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6839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65412.2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利用草间小黑蛛灭杀枣园中枣瘿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通过养殖装置对小黑蛛进行孵化,得到幼年的小黑蛛:步骤B:通过所述养殖装置对孵化后的小黑蛛进行投料喂养:步骤C:通过所述养殖装置对孵化后的小黑蛛进行分选大小,成年小黑蛛爬出装置,幼年小黑蛛返回养殖装置继续进行投料喂养;步骤D:通过在枣叶上喷洒诱导剂使得小黑蛛爬出养殖装置灭杀枣瘿蚊;本方法通过使用小黑蛛进行灭杀枣瘿蚊,不再对枣树进行喷洒农药等,防止枣树受到损伤,同时通过小黑蛛灭杀枣瘿蚊能够保护环境,且灭杀效率更加高效,成本更低,且每只成年的小黑蛛可捕食平均300只左右枣瘿蚊。
-
公开(公告)号:CN114568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61123.8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夏栎组织培养提高再生效率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夏栎种子进行预处理,随后进行诱导无菌苗,随后将诱导出的无菌苗新芽分割成单株无菌苗,并分别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随后进行生根培养;将去掉子叶的子叶胚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获得紧密的愈伤组织,把紧密的愈伤组织进行体胚诱导。通过对夏栎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培育获得无菌苗,可有效避免直接对夏栎幼苗直接消毒对后续试验中所需材料幼嫩茎段造成的损伤,提高试验成功率;同时在带子叶的合子胚培养出无菌苗,并切掉无菌苗转入诱导培养后,把自身的子叶切掉继续培养,并全程暗培养,进一步提高夏栎组织培养的再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6819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55808.1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及主栽杏利用晚花山杏砧木避倒春寒的方法,其中,晚花山杏砧木为WHZM‑1晚花山杏或WHZM‑2晚花山杏。避倒春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基础砧木:以山杏作为基础砧木;选择中间砧木:以上述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作为中间砧木;选择主栽杏接穗;在春季或夏季,将中间砧木作为接穗嫁接到基础砧木上,嫁接完成后,得到中间砧嫁接苗;将主栽杏接穗嫁接到中间砧嫁接苗上中间砧木上,嫁接完成后,得到能够避倒春寒的花期推迟主栽杏嫁接苗。本发明的主栽杏的栽培方法以低成本、高效率一次性稳定解决主栽杏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易受倒春寒、晚霜危害的产业问题,为杏的丰产、稳产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20851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87137.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快速培育及旱地造林方法,杏树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为:砧木种子的选取;采用自然低温解除法和/或植物激素法解除砧木种子的休眠;将解除休眠的砧木种子进行保护地育苗播种,并采用化学修剪法修饰砧木苗木的生长发育;将杏芽嫁接到砧木苗木上;嫁接后培养: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cm时补充外源营养素,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时,解除保护地培养状态,即培育得到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方法为: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确定旱地造林的时机;实施旱地造林;旱地造林后的管理。本发明实现了黄淮地区杏苗当年育苗当年成苗当年出圃造林的目的,育苗周期由传统最短的14个月,缩短为10个月。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6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56717.9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IPC: C07D311/62 , C09B61/00 , C09B67/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交杏李组织中花青素的提取方法,属于花青素提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杂交杏李组织中花青素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杂交杏李组织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得粉末;将粉末、复合酶和提取液混合进行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取滤液与60%甲醇水溶液混合进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用酸化乙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去除洗脱液中的乙醇,得花青素。本发明提供的杂交杏李组织中花青素的提取方法,能够高效提取分离纯化获得杂交杏李组织中的花青素,反应温和、提取效率高且纯度高,能够得到纯度在95%以上的花青素。
-
公开(公告)号:CN1192569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08788.4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胚挽救获得杏李杂交苗的培养基和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胚挽救方法获得杏李杂交苗的培养基组合,培养基涵盖了从胚萌发至不定芽分化期间所需要的主要培养基,并对各培养基内容物进行优化。本发明还提供了与所述培养基组合配套使用的胚挽救方法,所述胚挽救方法能有效促进杏李杂交胚在离体条件下继续生长,提高胚的萌发率,为获得更多的杂交后代提供原料,大大提高了杏李杂交后代胚挽救成苗基数,方法可操作性强,容易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12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20640.9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IPC: C12N15/82 ,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29 , C12N15/11 , A01H5/10 , A01H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杏种仁大小调控基因PaPLT5及其应用,该基因的CDS区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当杏植株中的PaPLT5基因的表达量提高时,杏种仁的大小提高;SEQ ID NO.1所示的PaPLT5基因CDS序列和SEQ ID NO.2所示的PaPLT5基因CDS序列分别来自西伯利亚杏和扁杏植株。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对杏种仁大小调控基因PaPLT5进行定量PCR的引物组、将PaPLT5基因用于预测杏成熟种仁大小的方法和用于提高拟南芥种子大小的方法。对本发明提供杏种仁大小调控基因PaPLT5进行过表达,能够显著增加种仁的重量、长度和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7916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0541477.X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杏果实耐贮性鉴定的SNP分子标记、引物和应用;SNP分子标记位于杏基因组中PaYUC10‑ZZYX基因的Chr 6.13164211位点,所述SNP分子标记包含的多态性为C/G型;扩增该SNP分子标记的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下游引物;将SNP分子标记及其引物用于鉴定杏种质资源的耐贮藏性或用于辅助杏果实耐贮性状的分子育种。本发明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获得与杏果实耐贮性状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并在多个耐贮藏和非耐贮藏的杏种质资源中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证实该SNP分子标记可用于杏果实耐贮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88055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15016.7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IPC: A01G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节杏果实成熟期的方法,将第一接穗嫁接至基砧上,得到中间砧;而后将第二接穗嫁接至中间砧上,得到嫁接组合;所述嫁接组合的果实成熟期相较于将第二接穗直接嫁接至基砧上时的果实成熟期发生改变;其中,第一接穗为中间砧供体的芽,中间砧供体的品种为杏品种ZS001、PT56、PT3、中仁5号、金太阳、矮化山杏和杏李品种风味玫瑰中的任一种;第二接穗为品种与第一接穗不同的杏或杏李的芽。本发明提供了多种接穗、中间砧和基砧的组合方式,以及详细的嫁接步骤和条件,有效解决了市场上杏果实供应期集中、短保质期导致的波动性问题,丰富了杏果的上市时间,提升了果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21643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53654.0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诱导西伯利亚杏成熟胚繁育幼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植体消毒:将去除种壳的杏种仁消毒处理并剥去种皮得到成熟胚;无菌苗诱导:成熟胚在无菌苗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无菌苗;无菌苗增殖:无菌苗在无菌苗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无菌苗壮苗;诱导愈伤组织:从无菌苗壮苗上切取的长方形叶片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愈伤组织;分化丛生芽:将愈伤组织转移至丛生芽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丛生芽;丛生芽继代增殖:丛生芽切割后在丛生芽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丛生芽壮苗;丛生芽生根:将丛生芽切割分离成单芽体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本发明可以解决西伯利亚繁育周期长、成活率低以及繁育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