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29796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10686.5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波程差序列的InSAR图像配准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波程差序列的InSAR图像配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基于图像特征的配准方法提取图像特征的过程复杂,增加了整个配准过程的运算量的问题。过程为:一:InSAR平台系统对任意地面场景进行成像,计算成像场景的地面宽度;二:计算成像场景内地面点目标到平台两副天线的波程差序列;三:对波程差序列取整得新的序列求新的序列的众数和平均数;四:求解众数与平均数之差,作为距离向配准的偏移量;五:将平台中海拔高度低的天线所成的图像作为主图,另一副天线所成图像作为辅图,根据偏移量对辅图进行偏移,实现配准。本发明用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41501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09413.9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一种稀疏孔径下舰船目标三维InISAR成像方法,本发明涉及回波丢失情况下舰船目标的三维InISAR成像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雷达接收回波不完整,导致对舰船目标上各散射进行三维几何重建的精度低的问题。过程为:一、假设雷达A,B,C接收到目标的稀疏孔径回波;二、估计平动分量的最优值,并对回波进行补偿;三、得到平动补偿后的一维距离像;四、估计相位误差和波程差,并利用估计值对一维距离像进行补偿;五、通过方位向压缩得到雷达A、B、C的ISAR图像;五、对雷达A,B,C的ISAR图像分别沿两基线进行干涉处理,结合测距信息实现稀疏孔径下舰船目标的三维InISAR重建图。本发明用于雷达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330260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553675.9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15/00
Abstract: 基于高调门开关试验的汽轮机顺序阀负荷突变故障诊断方法,本发明涉及火电机组顺序阀运行方式下汽轮机负荷突变故障的诊断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方法软硬件故障而引发机组负荷突降问题。步骤一:将运行方式由顺序阀切换至单阀;步骤二:通过手动减小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并同时增大机组的综合阀位指令,确定故障原因是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步骤三:通过试验过程中是否出现负荷突变现象以及观察机组高调门的阀杆动作情况进一步对故障进行诊断,确定是否存在系统卡涩和阀头脱落故障;步骤四:根据弗留格尔公式利用试验数据进行高调门的流量特性计算,提取得到故障特征,确定具体高调门是否存在连接松动故障。本发明应用于汽轮机故障诊断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656666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08934.0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16/18 , H04L41/0823 , H04W16/28 , H04W52/143 , H04W52/225 , H04W52/241 , H04W52/30 , H04W52/386
Abstract: 协作网络下行链路非完美信道下的总功率联合优化方法,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协作网络下行链路的总功率联合优化。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协作网络架构中的网络功率消耗较大的问题,本发明首先根据基站功率消耗模型和回程链路功率模型,建立网络总功率模型,对网络总功率消耗问题进行建模,通过将SINR约束转换到其协方差形式,采用低复杂度的启发式方法进行基站模式选择,提出DC方法迭代求解来确定用户连接,得到用户连接、波束成型;最终解决网络总功率消耗问题,得到联合优化后网络消耗的总功率。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413937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810209546.2
申请日:2008-11-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3/38
Abstract: 约束梁的抗火试验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火试验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试验装置无法针对约束梁的抗火性能进行试验的问题。两个试件支座纵向布置在地面上,两个反力架正对布置在两个试件支座的外侧地面上,约束钢柱竖向设置在滚轴上,拉压传感器在反力架与约束钢柱之间,炉体布置在两个试件支座之间的地面上,竖向加载装置上的两根锚杆横向布置在炉体的两侧,千斤顶和称重传感器上下设置在反力钢梁的下面,喷嘴设置在喷口处,油泵与喷嘴连接,油泵与油箱连接,风机与喷口连通,炉体上设有烟道,热电偶设置在炉体壁上。本发明为约束梁的抗火试验提供了试验装置,满足了试验所需的升温、边界约束、反力测量以及加载等试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035677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81791.3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在比特流(BitTorrent)文件共享网络中基于资源占用的主动传播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将控制管理节点伪装成合法的共享节点与其他共享节点进行交互,通过该控制管理节点对其他共享节点的比特流客户端的版本进行识别,选择相应于所识别版本的客户端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用于主动侵占其他共享节点的连接或者带宽资源。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BitTorrent文件共享传播过程中,限制共享用户的下载或上传能力,使得参与整个共享文件下载过程的所有节点下载变得极为缓慢,甚至无法下载。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面向BitTorrent网络的文件共享传播控制技术,从控制管理的角度达到了共享文件的传播过程或下载时间尽可能延长、控制管理所付出的资源或代价尽可能少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408489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810137598.3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混凝土平面复杂受力试验装置,它涉及一种混凝土受力试验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多轴试验加载设备作混凝土加载试验时,混凝土横向变形受到限制而产生摩擦,致使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的问题。本发明第二竖向加载器固定在反力架内中心位置的地面上,第一竖向加载器固定在反力架横梁中心位置的下侧,第一水平加载器和第二水平加载器分别固定在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内侧面上。本发明可完成混凝土平面复杂受力试验,即双向受压、双向受拉、一向受压一向受拉、剪压和剪拉的平面应力试验。两个相互垂直加载方向通过控制系统由液压伺服控制,能自动调整加载速度和双向不同的加载组合。可用于荷载控制加载试验,也可用于变形控制加载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1477109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071341.7
申请日:2009-0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支承足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抗火试验装置及其实现方法。柱支承足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抗火试验装置主要包括炉体、支承柱、反力加载装置、数据采集系统四个部分,炉体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双向板下方,反力加载装置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双向板上方,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置在支承柱上,数据采集系统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和炉体上。本发明能够较好的进行柱支承足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火灾试验,以模拟真实火灾来进行受火试验,测试柱支承足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耐火极限和研究其在火灾作用下的工作机理,为基于火安全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408489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137598.3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混凝土平面复杂受力试验装置,它涉及一种混凝土受力试验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多轴试验加载设备作混凝土加载试验时,混凝土横向变形受到限制而产生摩擦,致使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的问题。本发明第二竖向加载器固定在反力架内中心位置的地面上,第一竖向加载器固定在反力架横梁中心位置的下侧,第一水平加载器和第二水平加载器分别固定在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内侧面上。本发明可完成混凝土平面复杂受力试验,即双向受压、双向受拉、一向受压一向受拉、剪压和剪拉的平面应力试验。两个相互垂直加载方向通过控制系统由液压伺服控制,能自动调整加载速度和双向不同的加载组合。可用于荷载控制加载试验,也可用于变形控制加载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931056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907241.8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一种基于星载平台对飞行目标脉间和帧间联合成像方法,本发明涉及ISAR成像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星载平台对飞行目标脉间和帧间联合成像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星载平台对飞行目标成像过程中,ISAR成像质量降低的问题。过程为:一:对观测时间进行划分;二:构建成像时间段内平动补偿后星载平台对飞行目标成像的信号模型;三:获得等效旋转速度的最优解估计值和等效旋转加速度的最优解估计值;四:构建相位补偿函数,获得聚焦的ISAR图像并完成定标;五:重复三、四,获得不同成像时间段下聚焦且定标后的ISAR图像;对聚焦且定标后的ISAR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对配准后的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实现图像融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