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氛围混合变温腔室
    11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915700U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21376573.1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氛围混合变温腔室,属于精密仪器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包括上制冷腔、下制冷腔、换点平台、底座,所述上制冷腔与下制冷腔之间通过上腔盖、下腔体上的定位凹槽定位,并通过多组连接压杆组件锁紧;试件通过真空吸附固定在下制冷腔中,下制冷腔通过下腔体固定到底座上,换点平台通过“N”形连接板固定在底座上,实现对试件和功能压头的温度控制。腔室整体尺寸小,可置于真空/氛围腔中隔绝易凝气体,腔室中心安装有钕磁铁,上下腔室留有中心孔,方便对试件进行物性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原位观测,为变温环境下材料的性能测试提供了仪器支持和技术手段。

    一种角度自适应调节的分段式赛车尾翼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568130U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20179195.1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自适应调节的分段式赛车尾翼系统,涉及汽车尾翼技术领域,包括端板、主翼、襟翼、横轴、垂翼、襟翼控制组件与垂翼控制组件,其中两侧端板平行且竖直设置,主翼垂直固定于两侧端板,左、右襟翼通过横轴并列设在主翼后上方,两组襟翼控制组件分别连接于主翼和左、右襟翼,两组垂翼控制组件分别连接于端板和左、右垂翼。本实用新型用于改善赛车空气动力学性能,运用智能控制方法对左右两襟翼的攻角独立地进行调节,解决了转弯时车辆两侧需要不同下压力的问题;对左右两垂翼对端板的夹角独立地进行调节,让赛车尾部两侧产生不同的侧压力,实现了赛车的小半径急转向,通过对襟翼和垂翼的智能调节让赛车更快和更安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
    1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77792U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21319143.9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克服了顶层车位进出车辆时底层车位需要避让与载车板处于悬臂状态的问题,其包括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后上横梁、拖拽机构、托举机构与载车板;托举机构包括左后油缸、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右后油缸;左支撑框架与右支撑框架安装在地基上,后上横梁固定在左支撑框架的左后立柱与右支撑框架的右后立柱的顶端;拖拽机构安装在左、右支撑框架上;左前油缸、左后油缸并排地安装在左支撑框架前后端左侧的地基上,右前油缸、右后油缸并排地安装在右支撑框架前后端右侧的地基上;左前油缸、左后油缸的伸出端分别和载车板左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右前油缸、右后油缸的伸出端分别和载车板右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高/低温-电磁场复合条件加载的纳米压痕测试仪器

    公开(公告)号:CN207832599U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20162039.7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低温-电磁场复合条件加载的纳米压痕测试仪器,属于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领域。包括纵向精密纳米压痕驱动加载模块、横向磁加载模块、低温纵向磁场模块、高温电场模块和隔震台,结构简单,可用于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中,既防止低温对试验台结冰造成的实验误差,也避免高温造成对压头和试件的氧化。纵向精密压入驱动模块实现压头精密压入,通过位移信号和力信号进行精密纳米压痕检测;横向磁加载模块随压头在纵方向同步移动确保压入时试件与压头区域横向磁场的稳定性;低温纵向磁场模块实现材料在低温场中,加载纵向磁场,并与横向磁加载模块共同实现对材料的双向磁场环境;高温电场模块主要实现在高温环境中对材料施加电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用于关键核材料复杂服役环境下材料性能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215589U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21073408.7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关键核材料复杂服役环境下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属于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主要由机架模块、提升装置、弯曲加载模块、原位观测模块、反应釜模块和拉伸加载模块组成。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拉伸-弯曲”复合载荷加载与超临界水强氧化腐蚀环境的耦合加载,能够较真实地模拟超临界水堆堆内关键核材料的真实工况,可进一步研究关键核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并集成有原位观测模块,具有结构简单、布局紧凑等优点,能够对材料表面微观组织形貌进行监测,实时反映材料腐蚀行为,对于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和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应力腐蚀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规律提供有效地测试方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硬币清分装置
    1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01747U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720307231.6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币清分装置,为克服结构复杂与成本高昂的问题,其包括外壳体、预处理部分、分装部分与传动系统;分装部分包括有开孔坡道、一角硬币存储筒、五角硬币存储筒、一元硬币存储筒与存储筒底座;预处理部分安装在外壳体内的左上角处,传动系统安装在外壳体内的左下角壳底上,预处理部分通过其旋转取币盘的短轴与传动系统的十字轴式双节万向联轴器和传动系统连接。分装部分安装在外壳体内的右侧,开孔坡道安装在预处理部分的固定托盘右下侧,存储筒底座安装在开孔坡道的下方,其两端安装在外壳体的长方体形开口的左壁、右壁上的左导轨、右导轨上,一角硬币存储筒、五角硬币存储筒与一元硬币存储筒安装在开孔坡道与存储筒底座之间。(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具备温度梯度场的高速旋转实验台

