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器保护方法、装置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8180595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711221573.7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加热器保护方法、装置及空调,该装置包括出风温度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出风温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电加热器所属空调在制热模式运行时的出风温度,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出风温度确定所述电加热器是否发生干烧,若发生电加热器干烧,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内风机按照预定状态工作。本发明提高了电加热器可靠性,降低了电加热器干烧控制成本。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7440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521217.X

    申请日:2019-06-17

    Inventor: 雷佩玉 赵桓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补气增焓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第一补气装置的第一接口连接至室内换热器,补气出口连接至第一补气口,第二接口连接至第二补气装置的第一接口,第二补气装置的补气出口连接至第二补气口,第二接口连接至室外换热器,第一补气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补气装置与第一补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管路,第一旁通管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第一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根据本申请的补气增焓系统,能够降低系统的管路损失以及节流损失,大大提高系统制热能力和能效水平。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533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352221.X

    申请日:2018-11-14

    Inventor: 于艳翠 胡强 赵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气调节子系统、压缩机吸气端增压组件,压缩机吸气端增压组件包括真空发生部件,空气调节子系统包括第一流向切换部件、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部件,真空发生部件具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入口与第一流向切换部件的A1口管路贯通连接,第二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管路贯通连接,第一出口通过第一截止部件与气液分离部件的A2口可选择管路贯通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系统高负荷需求下,采用真空发生部件利用冷媒膨胀功,提升低压级压缩部的吸气端压力,提高系统在负荷需求大、高低压比大时的能效。

    空调系统
    1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996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93120.7

    申请日:2018-08-07

    Inventor: 于艳翠 赵桓 胡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冷媒循环包括冷凝器、蒸发器以及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具有分离器进口、分离器气体出口及分离器液体出口;还包括:喷射器,具有喷射器主进口、喷射器侧进口及喷射器出口,冷凝器的出口与喷射器主进口连通,蒸发器的出口与喷射器侧进口连通,喷射器出口与分离器进口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负荷需求大、高低压比大,压缩机需要保持很高的频率运转,使用可靠性低的问题。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96787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610547603.2

    申请日:2016-07-11

    Inventor: 谭锋 梁尤轩 赵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冷凝器出口处的液管温度、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及其对应的高压饱和温度以及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根据高压饱和温度和冷凝器出口处的液管温度计算实际过冷度;根据排气温度和高压饱和温度计算实际排气过热度;根据压缩机的实际排气过热度获得目标过冷度;判断实际过冷度是否大于目标过冷度,若是,则通过调节节流装置的开度以降低实际过冷度;若否,则通过调节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增大实际过冷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提高了系统补气带液检测及判断的准确性,以避免压缩机产生液击,从而可以保证压缩机的长期可靠运行。

    一种汽车空调的控制方法
    1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4561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811727.1

    申请日:2017-09-11

    Inventor: 张有林 赵桓 沈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的控制方法,其包括:预先远程控制,所述预先远程控制包括预先远程定时控制:所述预先远程定时控制包括在汽车启动前的t0分钟开启空调进行预制冷或与制热,其中所述t0为常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空调而言通过设置预先远程控制步骤能够在汽车启动前对空调进行预制冷或与制热,从而提前对车内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在用户进入车内时就能达到舒适的温度环境,为车主及乘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空调提出了远程控制和预先控制,实现了人员达到车上时车内温度达到预设的舒适状态。

    汽车空调的进风前处理系统、处理方法及汽车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692666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260287.5

    申请日:2017-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021 B60H2001/00114 B60H2001/0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的进风前处理系统、处理方法及汽车空调。其中汽车空调的进风前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轴流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压缩升温;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连接,用于将经过所述轴流压缩机压缩升温后的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的热量传递给流过所述第二风道的气流,以在所述第二风道形成高温气流;涡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将经过所述热交换器的热量传递之后的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膨胀冷却,以在所述第一风道形成低温气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双风道并行设置产生温度不同的两路空气流,将温度较优的空气流供给换热器,实现制冷制热性能的提高。

    检测排气感温包是否脱落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4344493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310316978.4

    申请日:2013-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排气感温包是否脱落的方法,包括步骤:判断压缩机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如果是,则检测压缩机内高压气体的高压值;计算出与高压值对应的高压对应饱和温度;判断排气感温包的感应温度是否小于高压对应饱和温度,如果否,则返回初始步骤判断压缩机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如果是,检测压缩机的周围环境温度;判断排气感温包的感应温度减去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如果否,则返回初始步骤判断压缩机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如果是,则认为排气感温包处于脱落状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有效确定排气感温包是否应经脱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检测排气感温包是否脱落的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空调器。

    空调系统及设有该空调系统的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6225297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31915.6

    申请日:2016-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设有该空调系统的电动汽车,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及设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的压缩机组,所述压缩机组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压缩机,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和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可选择地同时连通两个所述压缩机或仅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压缩机以形成主回路。上述空调系统包括两个并联的压缩机,从而可根据压缩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选择两个压缩机同时运行还是仅采用其中一个压缩机运行,当压缩机组的负载较低时,可仅运行其中一个压缩机,当压缩机组的负载较高时,可选择同时运行两个压缩机,从而优选能效高的运行方式,具有较高的制冷及制热效率。

    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10908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317492.7

    申请日:2014-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包括高温级系统、低温级系统和蒸发冷凝器,高温级系统为单级压缩系统,低温级系统为双级压缩系统,高温级系统和低温级系统分别与蒸发冷凝器连接。本发明的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高温级系统、低温级系统以及蒸发冷凝器组成三级压缩循环热泵系统,降低压缩的压缩比,提升循环的吸气效率和压缩效率,能够显著提升制热量和制热效率,从而解决低温下产热量与用热量的矛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