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744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20089.2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善带钢山形断面的变凸度工作辊及其辊形设计方法,属于轧钢自动化技术领域。该变凸度工作辊辊形由3次曲线以及基于“山”形断面的辊身补偿曲线叠加而成,辊身补偿曲线由边部调节区补偿函数、肋部调节区补偿函数以及调节区外其他位置补偿函数分段叠加而成,且各区域连接平滑。辊形设计中,通过设计边部调节区补偿曲线和肋部调节区补偿曲线,得到辊身补偿曲线。叠加三次曲线与辊身补偿曲线,得到最终的工作辊辊形曲线。本发明通过设计合理的工作辊辊形曲线,结合“山”形断面特征,增加工作辊对带钢边部的压下量,减少带钢肋部的压下量,达到消除带钢“山”形断面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1403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40883.5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3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带钢局部高点的变凸度工作辊弯窜辊协同控制方法,属于轧钢自动化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确定单向最大波动步数、弯辊动态调节余量、驻留适应块数和波动异步系数等弯辊波动参数;然后计算各机架的弯辊波动量;最后根据弯辊波动量计算窜辊波动量,并将其分别叠加到弯辊和窜辊的初始设定值上,得到弯辊和窜辊的最终设定值。本发明的协同策略可以扩展窜辊分布,缓解因变凸度工作辊磨损不均而导致的带钢局部高点缺陷,延长轧制公里数,并可以保证弯辊调节余量、提高波动后的轧制稳定性和带钢板形质量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9875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85450.1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3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板带局部高点的多机架工作辊窜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轧制过程中,每个机架以一定步长、方向交叉地周期往复窜辊;轧制开始时相邻机架的初始窜辊方向不同,间隔机架的初始窜辊方向相同;在每个机架周期窜辊位置的基础上,叠加一个随机修正量,不仅使得相邻机架向相反方向窜动,而且使得间隔机架异步窜辊,即间隔机架的窜辊位置保持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保证各机架产生的磨损凹槽尽量错开,最大限度地削弱不良板廓在多机架间的遗传性。采用本发明的多机架工作辊窜辊方法可改善轧辊磨损,延长轧制公里,有效消除板带边部局部高点,进而提高精轧出口板带板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76031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91026.8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67/1042 , H04L41/0813 , H04L41/14 , H04L43/0817 ,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缘计算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信息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待管理的边缘设备的数据;数据获取模块将数据输入到部署管理模块,部署管理模块将边缘设备划分为集群,将集群划分为节点,部署管理模块通过集群对边缘设备进行管理;部署管理模块将数据输入到设备管理模块,根据划分后的集群以及节点,对数据进行配置;网关管理模块对集群以及节点上布置的边缘网关进行配置以及管理;任务管理模块对节点的服务器进行配置以及管理,得到边缘设备的管理方法。本发明能够集中进行配置和部署,并实现了过程可视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边缘计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57003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18908.4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记忆性且可行驶多种轨迹的无碳小车,属于无碳小车技术领域。该小车包括行走机构、导向机构和驱动机构,行走机构依靠两个橡胶轮提供的驱动力和一个牛眼轮提供的支撑力平稳行驶,导向机构包括绕线轴和两个独立的锥轴,锥轮和两个橡胶轮固定,绕线轴和锥轴之间缠绕两股线绳,使两个橡胶轮在绕线轴转动的情况下带动两个锥轴做不同速率的旋转,进而带动两个橡胶轮差速转动,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块、碳管所形成的轨道和导轮,驱动块上缠绕线绳,通过导轮后与绕线轴连接,通过人工反向转动两个橡胶轮行驶任意路线后,释放小车就可以复刻出所规划的路线,解决现有的无碳小车不能实现具有记忆性且行驶多种轨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5775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654029.7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质量分析工具进行轧机入口厚度优化的方法,属于冷连轧轧制过程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影响轧机入口厚度的潜在因素,然后利用质量分析工具筛选出关键因子,量化出酸洗速度与酸洗厚度减薄量的关系,考虑焊缝通过拉矫机时的厚度减薄,以及不同拉矫延伸率下的厚度减薄,最终得出轧机入口厚度减薄计算公式,对轧机入口厚度进行优化计算,提高预设定模型原始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预设定轧制力的模型精度。该发明保证了预设定模型计算初始值的准确性,提高轧制力模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547807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1193689.6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热轧带钢质量精准判定方法,属于热轧自动化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数据采集获得热轧带钢生产过程参数曲线,并基于系统制定的规则进行判定,然后获取系统判定不合格数据,并获取人工对系统判定不合格带钢的处置结果,将整理得到的判据与人工结果标签作为训练集数据,建立决策树判定规则模型,最后对训练模型进行剪枝优化,并对系统质量判定结果不合格的带钢用决策树模型进行二次质量判定。本发明可以更好地实现热轧带钢质量的智能判定,提高质量判定准确率,让判定系统结果更贴近质检人员。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501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08491.2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B21B27/02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兼顾多种宽度板带轧制的变接触支持辊辊形设计方法,属于冶金机械、自动化及轧制的技术领域。所述变接触支持辊辊形设计方法是通过先采用六次多项式曲线和两种及以上工作辊辊形曲线相叠加的方式获得叠加后的支持辊辊形曲线;然后根据不同宽度规格板带所要轧制的数量占比,将这些支持辊辊形曲线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加权处理后的支持辊辊形曲线;之后对支持辊辊形的边部加工两段圆弧倒角,并采用与水平直线相切的两段圆弧在起始点与支持辊辊形曲线相叠加;最终获得倒角后支持辊辊形曲线,完成了兼顾多种宽度板带轧制的变接触支持辊辊形设计。本发明具有可行性强、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大规模的应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925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927893.4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钢性能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ABC极限学习机的力学性能区间预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热轧带钢生产时的输入数据,所述输入数据包括工艺过程数据以及化学成分数据;将所述输入数据输入到构建好的正则化极限学习机区间预测模型;基于所述输入数据以及所述正则化极限学习机区间预测模型,得到带钢力学性能预测区间。本发明可快速对带钢实现力学性能的区间预测,帮助企业提高热轧带钢的质量的稳定性及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19128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63316.9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接触工作辊及其辊形设计方法,适用于改善高强度、薄规格板带复杂浪形缺陷,该方法包括:基于低次浪形的大小,设计二次曲线;基于高次浪形的位置和大小,设计六次曲线;将二次曲线和六次曲线叠加,在板带的宽度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工作辊中部区域辊形曲线,使得工作辊具有控制低次浪形和高次浪形的能力;在工作辊边部区域设计两段抛物线倒角,以起到防止辊端压靠的作用;将中部区域和边部区域的辊形曲线进行组合,得到全辊身的辊形曲线。本发明通过设计合理的工作辊辊形曲线,可达到同时改善特定宽度板带低次浪形和高次浪形两种板形缺陷的目的,同时可有效防止辊端压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