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3465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80059304.3

    申请日:2021-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将含异氰酸酯基化合物添加于非水电解液的情况下的初期电阻的上升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将正极和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电极体、非水电解液、以及收纳卷绕型电极体及所述非水电解液的电池壳体,卷绕型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的来自含异氰酸酯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A1、与相比于卷绕型电极体的最外周面2a为内侧的内部区域中的来自含异氰酸酯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B满足A1>B的关系。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8804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80083503.3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高温保存时由气体产生所引起的电池的膨胀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12)、及非水电解液,负极(12)具有负极集电体(40)、和设置于负极集电体(40)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42),负极活性物质层(42)包含石墨粒子A及石墨粒子B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石墨粒子A的内部空隙率为5%以下,所述石墨粒子B的内部空隙率为8%~20%,与将负极活性物质层(42)在厚度方向上二等分的情况下的负极集电体侧一半的区域(42a)相比,所述石墨粒子A被更多地包含在外表面侧一半的区域(42b)中,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二异氰酸酯化合物。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6216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80084464.9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12)、及非水电解液,负极(12)具有负极集电体(40)、和设置于负极集电体(40)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42),负极活性物质层(42)包含石墨粒子A及石墨粒子B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石墨粒子A的内部空隙率为5%以下,所述石墨粒子B的内部空隙率为8%~20%,与将负极活性物质层(42)在厚度方向上二等分的情况下的负极集电体侧一半的区域(42a)相比,所述石墨粒子A被更多地包含在外表面侧一半的区域(42b)中,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磷酸酯化合物,(式中,R1、R2及R3分别独立,为烷基、烯基或炔基,R1、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烯基或炔基。),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34308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10134237.0

    申请日:2010-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利用高电压反复充放电,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破裂也少的圆筒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具备将正极极板11和负极极板12以隔着间隔件13并被互相绝缘的状态进行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14E,卷绕电极体14E收容在电池外装罐内,其特征在于,在卷绕电极体14E中,在最外周配置有间隔件13,利用止卷带30e将间隔件13固定在卷绕电极体14E的最外周,将未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负极芯体12c配置于负极极板12的最外周侧,负极引片12a连接于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12c,止卷带30E不与正极极板11的卷绕末端部11d以及负极芯体12c的卷绕末端部12d均重叠。

    非水电解质电池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494283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810167748.5

    申请日:2008-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1 H01M4/60 H01M4/602 H01M4/604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和高分子涂层的高温保存特性优良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用正极及其非水电解质电池。所述高分子具有由含有重复单元(I)和重复单元(II)的无规共聚物构成的嵌段链A和含有重复单元(III)的嵌段链B。式中,R1~R3、R6、R8、R10~R12分别独立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烃基,R1和R3、R6和R8可结合成环,R4a和R4b分别独立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5表示氢原子、烃基、酰基或甲硅烷基,m表示1~100任一整数,m为2以上时R4a彼此和R4b彼此相同或不同,R7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烃基、羟基、烃氧基、羧基、酸酐基、氨基、酯基或具有选自羟基、羧基、环氧基、酸酐基和氨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基的有机基,R9表示具有选自羟基、羧基、环氧基、酸酐基和氨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基的有机基,R13表示芳基或杂芳基。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34308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34237.0

    申请日:2010-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利用高电压反复充放电,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破裂也少的圆筒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具备将正极极板11和负极极板12以隔着间隔件13并被互相绝缘的状态进行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14E,卷绕电极体14E收容在电池外装罐内,其特征在于,在卷绕电极体14E中,在最外周配置有间隔件13,利用止卷带30e将间隔件13固定在卷绕电极体14E的最外周,将未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12b的负极芯体12c配置于负极极板12的最外周侧,负极引片12a连接于最外周侧的负极芯体12c,止卷带30E不与正极极板11的卷绕末端部11d以及负极芯体12c的卷绕末端部12d均重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