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壳山核桃高光效树形及其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7784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0236280.9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壳山核桃高光效树形及其培育方法,树形整体呈螺旋形,其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年定植后在第2年进行第1、2个层次的嫁接;第3年进行第3个层次的嫁接;第4年进行第4个层次的嫁接;第5年进行第5个层次的嫁接;第6年进行第6个层次的嫁接;第7年进行第7个层次的嫁接;第8年进行第8个层次的嫁接;第9年起停止嫁接,进行修剪;最终培育成了一株有10‑16个主栽品种侧枝、5‑8个层次、层间距相对较大,螺旋式单层错落排列的高光效树形;本发明通过合理分层嫁接,使树体内外通风透光;以嫁接代替整形,同时实现了更新换代和整形修剪;以授粉品种育成实生容器苗和根繁苗为砧木,减少了授粉树的配置,值得大力推广。

    朴树及其提取物在银杏相关产品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3522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217613.2

    申请日:2020-11-04

    Abstract: 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及其提取物在银杏相关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分离得到的朴树系列提取物能够减轻银杏酸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将细胞存活率从26.7%提高到63.0%;对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Con A活化的T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可达95.4%;朴树叶乙醇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银杏酸导致的过敏反应。利用朴树提取物或直接利用朴树叶加入到银杏茶等制品能有效起到减毒增效作用。本发明为银杏茶、白果等含有银杏酸产品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新方法,为低毒银杏茶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一种家禽生态养殖装置
    1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1446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26768.X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禽生态养殖装置,属于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用于种植蔬菜和牧草的苗床、用于养殖家禽的禽笼和用于禽笼移动至不同苗床上方的轨架;所述轨架呈矩形多格状,所述轨架上每格均设有轨道,所述苗床设在轨架的空格内,每组轨架上苗床的数量至少为四组,所述禽笼滑动在轨架的轨道上,每组所述禽笼位于一组苗床上方,所述轨架上禽笼的数量为至少一组,所述禽笼底端与苗床之间的高度为可调节高度;本发明相比较现有技术,在禽笼下方设置种植蔬菜、牧草的苗床,利用家禽的粪便给蔬菜、牧草提供养分,不需要费时费力去清理鸡粪;蔬菜、牧草长出来后给家禽提供食物,降低饲料成本。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喜树分布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38494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448383.4

    申请日:2020-05-25

    Inventor: 汪贵斌 冯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喜树分布预测方法,从气候变量和土壤变量中筛选出重要的生态因子;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喜树仅在气候模拟条件下和仅在土壤模拟条件下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并通过图层叠加得出气候土壤双重适生区域;最后,预测和量化喜树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气候与土壤双重高适宜生境范围的变化。本发明针对喜树的气候、土壤环境分别构建,并将高相关的变量重新移动,以减少共线性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将两个模型的图层叠加,避免了气候与土壤生态因子变量的共线性对喜树潜在分布的影响。因此,可以更准确的表示土壤因子和气候因子的限制效应。

    基于无人机LiDAR数据的银杏人工林郁闭度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2964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0930730.X

    申请日:2018-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无人机LiDAR数据的银杏人工林郁闭度提取方法,包括对激光雷达离散点云数据滤波,插值生成数字地形模型,点云数据归一化处理;然后分别基于归一化点云数据提取特征变量,结合地面实测郁闭度和提取的特征变量,在优选变量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内郁闭度进行估测。本发明通过获取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并提取冠层特征变量,并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可以高效率且高精度地获取特定范围的“面”上连续分布的郁闭度。全面深入地提取了多组人工林冠层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特征,从而高质量地提取了人工林林分郁闭度。与使用其他相近遥感方法进行林分郁闭度反演相比,其相对均方根误差降低1.7%。

    一种银杏叶、苗两用林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4745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51236.9

    申请日:2019-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叶、苗两用林的培育方法,属于银杏林栽培技术领域。第1年高密度育苗,实现叶用银杏林培育;第2至4或5年采叶和间苗相结合,实现叶、苗两用银杏林培育,之后再经过一次间苗后进行苗用林培育;所述第1年育苗密度为6-7万株/亩。本发明第1年收获2000斤/亩的银杏叶,后续几年都能够连续维持产叶量在2500斤/亩左右,并且收获到的银杏叶中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每年采叶后的当年冬季或次年1~3月可进行间苗,间出的树苗可以售卖,实现叶、苗两用银杏林的培育,当年有收益,效益可观,该发明可大大提高企业和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重要的推广价值。

    一种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高重叠度影像的森林林分特征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2505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1060614.3

    申请日:2018-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高重叠度影像的森林林分特征反演方法,借助无人机机载多光谱传感器获取高重叠度影像,利用波段组合和植被指数变换获取光谱数据;并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算法与点云密集匹配算法生成数字点云数据;基于归一化点云数据和光谱数据来提取待测林冠层结构特征变量;最后结合地面实测待测林林分数据和提取的待测林冠层结构特征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反演待测林林分特征。本发明有助于提高森林林分特征的反演精度,并可掌握待测林空间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对于森林可持续生产经营、生态环境建模及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用于遮阴与观赏的银杏树形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6471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19123.X

    申请日:2019-0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遮阴与观赏的银杏树形的培养方法,该方法用新品种黄叶银杏“万年金”分层芽接到独干无侧枝的普通银杏砧木上,培育成兼具遮阴功能和观赏性银杏树形,包括砧木培养、砧木主干上分层芽接、定位刺激芽接芽体、树形培养。本发明针对遮阴功能考虑,限制了树木的高度,但是保留了银杏的直干特性,通过生长促进剂的使用,留出了行人通过需要的空间。本发明培育树形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园林利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