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贵金属纳米粒子固相不对称修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44402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63564.5

    申请日:2012-07-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贵金属纳米粒子固相不对称修饰方法,是以CTAB为双功能试剂,以玻璃、硅或二氧化硅材料为固相基质的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金属纳米粒子固相不对称修饰方法。本发明可以实现用一种修饰分子对纳米粒子表面约80-95%区域的修饰,而保留另外小部分金属表面(以表面活性剂覆盖)用作后续实验。本发明以表面活性剂(CTAB)为双官能团试剂,采用物理吸附法固定纳米粒子,不但加快了反应速度,而且使纳米材料的脱附变得非常方便。使用该方法制备的不对称修饰贵金属纳米粒子有望在纳米组装及生物传感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一种高灵敏检测N-亚硝基二甲胺含量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3550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33897.4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传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检测N‑亚硝基二甲胺含量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Cas12a酶通过其识别机制和反式切割能力,提高了特异性并实现信号放大。ATT‑AuNCs作为高效电化学发光发射体,促进了信号的跃迁。在加入样品后,Cas12a‑crRNA复合物能够特异性识别DNA激活剂,触发对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带有二茂铁标记的非特异性DNA的切割,导致电化学发光强度增加。通过该方法可以检测样品中的NDMA,从而实现对食品中亚硝胺含量的检测。CRISPR/Cas12a与电化学发光技术的结合,提供了一种灵敏、快速的NDMA检测手段,为多种食品中致癌物质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深度学习的花椒粉掺假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936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111641245.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花椒粉掺假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作不同掺假比例的花椒粉样品,并获取不同掺假比例花椒粉样品的原始图像数据;步骤S2:截取原始图像预设区域,将背景与目标分离,获取花椒粉样本图像;步骤S3:基于SqueezeNet深度学习分类模型,构建用于预测不同掺假比例的花椒粉掺假的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并根据花椒粉样本图像训练;步骤S4:将待识别花椒粉样本输入训练后的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得到待识别花椒粉掺假情况。本发明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花椒粉掺假情况。

    一种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5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62353.7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选用在不同密度溶剂中间自组装合成的CuBDC纳米片为模板,六巯基苯为配体,在甲醇中进行配体交换后可得到导电金属有机框架CuBHT纳米片。该方法制备的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和极薄的厚度,且具有良好的抗酸碱和导电性能。本发明合成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重复性强。

    基于彩色及黑白双摄像头的夜景成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2336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83868.5

    申请日:2023-06-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彩色及黑白双摄像头的夜景成像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首先,用户按下快门,系统自动设置彩色及黑白双摄像头的拍摄参数,通过快门同时获取到低ISO的彩色图像和高ISO的黑白图像;其次,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成像结果,在低光退化矫正模型(LDRM)中利用黑白图像指导彩色图像增强得到最终高质量成像,其中采用加性矫正网络对彩色图像初步增强,再采用乘性矫正网络利用黑白图像指导彩色图像做精细地增强;最后,利用训练模型预测出的结果与原始未增强的彩色图像进行对比,判断任务中目标的完成情况。本发明较采用其他低光照增强方法相比在准确率性能上表现最好,并且在主观效果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在实际低光成像应用场景中优势明显。

    一种双电极一体化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1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06526.6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极一体化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光纤微电极包括光纤内层、导电膜层和光电材料层,光纤内层一端加工有透光面,光纤内层的外周部包覆导电膜层,导电膜层沿轴向分隔为互不接触的两个区域,分别用作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工作电极区域在对应于透光面一端的外侧设有光电材料层。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光纤切割成小段并在其一端加工透光面,得到具有透光面的光纤内层;(2)采用直流溅射法在光纤内层的外周部溅射导电膜,形成导电膜层;(3)在导电膜层左右两侧沿轴向分割形成工作电极区域和对电极区域;(4)在工作电极区域对应于透光面一端的外侧加工光电材料层。该方法制备的光纤微电极体积小,应用范围广。

    一种采用电极内部光照模式的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6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647627.6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极内部光照模式的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光电性能光纤电极的结构被设计为三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纤内层,导电膜层和光电材料层。其中光纤采用韧性好的塑料光纤,直径小于1.0 mm。导电层材料满足无色透明且导电性良好的条件,为光纤提供导电性。本发明公开的光电性能光纤电极具有相比于传统光电极而言非常小的尺寸,其仍然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并且,光电极材料的光激发模式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变,由外部光源激发转变为由光纤内部光源激发。这种使用内部光源的新模式,很好的规避了应用场景对于PEC光照波长的限制,扩大了光电材料的选择范围。本技术有望应用于生物体原位检测,环境样本连续监测等领域。

    基于数字万用表的微通道电荷密度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84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52001.1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万用表的微通道电荷密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拉制玻璃毛细管得到锥形微通道,并用断针仪抛光锥形微通道的尖端,然后将锥形微通道浸泡在不同质量分数的萘酚溶液中,用乙醇清洗后,得到处理后的锥形微米管;步骤S2:往处理后的锥形微米管内注入支持电解质,然后将一对Ag/AgCl电极及微通道浸入检测液中,形成微电池;步骤S3:采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不同电荷密度锥形微通道的电阻值;步骤S4:通过数字万用表测量待测锥形微通道的电阻值,评估微通道的电荷密度。本发明实现通过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测量微通道电荷密度,具有快速,操作简单,设备易得等优点。

    一种采用电极内部光照模式的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62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47627.6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极内部光照模式的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光电性能光纤电极的结构被设计为三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纤内层,导电膜层和光电材料层。其中光纤采用韧性好的塑料光纤,直径小于1.0 mm。导电层材料满足无色透明且导电性良好的条件,为光纤提供导电性。本发明公开的光电性能光纤电极具有相比于传统光电极而言非常小的尺寸,其仍然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并且,光电极材料的光激发模式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变,由外部光源激发转变为由光纤内部光源激发。这种使用内部光源的新模式,很好的规避了应用场景对于PEC光照波长的限制,扩大了光电材料的选择范围。本技术有望应用于生物体原位检测,环境样本连续监测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