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6233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043742.1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出氧化石墨烯材料,将纳米硅粉与氧化石墨烯超声混合,将混合均匀后的悬浮液直接滴在普通定性滤纸上自然干燥,然后将滴有氧化石墨烯/硅的滤纸放入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煅烧,形成柔性的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电极材料。石墨烯包裹纳米硅粉可避免硅粉与电解液直接接触,碳纤维为衬底可在材料内部形成三维导电网络提高材料导电性,同时避免活性材料在循环过程中与集流体脱离。该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柔韧性能,适合用于制作柔性电极,无任何添加剂,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了较高的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21635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15150.X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线结构碳纤维/MoS2/MoO2柔性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领域。该电极材料结构内层为碳纤维,中间层为硫化钼,最外层为氧化钼,三层包覆电线结构。内层碳纤维作为电子与离子传输路径,中间层硫化钼提供高的容量,外层氧化钼包覆不仅可以提高了材料的容量,同时也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该电线结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将湿纸巾进行除杂处理后高温煅烧,湿纸巾高温碳化形成柔性碳纤维,随后与钼酸钠和硫脲水热形成碳纤维/MoS2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进一步在氧气中低温煅烧,形成电线结构碳纤维/MoS2/MoO2柔性电极材料。三层包覆式电线结构材料显著改善了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934585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0315432.6
申请日:2015-06-1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48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钒基化合物,所述的钒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3V3O8,形貌为纳米片和纳米颗粒。具体步骤是将纯度为99.9%以上的乙酸锌、偏钒酸铵分别称取1 mmol,再称取葡萄糖2 mmol;得到的原料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30分钟,形成黄色均匀悬浊液;将该悬浊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于160℃反应24 h,将反应产物离心、烘干、收集;在氮气保护气氛下450~550℃保温5 h,制得钒基化合物Zn3V3O8。该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备Zn3V3O8为纳米片及纳米颗粒形貌;所制备Zn3V3O8可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天然石墨复合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900906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309410.9
申请日:2015-06-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4/48 , H01M4/139 , H01M4/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钒基化合物,所述钒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3V3O8,为微米片和纳米颗粒形貌,具体步骤为:将纯度为99.9%以上的乙酸锌、五氧化二钒分别称取2 mmol、1 mmol,再称取六次甲基四胺5 mmol;将原料放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30分钟,形成均匀溶液;将均匀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于160℃反应12~24 h,将反应产物离心、烘干、收集得到的产物在氮气保护气氛下600℃烧结5~10 h,即可得到钒基化合物钒酸锌Zn3V3O8。该方法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备Zn3V3O8为微米片和纳米颗粒组成,微米片平均厚度约200nm,纳米颗粒平均尺寸约100nm。所制备Zn3V3O8可用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10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57825.2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 C01B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得的人造石墨材料由小于0.5微米的石墨纳米晶颗粒粘接成的球形颗粒,该球形颗粒粒径为5‑15微米,球形颗粒中分布有大量孔隙。该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球磨、除杂、分散、包覆、高温热处理后得到。本发明得到的人造石墨材料纯度高达99.99%,通过调节石墨化程度及引入具有特殊结构的包覆碳使得材料0.5C可逆容量达到390mAh g‑1;多孔球形结构由大量石墨纳米晶颗粒组成,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利于电解液渗入球形颗粒内部。可商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375029B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10905957.5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元硅酸盐复合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为碳包覆的三元硅酸盐,具体结构式为:LixFeαM1βM2γSiO4/C,其中2.0≤x≤2.1,α+β+γ=1,且α≥0.2,β≥0.2,γ≥0.2,M1、M2为过渡金属元素。具体制备方法是将碳酸锂、草酸铁和两种含有不同过渡金属的M1、M2源置于容器中以无水乙醇为介质搅拌30~180min,再加入硅酸乙酯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干燥得干物料;将干物料中加入碳源,以丙酮为介质,球磨,再在氮气或氩气气氛下,烧结,得到目标产物;将产物与乙炔黑、聚偏氟乙烯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涂布于铝箔上,经过干燥、冲膜和压膜制成三元硅酸盐复合正极材料极片。该方法成本低廉,无污染;合成过程有害气体排放少;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47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35236.4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2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各向同性石墨/石墨烯复合微球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复合微球负极材料是将石墨化无烟煤得到的石墨微晶和石墨烯薄片粘接形成直径在10‑20微米的微球。具体步骤是将无烟煤经粉碎、除杂、高温石墨化、氧化插层、喷雾造粒处理后得到。石墨微晶在复合材料微球呈无规则排列,使得复合微球在整体上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征,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石墨负极材料因石墨片横卧对锂离子扩散的阻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因锂离子扩散不均匀引起的过充、放电问题。石墨烯在复合微球内部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既有利于电解液的渗入,也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改善其倍率性能,极具商业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236393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10546090.9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1B31/04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得的人造石墨材料由小于0.5微米的石墨纳米晶颗粒粘接成的球形颗粒,该球形颗粒粒径为5?15微米,球形颗粒中分布有大量孔隙。该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球磨、除杂、分散、包覆、高温热处理后得到。本发明得到的人造石墨材料纯度高达99.99%,通过调节石墨化程度及引入具有特殊结构的包覆碳使得材料0.5C可逆容量达到390mAh g?1;多孔球形结构由大量石墨纳米晶颗粒组成,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利于电解液渗入球形颗粒内部。可商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76233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043742.1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出氧化石墨烯材料,将纳米硅粉与氧化石墨烯超声混合,将混合均匀后的悬浮液直接滴在普通定性滤纸上自然干燥,然后将滴有氧化石墨烯/硅的滤纸放入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煅烧,形成柔性的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电极材料。石墨烯包裹纳米硅粉可避免硅粉与电解液直接接触,碳纤维为衬底可在材料内部形成三维导电网络提高材料导电性,同时避免活性材料在循环过程中与集流体脱离。该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柔韧性能,适合用于制作柔性电极,无任何添加剂,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了较高的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92576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134686.2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5/375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H01M4/5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工业含铁废弃物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含铁废酸,过滤后于滤液中加入废铁渣,在30~35℃温度下反应24~48h,至溶液pH为5~6;将上述溶液过滤1~3次,得到绿色澄清溶液,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双氧水和磷源,反应12~18h;再将上述溶液经水浴加热至85℃-95℃,加入磷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6h,生成黄色悬浊液;黄色悬浊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电池级磷酸铁,该电池级磷酸铁为二水磷酸铁FePO4·2H2O,其形貌为规则的片状。本发明涉及的磷酸铁的合成过程在低温下进行;合成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杂质,可得到纯相的二水磷酸铁;本发明制备的二水磷酸铁性质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电池级磷酸铁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