    公开(公告)号:CN210965212U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22008870.4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温度梯度场的高速旋转实验台,属于温控实验设备领域。包括圆形旋转平台、加热组件、制冷组件、温控系统、驱动组件和支撑平台。圆形旋转平台用于安装固定试验样品、加载温度梯度、并可实现0~5000r/min的旋转运动。加热组件通过感应加热方式对旋转平台进行加热,制冷组件通过冷却液在旋转平台中心部位制冷,温控系统通过测量旋转平台温度并根据所测温度调整实验台的工作参数,在旋转平台径向上含盖-20℃~500℃的温度区间,实现从旋转平台中心至边缘温度近似线性变化。可用于液滴与实验样品在不同温度梯度及旋转速度下的冷凝、蒸发及动态撞击等多种实验,具有操作便捷、易于维护、便于观察等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超高温高频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器

    公开(公告)号:CN210221717U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20691681.9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温高频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属于精密仪器测试领域。预拉伸加载模块由铅直方向两个伺服电机驱动,实现十字形试件铅直方向拉伸预荷载的加载;高频疲劳加载模块基于超声疲劳实验原理,实现试件的高频疲劳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拉伸/压缩加载模块由两个水平放置的电动作动缸驱动,实现十字形试拉伸/压缩复杂载荷的加载;超高温加载模块配备了低中频感应对开式加热炉,实现试件测试区域的超高温局部加载,最高加载温度可达1600℃。优点在于:在对试件进行拉伸/压缩测试的同时,增设了高频疲劳测试以及超高温加载环境,使材料的拉伸/压缩测试与高频疲劳测试更加接近真实服役环境,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超高温原位双轴拉伸压缩疲劳测试平台

    公开(公告)号:CN207423697U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21493247.7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温原位双轴拉伸压缩疲劳测试平台,属于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领域。双轴加载单元由四个电动缸实现双轴四个方向同步或异步驱动,完成复杂载荷应力作用下试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超高温环境加载单元包括对开式中频感应高温炉、真空密封腔、水冷系统、真空控制系统等组成;信号检测控制单元包括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双比色红外测温仪、数字散斑、高速相机等。优点在于:结构新颖,可精确实现直线高频加载,载荷范围大,精确控温、可实时原位观测。为材料超高温力学行为和服役提供了有效的测试有手段。

    便携式变温原位拉压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423696U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21337619.7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变温原位拉压测试装置,属于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领域。精密拉伸/压缩载荷驱动单元与测试平台基座连接,精密旋转加载驱动单元与夹具体Ⅰ、Ⅱ相连,变形信号检测及控制单元由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支撑座与基座架连接,夹持单元由夹具体Ⅰ、Ⅱ与精密移动平台刚性连接,与精密旋转驱动单元中的同步带轮Ⅰ、Ⅱ套接,温度加载单元固定在基座架上。结构紧凑、精巧,方便组装与拆卸,整机质量轻、测量精度高、实时数据采集,可在被测试件旋转过程中进行实时观察,如对材料的裂纹萌生、裂纹扩展和材料的失效断裂过程等进行原位监测,进而对材料在可变温度复杂载荷模式加载作用下的微观力学行为、内部变形损伤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