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382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23853.5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考虑渗流与结构耦合作用的可视化接触面直剪仪,包括主体框架、法向力施加系统、剪切力施加系统、电器集成线路盒、剪切盒系统、渗流控制系统、图像采集系统、信息监测与采集系统和滑座系统;剪切盒系统设置在滑座系统上,滑座系统固定在主体框架的内侧底部,法向力施加系统和电器集成线路盒设置在主体框架的上部,剪切力施加系统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右下部,渗流控制系统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右上部,图像采集系统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前部,拍摄方向正对剪切盒系统。本发明具备独立施加法向静、动荷载与切向静荷载的试验能力,可在试样剪切过程中模拟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以及具备宏、细观观测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功能,可进行等切面、变切面的直剪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2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94347.2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边耦合变形下基坑围护结构土压力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基坑的围护结构的变形关联参数;对围护结构进行初始变形拟合,得到围护结构的主动与被动的初始土压力,初始土压力与围护结构的埋设深度关联;将变形关联参数和初始土压力输入双边耦合变形计算模型,得到围护结构的两侧水平变形;将两侧水平变形输入非极限土压力计算模型,得到围护结构的土压力;若两侧水平变形和土压力均未达到收敛要求,则将土压力输入双边耦合变形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该方法能够考虑围护结构两侧的受力情况,以耦合两侧围护结构之间受力的相互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2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68774.3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和粉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异形颗粒破碎模拟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刚性簇模型,获取不规则颗粒模型;根据所述不规则颗粒模型,获取颗粒及子颗粒的应力状态;基于所述应力状态,获取所述颗粒及所述子颗粒的破坏判据和破坏强度,所述破坏判据包括八面体剪应力准则和改进的巴西劈裂强度准则;根据所述破坏判据和所述破坏强度,标记失效区域;依据所述失效区域,结合三维沃洛诺伊剖分法,对颗粒进行分裂。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不规则颗粒的应力状态及破碎过程,大幅提升模拟精度,显著降低计算成本,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规则形状颗粒破碎模拟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难以平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3422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80629.X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浆模拟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动水条件复合地层隧道注浆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其中,模拟动水条件复合地层隧道注浆的试验装置包括模型箱、储水箱、单环管片、动水模拟系统、注浆系统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模型箱内填充有渗透介质,单环管片设置在所述渗透介质中,注浆系统与所述单环管片连接,所述注浆浆液带有颜色;动水模拟系统包括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所述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置在所述模型箱的一侧,用于采集和分析所述模型箱中注浆浆液的状态,解决了传统的注浆试验无法直观地观测和模拟不同渗流场注浆及其渗流情况,导致渗流场注浆模拟试验单一化,无法达到有效研究孔隙地层中渗流场注浆效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5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66942.3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地形效应的矩形隧道注浆土体扰动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共形映射函数;利用所述共形映射函数,建立物理平面解析函数和构造浅埋矩形隧道周围土体应力、位移的计算模型;利用所述物理平面解析函数,建立边界条件控制方程;利用所述物理平面解析函数,获得像平面解析函数;根据所述像平面解析函数和所述边界条件控制方程,获得浅埋矩形隧道周围土体应力场及位移场,以评估注浆作用对土体扰动的影响。本发明改进了共形映射函数系数的求解方法,降低了其求解难度,且提高了系数准确性,同时采用级数展开方法对边界条件控制方程进行求解,简化了解析函数的求解过程,大幅提升了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1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24448.3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技术领域,具体为循环加卸载下砂岩力学特性及破碎形态分析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岩石试样,基于岩石试样设置试验方案,依据岩石试样和试验方案得到岩石试验信息;对所述岩石试验信息进行分析并获得试验分析结果,所述试验分析结果包括应力应变分析结果、弹性模量特征分析结果以及泊松比特征分析结果;根据所述试验分析结果构建砂岩力学特性和破坏形态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所述综合评价体系、所述试验分析结果和所述岩石试验信息获得砂岩力学特性和破坏形态的综合分析结果,以实现砂岩力学特性和破坏形态的有效分析。本发明对砂岩力学特性和破坏形态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揭示砂岩的内在力学机制和破坏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769792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1792191.5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昌九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长大桥隧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胶结试块制备养护装置及方法,其中胶结试块的制作方法具体为,首先根据需要的胶结面倾角对模具的上半部分进行组装,将实现调制好的混合浆料浇入模具,放置在内胆上并插入组合胶结试块制备养护装置养护箱中进行振动及养护,养护完成后取出并与下半部分模具进行组装后再次放入养护箱中进行振动及养护;养护结束后脱模得到胶结试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提升制模成功率及效率,提升设备使用率,降低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49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55420.9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轴试验装置,包括:支架、容器、试样设置组件以及压力机等,在使用前将试样安装至两个限位板之间,在施加围压的基础上,开始启动压力机,加压杆向下竖直运动并为试样施加竖直向下的载荷,试样在承受竖直向下的荷载时,会发生轴向压缩和径向变形,此时试样在有限位板两侧的径向变形受到限制,在无限位板的两侧发生膨胀,随后在围压与限位板的共同作用下,试样发生平面应变,由于容器与限位板均为透明状态,因此能够良好观察到试样发生平面应变时的侧截面状态,同时混合容器中的多相混合流体渗入试样内部的岩样中并通过输出管路流出并被外部设备进行测试与分析,从而能够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研究多相渗流对岩体力学行为潜在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8222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14939.5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运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风险因子的隧道运营安全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对隧道运营期健康状态产生影响的多源信息数据,基于多种方法对多源信息数据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类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对重要性程度进行消除差异分析,得到对应风险因素的多源综合评价权重,对多源综合评价权重进行排序并结合现场需要的复杂度确定隧道的核心风险因子,根据核心风险因子类型搭建对应量化评估模型,基于量化评估模型输出各核心风险因子的指标健康分数,将每一指标健康分数以及对应的综合评价权重输入至打分模型,以得到隧道运营安全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实现了隧道运营期健康状态的多源融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7951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73372.1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路堤桩间土土拱效应装置及实施方法,其中,三维路堤桩间土土拱效应装置包括模型箱和至少一组水箱单元,所述模型箱内填充有试验土样,所述模型箱的内部四周开设有渗水孔;各所述水箱上均设置有给排水控制系统,所述给排水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水箱内水头的预设高度,并通过所述渗水孔向所述模型箱内渗水;所述模型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加载系统和活动门系统,还包括收纳装置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所述收纳装置用于对渗流的试验土样进行收集,所述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用于对所述收纳装置内收集的试验土样进行分析,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用于研究多水平、竖直方向渗流及复杂竖向荷载条件下的试验装置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