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式半主动吸振器
    16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040270U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20061640.5

    申请日:2011-0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悬臂式半主动吸振器。包括悬臂梁、方箱、直流电机、传动齿轮、由铁芯与线圈构成的电磁铁以及主动控制器,悬臂梁上带燕尾槽,悬臂梁的两个侧边带有齿条,方箱的下部带有与悬臂梁上的燕尾槽相匹配的梯形块,两部直流电机安装在方箱两侧,安装在直流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由铁芯与线圈构成的电磁铁置于方箱中,主动控制器控制直流电机和电磁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臂梁式半主动吸振器,仅需单个安装点、无闲置梁长度、具有高抗振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一种滑油消耗分析装置
    16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209567U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20837954.8

    申请日:2015-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油消耗分析装置,包括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安装在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上端的端盖、设置在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下端的底座、安装在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外表面上的气体进口和安装在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内部的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上端与进油口相连、输油管的底端连接有油雾喷嘴,输油管上还设置有四个凹槽,且四个凹槽沿着输油管的外表面对称设置,经气体进口进入的气体经所述凹槽与输油管中滑油混合后进入油雾喷嘴。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柴油机中润滑油的使用情况进行预判,进而合理设置润滑油的供给量,做到节能减排。

    一种可连续变化的活塞环整环机械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719911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427972.3

    申请日:2016-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续变化的活塞环整环机械加载装置,活塞、加载装置壳体、加载顶杆、连接顶杆,加载装置壳体设置在活塞顶部,加载装置壳体里设置弹簧组件安装孔,弹簧组件安装孔里安装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外侧弹簧卡具、内侧弹簧卡具、弹簧,弹簧位于外侧弹簧卡具和内侧弹簧卡具的中空结构里,加载顶杆一端与外侧弹簧卡具相连,另一端与活塞环相接触,加载装置壳体中部伸出螺杆,螺杆上安装调节螺母,连接顶杆的一端连接内侧弹簧卡具,另一端与调节螺母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可对活塞环整环进行加载,既实现了对活塞环周向均匀连续定量加载,同时也保证了活塞环与缸套间的相对的弹性接触。

    一种大载荷宽频带功率流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041335U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20059788.5

    申请日:2011-03-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大载荷宽频带功率流测量装置。包括上层板、中层板以及下层板;加速度传感器固化在上层板中间的安装槽内,不承受压力;力传感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层板及下层板的表面相接触;上中下三层板用螺钉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的导线分别由上层板和中层板上开槽引出。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测量通过机脚的传递力、加速度,从而得到其原点阻抗,并可用直接法更加准确的测量到机脚的功率流。由于加速度传感器固化在上层板中间的圆形安装槽内所以不受压力。力传感器使用可承受5吨以上压力的压电晶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于较重的机器机脚。

    封闭结构线圈外置式半主动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202451695U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20435428.0

    申请日:2011-1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封闭结构线圈外置式半主动吸振器,包括上盖、底座、外壳、衔铁、轴、线圈绕组、弹簧、内磁路,所述的内磁路包括内磁路上和内磁路下,底座与外壳固连,线圈绕组、内磁路上和内磁路下连接外壳内壁,线圈绕组安装在内磁路上和内磁路下形成的函道内,衔铁安装在内磁路上和内磁路下,衔铁外侧与内磁路上和内磁路下相连,轴穿过衔铁并安装在底座上,弹簧安装在衔铁和轴之间的空间里,上盖、底座、外壳组成密闭结构。本实用新采用底座支撑的方式,降低了重心,增大了支撑面积,提高了安装稳定性,这种支撑方式的抗摇摆能力约为45°以内。将线圈绕组嵌入定子圆柱壳内壁,使线圈绕组和导线回路相对固定,提高了吸振器可靠性。

    一种小质量比减振结构
    16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973166U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20061773.2

    申请日:2011-0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小质量比减振结构。质量与隔振器组成母体隔振系统,隔振器与基础相连接,还包括由弹簧和吸振器质量组成的吸振器,所述吸振器安装在紧靠隔振器的位置。在积极隔振系统或消极隔振系统中,将动力吸振器紧靠隔振器安装,动力吸振器与通过隔振器中的特定频率的振动形成共振,该频率的能量将转移至动力吸振器进而减小了隔振器中传递的振动能量。这种将动力吸振器安装在振动传递途径上的方法,对通过隔振器的振动能量进行了有效分流。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在于:动力吸振器的质量与母体质量比很小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减振效果,减小了吸振器的重量、体积和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