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5655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810249625.6
申请日:2008-12-25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1B33/03
Abstract: 一种多晶硅生产用还原炉。混合气体从还原炉的底部进气口喷入,从其顶部的出气口排出。还原炉包括底座、外壳、多对电极、细硅棒、进气口和出气口。外壳带有夹套,夹套上固定着进、出水口。进气口固定在底部,出气口固定在顶部封头上。出气口为均布的五至七管口式结构,还原炉外壳的高度较过去提高400mm。进气口伸入炉内100~300mm,顶部以堵板封堵或在堵板中心开一φ6~φ12的喇叭口,进气口端部侧壁上均布设置3至6个螺旋切向出口。它可避免上升气柱在底部的扩散,使之与硅棒充分接触。顶部不存在流体死区,硅棒上部硅沉积速度高。气体温度便于调控。加强了炉内气体湍动强化了传质,气体在炉内的停留时间长。提高了一次性转换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45241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810249623.7
申请日:2008-12-25
Applicant: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青岛科大隆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1B33/03
Abstract: 一种多晶硅生产用还原炉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伸入炉内底部上面100~300mm,顶部以堵板封堵或在堵板中心开一φ6~φ12的喇叭口。进气口端部侧壁上均布设置3至6个螺旋切向出口。出气口固定安装在外壳顶部的封头上,为均布的5~7管口式结构。进气口为均布的9~16管口式结构,进气口端部的螺旋切向出口的螺旋方向相同或者不同。每个进气口端部内位于螺旋切向出口下面带有2~4个均布的旋流板。旋流板为螺旋状。它可避免上升气柱在底部的扩散,使之与硅棒充分接触。顶部不存在流体死区,硅棒上部硅沉积速度高。气体温度便于调控。加强了炉内气体湍动强化了传质,气体停留时间长,提高了一次性转换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928013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279666.7
申请日:2010-09-13
Applicant: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中福硅能有限公司
IPC: C01C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烷发生器浆料中氨的回收利用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过滤干燥器抽真空放入硅烷发生器浆料;(2)将氨气压力控制为0.3-0.6MPa充入过滤干燥器,利用100~1000目的滤网,压滤得到的液氨送入低温液氨储槽;(3)将截留的滤饼在-30~450℃的温度条件下,蒸出附于滤饼表面的游离氨和分解出六氨氯化镁中的氨气,送入氨气压缩机;(4)将压缩后的氨气一部分送入过滤干燥器用于压滤浆料中的液氨,剩余部分送入氨气冷凝器得到的液氨直接送入液氨储槽,优点是节约了大量能量,实现了氨的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2800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279617.3
申请日:2010-09-13
Applicant: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中福硅能有限公司
IPC: C01B3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合成硅化镁的反应装置,包括电机、反应器和设置于反应器内的螺旋推进器,螺旋推进器主要由空心轴和螺旋片组成,空心轴内设置有冷却水导入管,空心轴的内壁与冷却水导入管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冷却水回程通道,反应器外自其第二端至第一端依次设置有进料前端筒、预热部件、隔热夹套、热引发部件、移热夹套、补加热部件及出料末端筒,出料末端筒内设置有粉碎装置,优点在于通过结合螺旋推进器和反应器,使硅镁混合物料在螺旋推进器的作用下在反应器内连续的移动,从而实现了连续的制备硅化镁,通过采用移热夹套移出反应热,使反应温度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硅镁反应移热问题,从而使硅镁反应温和的进行,提高硅化镁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922717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39893.7
申请日:2010-07-26
Applicant: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硅废气焚烧和稀盐酸回收的方法,通过焚烧炉高温焚烧、废热锅炉回收、高效除尘器除尘、急冷塔冷却、降膜吸收器吸收步骤,得到可回收的稀盐酸,其中高效除尘器为福建天赐除尘设备厂生产的PCHD型高效除尘器;本发明的方法是先利用高效除尘器干法吸附除尘,可以降去烟气中的绝大部分二氧化硅颗粒等杂质,再用急冷塔冷却烟气,这比现有技术先急冷塔冷却烟气,再用文丘里和气液分离器的循环稀盐酸湿法喷淋、除尘,除尘效果好,回收的稀盐酸中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含量降低到10ppm以下,不但提升了回收稀盐酸的再利用价值,也拓宽了上述高效除尘器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830467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23333.5
申请日:2010-03-11
Applicant: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1B33/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晶硅分解炉,包括底盘和钟罩式双层炉体,底盘上均匀设置有十二个电极单元,每个电极单元的中心设置有纵向贯穿底盘的硅烷气体进气管,硅烷气体进气管的第一端口为气体进口,硅烷气体进气管的第二端口与钟罩式双层炉体相连通,每个电极单元包括按正方形排列的四个电极,电极纵向贯穿设置于底盘上,电极的第一端位于底盘的下方,电极的第二端位于钟罩式双层炉体内,每个电极单元中以两个电极为一组,并在该组的两个电极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一个硅芯,这种结构的分解炉大大提高了多晶硅的生产产量,扩大了生产规模,且有效降低了能耗,同时保证了生产得到的多晶硅产品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830466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23332.0
申请日:2010-03-11
Applicant: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1B33/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晶硅分解炉的导热油硅芯夹套装置,其包括立管及第一硅芯套筒和第二硅芯套筒,第一硅芯套筒与第二硅芯套筒之间则通过连通管相连通,立管与第一硅芯套筒和第二硅芯套筒之间则通过导管相连通,这样使得使用带有该导热油硅芯夹套装置的多晶硅分解炉时硅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硅烷气体进气管进入立管,再通过导管均匀分散到各个第一硅芯套筒和第二硅芯套筒内,混合气体在高温通电的硅芯上分解,生成棒状多晶硅产品,本发明通过硅芯套筒内的热油,达到控制硅芯套筒内的温度的目的,使绝大多数硅烷在硅芯表面上分解,从而达到控制多晶硅生长速度的目的,大大减少了多晶硅颗粒的形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和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445241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49623.7
申请日:2008-12-25
Applicant: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青岛科大隆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1B33/03
Abstract: 一种多晶硅生产用还原炉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伸入炉内底部上面100~300mm,顶部以堵板封堵或在堵板中心开一φ6~φ12的喇叭口。进气口端部侧壁上均布设置3至6个螺旋切向出口。出气口固定安装在外壳顶部的封头上,为均布的5~7管口式结构。进气口为均布的9~16管口式结构,进气口端部的螺旋切向出口的螺旋方向相同或者不同。每个进气口端部内位于螺旋切向出口下面带有2~4个均布的旋流板。旋流板为螺旋状。它可避免上升气柱在底部的扩散,使之与硅棒充分接触。顶部不存在流体死区,硅棒上部硅沉积速度高。气体温度便于调控。加强了炉内气体湍动强化了传质,气体停留时间长,提高了一次性转换率。
-
-
公开(公告)号:CN102532504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22169.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制备的合成反应釜,包括带有冷却夹套的圆筒形的釜体,釜体设置有进料口、进气口及聚合物出料口,釜体内纵向设置有与外部的电机连接的中心转轴,特点是由双内冷自下而上三进口三出口的三组盘管、组合搅拌器及多缝隙组合挡板构成,该反应釜应用于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合具有优异的传质传热性能,聚合反应温度可控制在设定聚合温度的±1℃范围内,和常见聚合反应釜相比较,可提高10-30%的聚合反应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