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烷蒸馏釜液中回收硅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5887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240611.5

    申请日:2010-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硅烷蒸馏釜液中回收硅烷的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硅烷蒸馏釜液通过减压阀降压降温;(2)将降压降温后的的釜液经过进料阀连续送入第一蒸发罐;(3)将釜液中的硅烷受热蒸发经过蒸汽出口阀进入硅烷净化系统,当第一蒸发罐中的残留釜液的硅烷含量降到10~65%wt时,依次关闭进料阀门和蒸气出口阀;(4)打开残留釜液阀门,残留釜液被压送到第二蒸发罐,在第一蒸发罐中保留一定的液位,关闭残留釜液阀门;(5)将第二蒸发罐中的釜液加热蒸发送入尾气处理系统,优点是降低了硅烷损失,提高了硅烷利用率。

    硅烷发生器浆料中氨的回收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8013B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79666.7

    申请日:2010-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烷发生器浆料中氨的回收利用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过滤干燥器抽真空放入硅烷发生器浆料;(2)将氨气压力控制为0.3-0.6MPa充入过滤干燥器,利用100~1000目的滤网,压滤得到的液氨送入低温液氨储槽;(3)将截留的滤饼在-30~450℃的温度条件下,蒸出附于滤饼表面的游离氨和分解出六氨氯化镁中的氨气,送入氨气压缩机;(4)将压缩后的氨气一部分送入过滤干燥器用于压滤浆料中的液氨,剩余部分送入氨气冷凝器得到的液氨直接送入液氨储槽,优点是节约了大量能量,实现了氨的循环利用。

    一种硅化镁的生产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8006B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79620.5

    申请日:2010-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化镁的生产设备及方法,特点是将真空泵、硅镁转运罐、硅镁收料罐依次连接,硅镁收料罐通过进料阀与硅镁反应器连接,硅镁反应器的内部依次分为预热段、隔热段、引发段、反应移热段和补加热段,硅镁反应器依次连接粉碎器和硅镁冷却器再与硅化镁储罐连接,将整个生产设备抽真空充入保护气体,将硅粉与镁粉按(1.0~1.5):2的摩尔比混合加入硅镁转运罐,再送入硅镁收料罐,打开进料阀,将硅镁混合料连续加入硅镁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度在550℃以下生成硅化镁,再依次通过粉碎器和硅镁冷却器进入硅化镁储罐,优点是能进行连续的、反应温度均匀的、生产效率高及产品质量高的大规模生产。

    一种用石英砂法制备四氟化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0962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010239895.6

    申请日:2010-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石英砂法制备四氟化硅的方法,其原料包括金属氟化物和二氧化硅,通过第一步是先将金属氟化物煅烧活化,活化金属氟化物与浓硫酸反应得到氟化氢气体,氟化氢气体经洗涤和冷却得到氟化氢液体,同时将二氧化硅与硫酸混合为二氧化硅预混浆料,第二步是将氟化氢液体、二氧化硅预混浆料与硫酸混合反应得到四氟化硅气体;本发明是一种原料转化率高,产品纯度高,杂质少,反应过程易控制的用石英砂法制备四氟化硅的方法。

    多晶硅的还原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用还原炉

    公开(公告)号:CN101476153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10249626.0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一种多晶硅的还原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用还原炉。工艺包括将SiHCl3与H2混合,从底部进气口喷入从出气口排出;还原炉外壳夹套中通以冷却水;硅棒温度1050~1150℃,器内压力为0.5~0.7MPa;SiHCl3还原后的硅沉积在硅棒上等步骤。混合气体从还原炉的底部进气口喷入,从其顶部的出气口排出。还原炉包括底座、外壳、多对电极、细硅棒、进气口和出气口。外壳带有夹套,夹套上固定着进、出水口。进气口固定在底部,出气口固定在顶部封头上。它可避免上升气柱在底部的扩散,使之与硅棒充分接触。顶部不存在流体死区,硅棒上部硅沉积速度高。气体温度便于调控。加强了炉内气体湍动强化了传质,气体在炉内的停留时间长。大大提高了一次性转换率。

