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1554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80012001.7
申请日:2012-03-06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2/105 , C08F2/48 , C08F4/00 , C08F220/20 , C08F220/40 , C08F222/10 , C08F222/20 , C08G18/3206 , C08G18/4854 , C08G18/6511 , C08G18/6705 , C08G59/687 , C09D4/00 , G03F7/0045 , G03F7/027 , G03F7/029 , G03F7/038 , C08F2222/104 , C08F2220/282
Abstract: 一种感光性组合物,其为含有下述(1)~(3)的感光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自由基引发剂(A)、产酸剂(B)和产碱剂(C)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活性光线的照射而产生活性种(H),该活性种(H)与自由基引发剂(A)、产酸剂(B)或产碱剂(C)反应而生成新的活性种(I),该新的活性种(I)引发聚合性物质(D)进行聚合反应,该活性种(H)或(I)为酸或碱,实质上不含有着色剂、金属氧化物粉末和金属粉末中的任何物质。(1)自由基引发剂(A),(2)产酸剂(B)和/或产碱剂(C),(3)聚合性物质(D)。
-
公开(公告)号:CN102037061B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0980118542.6
申请日:2009-05-20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3/88 , C08J3/098 , C08J2367/02 , G03G9/0804 , G03G9/0821 , G03G9/08755 ,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获得目前没有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热保存性和熔融特性的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脂颗粒(X)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将多元醇成分与多元羧酸成分缩聚,得到以不含芳香环的聚酯(p1)或含芳香环的聚酯(p2)为必须构成成分的结晶性部分(a),使所述结晶性部分(a)与非结晶性部分(b)构成树脂(A),进而得到含有所述树脂(A)的树脂颗粒(B),将所述树脂颗粒(B)用液态或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C)处理,再经除去(C)的工序,制成所述树脂颗粒(X)。通过所得(X)的示差扫描热量(DSC)测定的熔解热满足下列关系式(1):0≤H2/H1≤0.9(1),在上述关系式(1)中,H1表示通过DSC测定的初次升温时的熔解热(J/g)的测定值,H2表示通过DSC测定的第2次升温时的熔解热(J/g)的测定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977970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980109517.1
申请日:2009-03-23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12 , C08J2367/02 , G03G9/0804 , G03G9/0819 , G03G9/08795 , G03G9/08797 ,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超临界流体得到的粒度分布足够窄的树脂粒子、及使用超临界流体得到粒度分布足够窄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粒子(C),其为使微粒(A)固定在含有树脂(b)的树脂粒子(B)的表面或使微粒(A)在含有树脂(b)的树脂粒子(B)的表面覆膜化而成的,其中,在小于微粒(A)的玻璃化温度或小于微粒(A)的熔点的温度下,由液态或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X)所致的微粒(A)的膨润度为16%以下,微粒(A)为选自结晶性树脂(a1)、非结晶性树脂(a2)、及无机化合物(a3)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584994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480069667.5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66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2/1673 , H01M4/0404 , H01M4/0416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4/806 , H01M4/80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电极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电子传导性也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是具备配置在锂离子电池的隔板侧的第1主面和配置在集电体侧的第2主面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的厚度为150~5000μm,在上述第1主面与上述第2主面之间包含由电子传导性材料构成的导电部件(A)和大量活性物质颗粒(B),上述导电部件(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了使上述第1主面至上述第2主面进行电连接的导电通路,上述导电通路与上述导电通路的周围的上述活性物质颗粒(B)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679703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45688.8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性能的方案。本发明的电连接结构具有:集电体,其具有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导电性填料的导电性树脂层;导电性部件,其与所述导电性填料进行电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584994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69667.5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66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2/1673 , H01M4/0404 , H01M4/0416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4/806 , H01M4/80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电极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电子传导性也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是具备配置在锂离子电池的隔板侧的第1主面和配置在集电体侧的第2主面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的厚度为150~5000μm,在上述第1主面与上述第2主面之间包含由电子传导性材料构成的导电部件(A)和大量活性物质颗粒(B),上述导电部件(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了使上述第1主面至上述第2主面进行电连接的导电通路,上述导电通路与上述导电通路的周围的上述活性物质颗粒(B)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415540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280012001.7
申请日:2012-03-06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2/105 , C08F2/48 , C08F4/00 , C08F220/20 , C08F220/40 , C08F222/10 , C08F222/20 , C08G18/3206 , C08G18/4854 , C08G18/6511 , C08G18/6705 , C08G59/687 , C09D4/00 , G03F7/0045 , G03F7/027 , G03F7/029 , G03F7/038 , C08F2222/104 , C08F2220/282
Abstract: 一种感光性组合物,其为含有下述(1)~(3)的感光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自由基引发剂(A)、产酸剂(B)和产碱剂(C)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活性光线的照射而产生活性种(H),该活性种(H)与自由基引发剂(A)、产酸剂(B)或产碱剂(C)反应而生成新的活性种(I),该新的活性种(I)引发聚合性物质(D)进行聚合反应,该活性种(H)或(I)为酸或碱,实质上不含有着色剂、金属氧化物粉末和金属粉末中的任何物质。(1)自由基引发剂(A)(2)产酸剂(B)和/或产碱剂(C)(3)聚合性物质(D)。
-
公开(公告)号:CN10203706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80118542.6
申请日:2009-05-20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3/88 , C08J3/098 , C08J2367/02 , G03G9/0804 , G03G9/0821 , G03G9/08755 ,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获得目前没有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热保存性和熔融特性的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脂颗粒(X)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将多元醇成分与多元羧酸成分缩聚,得到以不含芳香环的聚酯(p1)或含芳香环的聚酯(p2)为必须构成成分的结晶性部分(a),使所述结晶性部分(a)与非结晶性部分(b)构成树脂(A),进而得到含有所述树脂(A)的树脂颗粒(B),将所述树脂颗粒(B)用液态或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C)处理,再经除去(C)的工序,制成所述树脂颗粒(X)。通过所得(X)的示差扫描热量(DSC)测定的溶解热满足下列关系式(1):0≤H2/H1≤0.9 (1)。在上述关系式(1)中,H1表示通过DSC测定的初次升温时的溶解热(J/g)的测定值,H2表示通过DSC测定的第2次升温时的溶解热(J/g)的测定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