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23474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158860.7
申请日:2016-03-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C19/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9/722 , G01C19/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的光纤陀螺谐振腔芯片,包括用于传导光信号并稳定其偏振态的第一嵌入式保偏光纤和第二嵌入式保偏光纤、嵌入式弯曲保偏光纤、用于调谐谐振腔耦合比并实现光信号在谐振腔中单偏振传输的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所述嵌入式弯曲保偏光纤和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形成谐振腔,所述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为表面等离激元波导耦合器,所述第一嵌入式保偏光纤、第二嵌入式保偏光纤和嵌入式弯曲保偏光纤埋设于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的外围层中,并与所述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对接集成,保偏光纤与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同芯片集成,实现了芯片的全固态,比传统的光纤陀螺谐振腔更具稳定性,且没有偏振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02419176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110419872.8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柔性材料光波导的光学陀螺,该光学陀螺包括光源(1),Y分支调制器(2),输入光纤(31),输出光纤(32),柔性材料光波导柱面(4),光探测器(5);柔性材料光波导柱面(4)包括位于该柔性材料光波导柱面(4)内的柔性材料光波导(41)和柔性衬底(42),柔性材料光波导(41)包裹在柔性衬底(42)中;其中,光信号由光源(1)输出到Y分支调制器(2)。本发明提高了光学陀螺系统集成度和抗震性能,质量、体积大幅减小,简化了光学陀螺结构和制备工艺,工艺稳定性大幅提高,易于大批量生产,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低成本、小体积、高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19175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110419871.3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C19/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的光学陀螺,该光学陀螺包括光源(1),Y分支调制器(2),输入光纤(31),输出光纤(32),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柱面(4),光探测器(5);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柱面(4)包括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41)和柔性衬底(42),其中,光信号由光源(1)输出到Y分支调制器(2),调制后经输入光纤(31)输入到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柱面(4),光在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41)中干涉后经输出光纤(32)传输到光探测器(5),且被光探测器(5)探测出旋转角速度。本发明提高了光学陀螺系统集成度和抗震性能,简化了光学陀螺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2214661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156701.0
申请日:2011-06-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L27/142 , H01L31/0352 , H01G9/20 , H01G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体结构由透明玻璃、金属纳米颗粒层、透明导电薄膜、纳米多孔氧化物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纳米铂层、透明导电薄膜、砷化镓光伏层、背电极构成,其特征在于利用金属纳米颗粒对入射光的局域增强和陷光作用,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率,同时采用染料敏化-砷化镓叠层设计,进一步拓宽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吸收波长,扩大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谱的响应范围,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806354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70560.X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金膜退火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磁控溅射或真空蒸镀方法在基底材料(1)上沉积金纳米薄膜(2),磁控溅射腔体或真空蒸镀室真空度为10-3-10-4Pa,沉积的金纳米薄膜(2)膜厚为5-20纳米;然后把沉积金纳米薄膜(2)和基底材料(1)整体置于退火炉中加热30-120分钟,加热温度为350-600ºC,冷却至室温,在基底材料(1)上形成金纳米颗粒(3)。本发明通过控制金膜膜厚、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参数可得到大小和形貌不同的金纳米粒子,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纳米颗粒尺寸形貌可控,制备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6011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43022.4
申请日:2012-05-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光波导材料,该光波导材料由双酚芴聚合或由两种单体,即双酚A和双酚芴共聚得到,其中,双酚A和双酚芴的摩尔比在2.4:1至1:2.4之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光波导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双酚A和双酚芴两单体溶解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配成两单体钠盐的饱和溶液,加入催化剂三乙胺后,在机械搅拌下向混合溶液中滴加三光气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完毕后再继续反应20分钟,停止搅拌,溶液分层。本发明可以使合成的聚碳酸酯的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分子的自由转动增加了困难,玻璃转化温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增加了高聚物的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2059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20291.6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负性光刻胶的扩散片光刻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衬底表面涂覆光刻胶,然后进行前烘,将旋涂有负性光刻胶的衬底进行前烘,去除负性光刻胶的溶剂;接着曝光,扩散片位于掩膜板之上,利用扩散片和掩膜板作为掩膜对负性光刻胶进行紫外曝光;最后进行后烘和显影,曝光区域中的负性光刻胶在后烘中交联,不溶于显影液,得到具有特定的截面结构;扩散片和掩膜板一起作为掩膜参与光刻胶的曝光。本发明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工艺过程简单,工艺重复性好,不需要改造现有光刻设备,成本低廉,易实现批量生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1646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379953.X
申请日:2011-11-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22F1/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薄片型金属纳米颗粒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金属纳米颗粒悬浊液和有机溶剂相混合,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剧烈震荡后静止分层,水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并在两相液面形成纯化的薄片型金属纳米颗粒。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为水基中金属纳米颗粒。所述有机溶剂为环酮类与水互不相容之溶剂。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该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快捷且对实验条件要求很低,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2148476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54697.7
申请日:2011-03-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微腔激光器由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腔(1),双输出端直波导(2)和金属薄膜衬底(3)构成;其位置关系为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腔(1)与双输出端直波导(2)横向耦合,并且,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腔(1)与双输出端直波导(2)制备在金属薄膜衬底(3)之上,泵浦光源(4)垂直于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腔(1)的端面进入。本发明采用纳米尺度表面等离子波导器件实现超小光斑激光器,使光子元件和电子元件二者结合统一集成在纳米尺度的芯片中成为可能,为纳米集成芯片的实现提供了新型激光光源-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回音壁模式激光。具有输出光斑小,强度大,工艺简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392443C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040768.7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2B6/02
Abstract: 截面修正的弯曲光波导结构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利用改变光波导截面形状,以减小光波导模式泄露的方法。即对传统的轴对称截面结构进行修正,使得光波导外侧尺寸增加,以尽可能地容纳更多的传输模式,从而有效地减小了传输场模式的外漏,提高了传输效率,减小了光损耗。具体方法是该弯曲光波导由芯层(2)和包层(1)构成,芯层(2)位于包层(1)中,弯曲光波导芯层(2)的芯层外侧(22)的厚度或高度大于光波导芯层内侧(21)的厚度或高度,或者其弯曲面上的厚度或高度有所增加;芯层(2)的折射率大于包层(1)折射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