模方法,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分类而在线地得到预测结果。切换式多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子模型因为仅仅只对一部分相似的输入数据进行预测,所以它的模型预测准确度比较高,可以很好地根据工况情况对数据进行区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327376C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410017533.7
申请日:2004-04-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软测量仪表建模方法。用于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两个部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软测量仪表建模输入与输出的影射关系由支持向量机来完成,可测变量、对象的控制输入以及对象可测输出变量作为软测量仪表的输入变量,被估计变量的最优估计为输出,在具体建立软测量模型时,从输入变量中选择一组与主导变量密切相关的一组二次变量,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离线分析计算值或大采样间隔的测量值作为软测量模型的输出;在进行支持向量机软测量建模时,首先利用正规化参数的后验分布和极值原理,迭代确定标准支持向量机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正规化参数,然后在贝叶斯第三准则下,迭代确定准支持向量机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核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71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39810.5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6F18/214 , G06F18/20 , G06N3/0895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锂电池电化学阻抗谱预测方法和系统,包括:步骤1:收集不同老化状态下的锂电池恒流充电曲线,对其进行划分,将划分后的充电曲线片段作为训练集样本;步骤2:将训练集分为带有电化学阻抗谱标签的充电曲线片段数据集和无标签的充电曲线片段数据集;步骤3: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并进行训练,最小化电化学阻抗谱预测和充电曲线片段重构的联合损失;步骤4:应用训练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对未知的充电曲线片段进行电化学阻抗谱预测。本发明实现了对锂电池满电状态下阻抗谱的高精度估计,即便在标签数据稀缺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预测电池的电化学阻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226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55012.2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完整充电曲线的估计和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采集并处理锂电池的曲线数据;步骤S2:基于曲线数据训练Transformer模型;步骤S3:输出预测的完整充电曲线并更新Transformer模型。本发明仅通过采样电池恒流充电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即可预测出完整的充电曲线,并可同时估算电池荷电状态、最大容量、健康状态等动态参数,而无需手动提取特征,输入要求较低;输入的长度可变,且不要求电压步长相等,与实际充电场景下的数据采集过程匹配度更高;利用Transformer出色的序列建模和特征提取能力,预测出的充电曲线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04108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588457.3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1F35/82 , B01F35/22 , B01F35/213 , B01F23/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谱功率的LED自动配比方法及设备,包括:步骤1:获取LED制造厂家提供的原材料性能指标,包括蓝色芯片以及红绿黄荧光粉的材料选型,用光谱仪测量原材料从360nm到780nm波长的相对光谱功率能量值;步骤2:选取多种典型色温与显色指数指标及其对应的LED配比,建立标准数据库;步骤3:获取客户需求,根据需求分别进行自动配比,所述需求包括两种:基于LED样品配比和基于色温与显色指数配比。本发明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采用不同的配比方法,满足了常用需求下的快速配比,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法构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LED配比,并对计算模型进行优化简化,从而提高了求解的速度和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30783.6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间序列预测区间估计方法,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结构(RNN),构建基于覆盖宽度准则(CWC)综合指标的预测区间优化目标函数,实现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区间估计方法(RNN‑LUBE);所述预测区间优化目标函数为CWC目标函数的可微近似形式,能够使用梯度下降法训练网络;结合时间序列周期分解方法,提供一种结合周期分解的循环神经网络LUBE方法,在预测区间估计方法能直接获取时间序列的周期分量,以提升区间估计的效果。本发明通过改进LUBE方法的网络结构和目标函数,将时间序列的周期分解模型引入上述预测区间估计模型,提高了预测区间估计的质量和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37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523438.8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边云的工业微服务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及介质,涉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地端闸道器与云端长连接模块:闸道器将部署微服务时的授权码,发送至身份识别与访问管理,云端的适配器返还队列ID、认证资讯以及伺服器资讯,选择指定长连接队列进行接下来的数据传输工作;可用性模块:能够使管理者从系统中获取对应的资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决策;实时性模块:对运行参数和配置进行实时调整,并实时监看系统运作及资源销耗的情况,确保信息传达及运作正常。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微服务架构系统,提高整体系统的可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