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7002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43631.0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深圳索理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10/0525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C23C16/24 , C23C16/44 , C01B32/15 , C01B32/05 , C01B33/027 , C01B33/029 , C01F7/043 , C01F7/3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硅基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硅基负极复合材料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内核、中间层和复合包覆层,所述内核为由多孔炭和沉积在所述多孔炭内部孔隙中的纳米非晶硅组成的多孔硅碳材料,所述中间层为无定型碳层,所述复合包覆层包括金属氧化物和固态电解质。本发明的硅基负极复合材料通过多孔硅碳材料缓冲硅的体积膨胀,无定型碳层保持结构完整性,复合包覆层中氧化物完整附着在碳层表面,能避免SEI层的持续生成,固态电解质具有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加快锂离子的动力学过程。因此,本发明的硅基负极复合材料不仅有效降低硅碳复合材料体积膨胀,还提高了电池循环性能和首次循环库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616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69803.1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C01B32/05 , C01B32/21 , C01B33/027 , C23C16/24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硅/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将硅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墨层表面形成纳米硅层,获得硅/石墨复合材料,所述石墨层为蠕虫石墨经高温热处理改性之后所形成;S2将硅/石墨复合材料浸渍在富碳前驱体的溶液中;S3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将浸渍后的硅/石墨复合材料通过热压成型制成片材;S4在氮气环境,常压状态下,对片材进行高温炭化处理;S5将炭化后的片材制成微米颗粒。本发明具有良好电导率,良好放电容量、良好循环稳定性、能够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充放电速度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26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163038.0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至华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10/0525 , C01B32/05 , C01B33/027 , C23C16/26 , H01M4/62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聚碳硅烷制备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具体的,将聚碳硅烷材料、碱式催化剂添加到有机溶剂中,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反应,过滤、碳化,得到硅碳前驱体材料;之后使用金属掺杂无定形碳气体在其硅碳前驱体材料中沉积包覆,得到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利用液态聚碳硅烷裂解温度低,硅晶粒尺寸小,反应条件简单等降低硅碳材料的膨胀率、提升硅碳材料首次效率;对其外壳进一步包覆金属掺杂无定形碳从而降低材料阻抗。
-
公开(公告)号:CN1192848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81155.4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四川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05 , H01M4/62 , H01M4/38 , H01M4/36 , H01M10/0525 , H01M4/134 , B82Y40/00 , B82Y30/00 , C23C16/24 , C01B33/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孔碳、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碳,所述多孔碳包括微孔,且微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百分比大于或等于85%,在由氮气吸附法测试得到的横坐标为孔径、纵坐标为微分孔容dV/dW的孔分布曲线中,所述多孔碳在孔径为1~2nm的区间内,微分孔容dV/dW>0.05cm3·g‑1·nm‑1。本发明的多孔碳具有适宜的微孔率且孔径分布呈栾型分布,可以有效提高硅的负载效率,给纳米级硅循环过程预留一部分空间用于硅的膨胀导致的体积变大,具有缓解硅嵌锂时体积膨胀的作用,可降低硅基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率,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28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81145.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C01B32/05 , C01B33/027 , H01M4/38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孔碳、硅碳负极材料、电极片、锂离子电池和用电器。所述多孔碳具有微孔和介孔,且孔径<3nm的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百分比高于85%;孔径<0.7nm的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百分比低于15%;所述多孔碳的孔径分布呈栾型分布,所述栾型分布是指:在孔径1‑3nm区间内,孔径分布曲线的Dv/Dw>0.05cm3·g‑1·nm‑1。本发明提供的多孔碳是微介孔多孔碳,且呈栾型分布,孔道阻力低,可以提高载硅效率,在保证吸附力的同时还保证了锂离子的脱嵌,采用该多孔碳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容量和效率高,并且膨胀性能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17078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40788.2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赣州立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32/05 , C01B33/027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倍率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电极材料的技术领域,硅碳负极材料包括多孔碳内核、纳米硅颗粒和有机裂解碳包覆层;其中,多孔碳内核包含有导电碳添加剂、氮元素和磷元素;纳米硅颗粒分散于多孔碳内核的内部孔隙和外表面孔隙;导电碳添加剂穿插于纳米硅颗粒和多孔碳内核的间隙中;氮元素以吡啶氮、吡咯氮和/或石墨氮的形式存在于多孔碳内核中;磷元素以分子和/或原子水平分布在多孔碳内核中;有机裂解碳包覆层分布在多孔碳内核的孔隙和外表面。本发明解决了硅碳负极材料存在阻抗大和膨胀效应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导电性、降低充放电阻抗、降低充电体积膨胀,以及提高电池倍率性能和能量密度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13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83268.3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青岛超瑞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3/029 , C01B33/027 , C01B32/16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04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通过将金属有机物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蒸汽与碳源气、气相硅烷混合,在高温等离子体作用下裂解并生长成单壁碳纳米管和纳米硅颗粒复合物,进而经过酸洗提纯获得所述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硅负极材料。该方法采用高温等离子体电弧作为热源,使硅源快速通过等离子电弧火焰,具有高效快速且温度梯度大的特点,有利于形成均匀纳米尺度的硅颗粒;在实现单壁碳纳米管生长与硅纳米颗粒裂解生长同时进行,有利于硅纳米颗粒在单壁碳纳米管骨架中的均匀弥散分布,有效束缚后续充放电应用时产生的体积膨胀,避免颗粒崩塌,形成高效稳定的导电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190799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7904.8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银硅(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336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04 , C01B32/348 , C01B32/354 , C01B32/05 , C01B33/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三维多孔碳基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有机碳源和导电剂混合于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条件下顺次进行干燥固化、碳化,得到改性碳前驱体;将改性碳前驱体在惰性气体条件下进行活化处理,得到改性三维多孔碳骨架;在保护气体条件下,向改性三维多孔碳骨架通入硅烷气,进行气相沉积得到硅/改性三维多孔复合材料;在保护气体条件下,向硅/改性三维多孔复合材料通入碳源气,进行气相沉积得到改性三维多孔碳基硅碳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改性三维多孔碳基硅碳负极材料,膨胀率低,循环性能好,导电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0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81578.3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甬江实验室
IPC: C01B32/05 , C01B33/027 , H01M4/36 , H01M4/583 , H01M4/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富SP3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富SP3多孔碳的制备方法为,采用质子注入法处理多孔碳,得到富SP3多孔碳。所述硅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所述的富SP3多孔碳为载体,在保护气氛和气相硅源的条件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硅碳复合材料;将所述硅碳复合材料进行碳包覆,得到硅碳材料。本发明采用质子注入法处理多孔碳,可以在不损坏多孔碳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提高多孔碳中SP3组分含量,从而可以提升其刚性强度,进而,以富SP3多孔碳为载体制备的硅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性能和抗压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其在负极片制备和电芯循环过程中颗粒的破碎,提升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848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80030505.X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奈克松有限公司
Inventor: 何塞·梅德拉诺卡塔兰
IPC: C23C16/04 , H01M4/04 , C23C16/54 , C23C16/24 , C23C16/26 , C23C16/56 , C01B33/027 , C01B32/05 , C23C28/00 , C23C2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复合粒子的连续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多孔粒子原料和硅前体气体连续地引入到第一反应区中,以及从第一反应区中连续地取出复合粒子和排放气体来进行,所述复合粒子包含多孔粒子骨架和在多孔粒子骨架的孔隙内的元素硅。
-
-
-
-
-
-
-
-
-