    一种乙酸和甲醛合成丙烯酸用磷钒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1583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41026.7

    申请日:2011-0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酸和甲醛合成丙烯酸用磷钒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的制备以五氧化二钒和固体正磷酸为主要原料,在异丁醇和苯甲醇的混合液中制备,先利用异丁醇和苯甲醇作为有机介质与五氧化二钒混合,然后利用异丁醇完全溶解固体正磷酸,再将上述两者的混合物混合,最后对反应物进行抽滤、烘干得到磷钒催化剂前体,在使用前以3℃/分钟的活化升温速率升温至380℃,通入空气活化2小时,获得新鲜的磷钒催化剂,它作为乙酸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丙烯酸的催化剂,在320℃~380℃的反应温度区间,在适宜反应条件下其丙烯酸的单程收率可达到70mol%以上,明显高于目前报道的以乙酸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丙烯酸的同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套管组合式防堵塞原油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1446474B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810249624.1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一种套管组合式防堵塞原油换热器。前封头与前管板一连接,前封头焊接直隔板一分隔成冷油分布室与汇集室。前管板一固连换热管束一。前管板一下面焊接外壳构成壳室,直隔板二将壳室分隔成热油分布室与汇集室。前管板二固连换热管束二,换热管束二固连后管板,后管板与后封头形成热油中间室。换热管束一各管从换热管束二中穿出进入热油中间室。换热管束一各管下端以U形管连接。前封头焊接冷油进出口,外壳焊接热油进出口,后封头设污物清理口。它抛弃了冷油走管程热油走壳程的散热结构,以套管结构解决堵塞问题;热油走环隙冷油走内管逆流流动,换热效率高,能量消耗低。可广泛应用于原油脱水、输送、炼制过程中的升温换热中。

    多晶硅生产用还原炉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56557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810249625.6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一种多晶硅生产用还原炉,混合气体从还原炉的底部进气口喷入,从其顶部的出气口排出。还原炉包括底座、外壳、多对电极、细硅棒、进气口和出气口。外壳带有夹套,夹套上固定着进、出水口。进气口固定在底部,出气口固定在顶部封头上。出气口为均布的五至七管口式结构,还原炉外壳的高度较过去提高400mm。进气口伸入炉内100~300mm,顶部以堵板封堵或在堵板中心开一φ6~φ12的喇叭口,进气口端部侧壁上均布设置3至6个螺旋切向出口。它可避免上升气柱在底部的扩散,使之与硅棒充分接触。顶部不存在流体死区,硅棒上部硅沉积速度高。气体温度便于调控。加强了炉内气体湍动强化了传质,气体在炉内的停留时间长。提高了一次性转换率。

    一种硝酸铵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60407C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610012913.0

    申请日:2006-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硝酸与气氨在管式反应器中中和反应生产硝酸铵的方法,是在管式反应器上安装测温装置,在硝酸与气氨进料管上连接蒸气管,并安装蒸气控制阀,测温装置与物料控制阀和蒸气控制阀联锁,一旦反应温度达到设定控制温度,立即联锁关闭物料控制阀,打开蒸汽控制阀,向管式反应器中引入低压蒸汽,将反应物料冲刷出去,避免发生爆炸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一种连续合成硅化镁的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28005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279617.3

    申请日:2010-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合成硅化镁的反应装置,包括电机、反应器和设置于反应器内的螺旋推进器,螺旋推进器主要由空心轴和螺旋片组成,空心轴内设置有冷却水导入管,空心轴的内壁与冷却水导入管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冷却水回程通道,反应器外自其第二端至第一端依次设置有进料前端筒、预热部件、隔热夹套、热引发部件、移热夹套、补加热部件及出料末端筒,出料末端筒内设置有粉碎装置,优点在于通过结合螺旋推进器和反应器,使硅镁混合物料在螺旋推进器的作用下在反应器内连续的移动,从而实现了连续的制备硅化镁,通过采用移热夹套移出反应热,使反应温度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硅镁反应移热问题,从而使硅镁反应温和的进行,提高硅化镁的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